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造就了“小月月”社会流失了什么

作者:如文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5-02-03

     十一期间,天涯论坛上的一个帖子让一位名叫“小月月”的人物迅速蹿红。这位女主角体型肥胖、喜怒无常、言行乖张,却得到了众多网民的“追捧”。几天时间,帖子的点击率达到了千万数量级,更有85%的网友表示,要“坐等更新”。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和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副教授李君告诉记者。       其一,审美空虚       人们似乎对“美女”、“帅哥”不感冒了,“搞怪、献丑”反而惹人关注。一方面,在化妆品能创造奇迹的今天,人们对“美”的神秘感减弱,兴趣减退。更重要的是,在审丑的过程中,能体验到自我感觉的良好,获得满足。美国尼尔森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62%的中国网民患上了“坏消息综合征”这一怪病,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作为旁观者享受那种置身事外的幸运感。       其二,精神空虚       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往往注重结果的快感,而忽略过程的快乐,因此,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就越来越难以满足。此外,巨大的生存压力使超过八成的现代人体验不到幸福感,为了填补精神空洞,人们不得不采用一些强烈的刺激,让麻木的大脑感知到。       其三,文化空虚       已有事实证明,“小月月事件”是某书商利用网民口味,策划的一次低俗文化炒作。就像《赤壁》让曹操、周瑜玩“三角恋”,《大话西游》让唐僧上白龙马,似乎越俗、越出位越受欢迎。一方面,俗文化能排解压力,使人产生解脱和刺激感,更适合消遣。但另一方面,人民论坛的调查中,45.8%的人无奈表示,主流文化不吸引人,大众只能“被低俗”。       空虚是一种消极情绪,使人失去寄托、闲散寂寞,严重者醉生梦死、花天酒地。专家指出,摆脱空虚,精神上要有寄托,可以是家人、朋友、工作;此外,树立积极热情的生活态度,像普希金所说的“生活不会使我厌倦”;最后,从身边的小幸福获得满足,提醒自己,手边拥有的,才是更值得珍惜的财富。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理健康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