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通常会用四个字来概括―――心灵感应。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大脑,依赖心理学技术,依赖知识的传递,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失去了感知、感觉、感应的能力。事实上,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才能让生命生动而自由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被种种情绪、思想和欲望主宰,但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极其清晰、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灵,欲望功利,争强好胜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身处陋巷的颜回,只有粗粮清水但快乐无比;幸福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决定,而是决定于你感受到多少。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
回归心灵深处,其实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摸自己的内心生命,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向内看可能被看作是一种怯懦和消极的行为,我们埋怨着过于繁忙的生活,但我们继续忙碌着是为了能付得钱去“休闲”。
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这里的“一”,就是教育之根,教育的灵气。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我们从未把孩子看作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的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因此,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教育”的对象,孩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如果他们心灵没有被教育者感应到,一切的教育都是没有用的,教育的本真离我们将越来越远。
所幸的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关注了学生的心灵感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以小组探究式的方式有效的组织开展教育工作,同时,在学生的德育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感恩教育、肯定教育,让学生沐浴在阳光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伟大的启蒙主义学者卢梭说过:“教育就是生长”。让我们在生长的教程中,抓住教育的道,教育的根,回归教育的本质。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