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效应理论

作者:编辑整理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1-07-29

气氛效应理论(一)内容

伍德沃思等人在文章中指出,在对人类推理这一心理活动进行研究时,由于范畴三段论推理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推理形式,因而使用它作实验材料,较之于使用诸如线性三段论等其

他类别的推理题作实验材料来说,将会使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更简单明了。但是,在设计实验时如何使用好范畴三段论,显然是思维实验研究中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像“所有的M都是P,所有的S都是M,所以,所有的S都是P”这种纯符号构成的范畴三段论推理,更是需要推理者进行联想和作出真假判断的高级加工。如果用推理者在不同推理题上进行推理时的正确率作为推理题之间难易程度的指标,那么,斯托林和威尔金斯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呈现诸如上述那样的范畴三段论推理时,不同的推理题之间在难度上是很不一致的。推理者在推理过程中,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的人次,比犯从特称前提中推论出全称结论的逻辑错误的人次要更多,这表明前一逻辑题的推理更难。对于心理学研究人员来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有些范畴三段论更容易而有些则更难。

伍德沃思等人在仔细考察威尔金斯的实验资料和塞尔斯(1935)的实验资料后,构成了以下三个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范畴三段论推理的难度差异是由用以表达范畴三段论的语言的模糊性所引起的,诸如“有些X是Y”中的“有些”。zhlzw.com中华勵志网按照形式逻辑的约定,“有些”意指至少有一些,即包含一些和可能所有这两种含义。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通常就是指一些但不是全部。对于不熟悉形式逻辑的人来说,他会因此认为从“有些X是Y”推断出“有些(另外的一些)X不是Y”是正确的。

第二个假设是部分被试在实验中的小心或谨慎。有证据表明,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接受全称结论时比在接受特称结论时会更小心;接受肯定结论时比在接受否定结论时会更小心。

在任何时候,接受无效特称结论的人数要比接受无效全称的更多;接受无效否定结论的人数要比接受无效肯定的更多。

第三个假设是气氛。伍德沃思等人所说的气氛是指前提所引起的总体印象。前提的气氛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可以是全称的,也可以是特称的。根据这一假设,无论上述哪一种都会造成相应结论有效的感觉。前提中的肯定气氛使推理者容易接受肯定结论,前提中的否定气氛则容易使推理者接受否定结论。前提中的全称气氛使推理者容易接受全称结论,前提中的特称气氛则容易使推理者接受特称结论。

伍德沃思等人认为,总的来说,上述三个假设可解释范畴三段论推理的难度差异。这些难度差异既可由被试的内省报告证实,也可由他们接受无效结论的事实来证实。

总之,伍德沃思等人在对威尔金斯和塞尔斯的实验结果的分析中发现:对于逻辑上推导不出有效结论的推理题,也有很多人选择了他们认为对的命题作推理结论。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他们提出了范畴三段论推理研究中的著名理论──气氛效应理论。在此,气氛效应是指范畴三段论前提的式对推理者选取结论的影响。气氛效应理论的主要内容包含三点。

第一,在范畴三段论推理过程中,前提的性质和量词,即前提的式会在推理者心中形成一种心理气氛,其中:

全称肯定命题会造成一种“……完全是……”的心理气氛;

全称否定命题会造成一种“……完全不是……”的心理气氛;

特称肯定命题会造成一种“有一些……是……”的心理气氛;

特称否定命题会造成一种“有一些……不是……”的心理气氛。

第二,在阅读和理解前提信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气氛,会促使推理者去选择与前提的式相似的结论。如果我们仍按形式逻辑的规定,用字母A代表全称肯定命题,用字母E代表全称否定命题,用字母I代表特称肯定命题,用字母O代表特称否定命题,那么,根据气氛效应理论:

AA式会使推理者倾向于选择全称肯定的结论;

AE式会使推理者倾向于选择全称否定的结论;

AI式会使推理者倾向于选择特称肯定的结论;

AO、EI、EO、IO和OO等式会使推理者倾向于选择特称否定的结论。

第三,塞尔斯根据这个实验和另一个实验(塞尔斯,1936)的结果,提出了一个小心原理,认为对全称结论的评估要比对特称结论的评估更为粗心。

这个观点能解释在前提事实上是全称时通常会认可特称结论这样的推理结果。

后来,贝格等人(Begg & Denny,1969)简洁地阐述了上述原理结合的结果。他们根据范畴三段论在质上有肯定和否定之分,在量上有全称和特称之分的特点,用下面两句话来表述气氛效应理论对推理结果的预测:

只要有一个以上的前提在量上是特称的,则推理者会倾向于选择特称命题作为结论,否则选全称命题作为结论;

只要有一个以上的前提在质上是否定的,则推理者会倾向于选择否定命题作为结论,否则,选肯定命题作为结论。

气氛效应理论从心理学角度说明普通人的推理与形式逻辑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人们一般不对范畴三段论进行逻辑分析。

(二)实验证据

在评述气氛效应理论的实验证据之前,读者可以通过浏览下述范畴三段论推理题,并判定所列出的四种结论哪一种最容易接受,来确定是否存在气氛的影响。

AA 所有的X都是Y;

所有的Z都是Y;

所以,A:所有的X都是Z,

I:有些X是Z,

O:有些X不是Z,

E:所有的X都不是Z。

AI 所有的X都是Y;

有些Y是Z;

所以,A:所有的X都是Z,

I:有些X是Z,

O:有些X不是Z,

E:所有的X都不是Z。

AO 所有的X都是Y;

有些Z不是X;

所以,A:所有的Z都是Y,

I:有些Z是Y,

O:有些Z不是Y,

E:所有的Z都不是Y。

AE 所有的X都是Y;

所有的X都不是Z;

所以,A:所有的Z都是Y,

I:有些Z是Y,

O:有些Z不是Y,

E:所有的Z都不是Y。

II 有些X是Y;

有些Y是Z;

所以,A:所有的X都是Z,

I:有些X是Z,

O:有些X不是Z,

E:所有的X都不是Z。

IO 有些X是Y;

有些Y不是Z;

所以,A:所有的X都是Z,

I:有些X是Z,

O:有些X不是Z,

E:所有的X都不是Z。

IE 有些X是Y;

所有的Y都不是Z;

所以,A:所有的Z都是X,

I:有些Z是X,

O:有些Z不是X,

E:所有的Z都不是X。

OO 有些X不是Y;

有些X不是Z;

所以,A:所有的Y都是Z,

I:有些Y是Z,

O:有些Y不是Z,

E:所有的Y都不是Z。

OE 有些X不是Y;

所有的Y都不是Z;

所以,A:所有的Z都是X,

I:有些Z是X,

O:有些Z不是X,

E:所有的Z都不是X。

EE 所有的X都不是Y;

所有的X都不是Z;

所以,A:所有的Y都是Z,

I:有些Y是Z,

O:有些Y不是Z,

E:所有的Y都不是Z。

阅读了上述范畴三段论推理题后,请读者想一想,就范畴三段论的性质而言,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前提,在选取结论时是否会倾向于选择否定结论?就范畴三段论的量而言,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前提,在选取结论时是否会倾向于选择特称结论?假如回答肯定,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你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对于这一问题,伍德沃思等人认为,这是由于推理者受前提中的式所造成的心理气氛的影响。

伍德沃思等人认为,支持他们所提出的气氛效应理论的更确定的证据来自两个有关范畴三段论推理的实验。其中,一个是威尔金斯(1928)的实验,另一个是塞尔斯(1934)所做的未发表的实验。塞尔斯在1936年所做的实验则更进一步支持他们提出的理论模型。

关于威尔金斯的实验,本书第二章曾介绍过。如前所述,参加威尔金斯的实验的被试是81名大学生。实验材料是四种类型的范畴三段论试题各20题,其中每一个范畴三段论试题都由两个前提和三个可选的结论所构成。例如:

所有的A都不是B;

有些A是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有些C不是B,

所有的C都不是B,

有些B不是C。

在这里,根据逻辑学的观点,笫一个结论是有效的,后两个结论则是无效的。在威尔金斯设计的实验中,每个范畴三段论推理题通常都有一个或多个结论是有效的,被试的任务则是对每一个结论标出有效还是无效。伍德沃思等人对威尔金斯的实验结果重新进行统计后发现,像上述这一例的三个可选结论中,被试对它们的接受率分别是71%、23%和47%。

伍德沃思等人认为,从威尔金斯(1928)的实验中可以导出两种结果。

一是有关被试对换位命题的接受率的结果。所谓换位命题是指一个命题中的两个项互换位置的命题,例如,“所有的X都是Y”的换位命题是“所有的Y都是X”。zhlzw.com中华勵志网如果用通常的符号表达四种标准命题,那么,可以把被试接受符号命题的简单换位的百分比整理成表3-1。

表3-1 大学生接受符号命题的简单换位的百分比

命题符号

名称

含义

接受命题换位的百分比

A

全称肯定

如“所有的X都是Y”

24%

E

全称否定

如“所有的X都不是Y”

72%

I

特称肯定

如“有些X是Y”

90%

O

特称否定

如“有些X不是Y”

53%

在表3-1所述的四种命题的简单换位中,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说,对E和I两种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换位后所形成的新命题是有效的,而对A和O两种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换位后所形成的新命题则是无效的。但是,实验结果却表明,有24%的大学生被试错误地接受了A命题的换位命题,有53%的大学生被试错误地接受了O命题的换位命题。

伍德沃思等人认为,可以用气氛效应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大学生被试在推理过程中会犯如此众多的错误问题。他们认为,大学生之所以会作出接受A或O两种无效换位命题的错误反应,主要是受前提所造成的气氛的影响。气氛效应理论也能解释大学生被试对E或I换位命题的正确接受的反应。另外,用小心原理则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未能接受E的换位命题,也能解释对A的换位命题的接受率为什么会比对I的换位命题的接受率小得多。

二是被试所接受的错误结论中有关A、E、I、O不同式的比率。

经伍德沃思等人的整理,从威尔金斯的实验中被试从给定前提中接受各种类型虚假结论

的百分比如表3-2所示。

表3-2 威尔金斯实验中被试接受各种无效结论的百分比

前提组合

无效结论的类型

A

E

I

O

AA

36%

0

33%

11%

AE

4%

45%

4%

34%

EE

3%

21%

0

13%

AI*

6%

0

62%

39%

II*

0

0

51%

29%

AO

0

0

33%

47%

EI

0

23%

8%

44%

OO

0

0

18%

32%

表3-2所要说明的问题是,在给定左边一列所示的一组前提下,就表中所列的A、E、I、O四种类型的答案而言,当答案在逻辑上无效时,有多少学生会接受它们?表32中的数字代表的是81名大学生被试在实验中作出各种反应的百分比。从表中数字可知,当两个前提都是全称肯定命题时,被试错误选择全称否定命题作为结论的比率最高(36%);当两个前提分别是全称肯定和全称否定,或者都是全称否定时,被试错误选择全称肯定命题作为结论的比率最高(分别为45%和21%);在全称肯定—特称肯定和特称肯定—特称肯定的前提组合中,最多被错误选择作为结论的命题类型是特称肯定(分别为62%和51%);而对全称肯定—特称否定、全称否定—特称肯定和特称否定—特称否定等前提组合进行推理时,被错误选取为结论的命题类型中,最多的是特称否定命题(分别为47%、44%和32%)。用形式逻辑的标准来判定表3-2中的数据,则大学生被试在做范畴三段论推理时也会犯很多推理错误。

例如,表3-2中带“*”号的选择,如果按形式逻辑的标准,在全称肯定—特称肯定的前提组合下,回答I结论是无效的,但在威尔金斯实验中却有高达62%的大学生认为I结论是可以接受的;同样,在特称肯定—特称肯定的前提组合下,回答I结论也是无效的,却也有高达51%的大学生认为I结论是可以接受的。

塞尔斯在1934年和1936年对人们的推理行为做过两个实验研究。1934年的实验未发表,1936年的实验结果发表于《心理学档案》1936年笫29期上。

在塞尔斯1934年的实验中,被试是90名来自两个大学的受过教育的成人。其实验方法是

纸笔测试法。实验材料是以字母为概念的300道范畴三段论推理题。例如:

如果所有的X都不是Y;

并且所有的Z都是Y;

那么,所有的Z都不是X。

要求被试根据两个前提评估范畴三段论结论的真与假。结果,气氛对被试接受无效结论的影响如表3-3所示,表中的数字为被试错误接受各种类型结论的百分比。

表3-3所要说明的问题与表3-2一样,即当给定左边一列所示的一组前提和表中所列的四种答案类型,当答案在逻辑上是无效时,有多少被试会认为它是有效的?被试的反应结果与表3-2的结果相似。与威尔金斯的实验不同的是,在塞尔斯的实验中有关否定的前提组合还提供了在两种不同次序中所呈现的六对前提的比较。从表3-3中我们可看到,对于AE前提,有51%的被试接受E结论;而对于相反次序的EA前提组合,则有相似的结果,即有56%的被试接受E结论。其他前提次序的比较结果与此类似。

与前面的分析一样,如果用形式逻辑的标准来判定表3-3中的数据,则塞尔斯实验中的被试在解范畴三段论推理题时也会犯很多推理错误。例如,表3-3中带“*”号的选择,如果按形式逻辑的标准,在AI的前提组合下,回答I结论是无效的,但在塞尔斯实验中却有高达66%的大学生认为I结论是可以接受的。同样,按形式逻辑的标准,在IA的前提组合下,回答I结论也是无效的,但在塞尔斯实验中却有高达70%的大学生认为I结论是可以接受的。此外,在II的前提组合下,回答I结论也是无效的,却也有高达68%的大学生认为I结论是可以接受的。

表3-3 气氛对被试接受无效结论的影响

前提组合

无效结论的类型

A

E

I

O

AA

51%

0

66%

27%

AE

8%

51%

19%

54%

EA

0

56%

0

59%

EE

0

41%

0

37%

AI

18%

0

66%

0

IA

21%

0

70%

0

II

0

0

68%

0

AO

0

18%

41%

71%

OA

0

21%

43%

74%

EI

0

31%

0

58%

IE

0

32%

0

59%

IO

0

0

0

60%

OI

0

0

0

63%

EO

0

0

0

53%

OE

0

0

0

49%

OO

0

0

0

54%

伍德沃思等人认为,表3-2和表3-3的结果与气氛效应理论的预测是一致的。他们还认为,几乎其他所有不能用气氛来解释的例外都可由另外两个假设,即被试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小心谨慎心理和表达范畴三段论的语言“一些”的模糊性来解释。因为,对于许多被试来说,“一些”意味着“一些……是,一些……不是”,反过来也是这样。因此,当气氛可以解释I结论时,我们期望推理者也会接受O结论,反之亦然。

被试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小心谨慎心理会导致当气氛引起作出全称的反应时,推理者会接受特称的反应。因此,对于AA前提组合,可以发现被试接受I结论的比率(66%)甚至比接受A结论的比率(51%)更高。类似地,当气氛导致E结论时,接受O结论的比率也相当高(参见表3-3中被试对AE、EA和EE等前提组合的反应)。对于这种情况,伍德沃思等人指出,一旦产生了气氛,这种接受就有其特别的逻辑基础,因为从逻辑上说,A命题蕴涵其子类I命题,E命题蕴涵其子类O命题。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当被试认为可以接受A命题时,他都会愿意接受I命题(当然,他也可能不这样做)。据此,伍德沃思等人认为,几乎所有仅用气氛不能解释的接受都可以通过气氛加逻辑,或通过气氛加被试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小心谨慎心理或被“一些” 的模糊性削弱来解释。所剩的例外就是在EI前提组合中,按气氛应接受O而不是E,但接受E结论的推理者的比率却很高。

表3-2和表3-3反应的都是推理者接受无效结论的比率。从表中数据看,这两个表所反映的结果是相似的。此外,伍德沃思等人认为,表3-3的结果似乎可说明前提的顺序对它们所造成的气氛和推理者接受什么样的结论影响不大。表3-3提供了两种呈现前提方式的比较。从表33中我们可看到,对于AE前提组合,有51%的被试接受E结论;而对于相反次序的EA前提组合,则有相似的结果,即有56%的被试接受E结论。其他前提次序的比较结果与此类似。

在1936年的实验中,塞尔斯给大学生被试呈现169个范畴三段论推理题,其中有127个是逻辑上无效的范畴三段论,要求被试对范畴三段论的真假作出判定。被试可以有四种选择:完全是真的,可能是真的,难以断定,完全是假的。为了便于记分,塞尔斯把前两种选择归为赞成,把后两种选择归为不赞成。用这种记分系统,塞尔斯对在形式逻辑上被认为是无效的推理试题,但被试却错误地认为可以推出正确结论的人次作了统计,结果发现错误率很高,不正确的比率介于2%~80%之间。他还发现最常出现的错误类型在不同的前提组合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四种前提类型所构成的16种可能有的前提组合,除了一例之外,被试接受特称肯定结论的比率总是要比接受全称肯定结论的比率更高,接受特称否定结论的比率也总是要比接受全称否定结论的比率更高。除一例之外,15对前提组合中的特称肯定结论或特称否定结论总是会错误地被接受。因此,塞尔斯认为,这一实验结果是支持气氛效应理论的。

伍德沃思和塞尔斯还认为,有关被试对AA和AE两种前提组合所跟随的结论作有效或无效的推断的结果可整理成表3-4,表中数字为被试接受某种结论的百分比。

表3-4被试对于有效和无效结论的范畴三段论推理题上

接受不同类型结论的百分比

前提结合

AA

AE

结论类型

A

I

标准差

E

O

标准差

有效结论

96

76

3.5

80

59

3.0

无效结论

36

33

3.2

45

34

4.9

有效-无效

60

43

35

25

表3-4的结果表明,被试在“有效结论”的范畴三段论推理上接受不同类型结论的百分比结果,也为气氛效应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AA的前提组合可以有A或I的有效结论,AE或EA的前提组合可以有E或O的有效结论。推理者在阅读和理解前提时形成的心理气氛,使

推理者不管其是否有效而在对AA的前提组合进行推理时优先选择A结论;在对AE的前提组合进行推理时优先选取E结论。

在表3-4中,从横栏看,无论结论是否有效,都有利于气氛假设。其中,接受有效结论的比率要比接受无效结论的比率高。接受有效结论的百分比与接受无效结论的百分比之差,可以看做是基于理解其逻辑关系来接受有效结论的测量指标。换言之,大学生被试在对AA的前提组合进行推理时,接受有效的A结论的百分比虽然高达96%,但他们在同样前提组合中,由于心理气氛或其他非逻辑因素的影响,也有36%的被试接受了无效的A结论。因此,可断定只有96%-36%=60%的被试理解了AAA范畴三段论的关系。理解AEE范畴三段论的被试人数比理解AAA范畴三段论的人数要少得多,只有85%-45%=40%。

伍德沃思等人的气氛效应理论提出后,在思维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引发了众多的研究,由此而推动了范畴三段论推理心理学的发展。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