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矫正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工作记忆作业时,脑区激活的差异,探讨认知矫正治疗的中枢作用机制。
方法:被试为10名处于慢性期,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均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被试平均年龄38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6年,包扩6名男性和4名女性。认知矫正治疗以Ann Delahunty和Rodney Morice博士编制的认知矫正治疗手册2000版(汉化版)为主要治疗工具,在经过统一培训的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强化的无错性的认知作业练习,45-60分钟/次,4-5次/周,持续6个月
治疗前后一周内分别进行各种神经心理测试和功能磁共振呈像。前后两次成像均采用相同范示:Sternberg数字再认(SIRP)。使用组块设计(Block Design)的试验方法,记忆组块(判断屏幕上的数字是否呈现过)和对照组块(判断屏幕上箭头的方向)交替进行,其中记忆组块包含数字记忆1(记住2个个位数)和数字记忆2(记住5个个位数),每个记忆组块持续30秒,包括6秒钟的识记和10个再认作业,每个作业持续2.4秒,对照组块持续18秒,包含3秒提示语和6个作业。试验采取数字记忆1→对照→数字记忆2→对照的顺序,共循环4次,试验中功能相的采集需6分24秒。数据采集通过高场强全身MR(2T Prestige, Elscint/GE, Haifa)和标准头线圈完成。图像处理采用SPM99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后,按照头动矫正、功能相与解剖相对齐、标准化、平滑等步骤处理,统计分析利用SPM99的组分析功能完成。
结果:治疗前后的两次成像无论是在低认知负荷(数字记忆1>对照),还是高认知负荷(数字记忆2>对照)条件下,均有背侧前额皮层(DLPFC,BA9/46)的激活以及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前扣带皮层等区域的激活。治疗前后进行的自身对照表明,在高负荷条件下,治疗后DLPFC区域(Brodmann46区)的激活范围(k=40,Z=5.04)明显小于治疗前的激活范围(k=154,Z=5.04),两次相减的结果表明DLPFC区域的激活在治疗前后存在显著差异(Brodmann9区,k=12,z=3.18)。而在低负荷条件下,这种差异并不明显。这一结果与本研究小组及国外研究曾经报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相同范示的工作记忆时,DLPFC区域的激活异常增强的结果相吻合。
结 论:认知矫正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的中枢激活。
论文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认知矫正治疗 工作记忆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