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承载着哪些秘密

作者:高超杰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5-05-19

休学、退学、自杀、凶杀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过程、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人的生命本质的疏离。

当休学、退学、自杀、凶杀等和花季少年联系在一起,并在校园里发生后,生命、生命教育便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教育话题。上述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对人的生命本质的疏离。因此,应从生命教育的实施入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生命教育主要是教育人认知生命、珍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的教育。它是对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生命关怀的一种反思性回应,以培养能够实现精神生命升华的“全人”为根本目标,指向健全人格的塑造。我们认为,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属于德育层面的生命伦理教育。生命伦理是人的生命认识、生命情感和生命意志的统一。生命伦理教育是以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为目的的道德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核心要素,提高受教育者生命道德,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敬畏生命的道德品质。其一,注重生命情感。品德要素中,认知是基础,行动是关键,情感和意志则是驱动力。合理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人格健全的特征之一,非理性的情感表达特别是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则是人格不健全的表征。其二,注重生活体验。教育离开生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道德人格作为生命的灵魂和核心,不在于知识的多少和技能的强弱,而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生成和人际互动中的道德感应。只有注重生活体验的道德教育才能张扬人的道德生命。

属于智育层面的生命认知教育。认知生命的本质和自我生命、他者的意义和价值,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目的是让孩子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重视自然界的各类生命存在。首先,让学生认知人的实体性生命。生命体按照一定节奏和规律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一旦逝去便不可逆转。其次是关系性生命认知。关系性生命是指,人并非独立个体,而是一个在和他人、社会密不可分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个生命节点。三是生命价值认知。当前,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出现对自身价值的质疑,有些人将生命价值等同于享乐、金钱、占有,出现极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生命价值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幸福观,提升幸福感知力。

属于生存层面的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是人最基础性的诉求。生命安全教育是侧重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教育,主要针对遭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一是安全技能教育,提高应急避险的生存能力。二是生活技能教育,提升学生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三是运动技能教育,让学生学会保持身体健康和休闲娱乐的方法,以提高生命质量。

属于美育层面的积极心理教育。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认知自己,出现极端自卑或自负的病态心理,这就需要进行积极心理教育。积极心理教育针对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治标不治本的情况,提出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以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从积极视角,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塑造积极精神。应该说,积极心理教育是一种审美心理教育,使学生能够鉴赏和热爱现实中的美,领悟和感受精神层面的美,进而能够从生命中探求美、创造美。(作者:高超杰)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理健康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