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作者:心灵灵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3-01-25

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A、嫉妒心理的存在

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推翻了过去认为婴幼儿的心理状态是一张白纸的观点。实际上婴幼儿在情感和智力上要比人们想像的复杂得多。

一百多年来,多数学者相信,7岁前的婴幼儿的意识相当朦胧。小孩子只是简单地摹仿周围事物,只具有最基本的情感——幸福、痛苦和愤怒。但是美国学者指出,对婴幼儿情感的这种认识是没有根据。早在孩子会说话和试图独立坐立之前就已经有十分复杂的感情。例如,幼儿已有嫉妒心,会对他感到可怜的东西表现出同情心,甚至会表示强烈的失望。www.zlhzw.com

华盛顿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发现了更有意思的现象。一岁左右的孩子已开始揣摩别人在想什么。其实很简单,他是通过观察周围的人的眼色来进行判断的。按这个规律,专家可以解释为何盲童和很少得到母亲关的孩子学话要晚得多。

中科院心理所张建新研究员的博士研究生李育辉最近在一项名为“童话故事测验的跨文化比较”的研究中,利用童话人物做测量工具,对北京138名7-12岁儿童的个性特征进行了考察,并与希腊同龄儿童的测试结果作了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在归属需求、嫉妒攻击、口腔需求、情感需求、物质需求、性关注、追求卓越和抑郁这8个变量上的得分要明显高于希腊儿童,“情感和物质需求”在中国儿童的人格结构中占首要位置。

“中国儿童在嫉妒攻击上的得分较高,极有可能是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所造成的。”李育辉博士分析说。李博士认为,中国儿童在情感和物质上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这和目前大部分的家庭物质生活并不富裕有关;同时,由于生存压力的加大,使得越来越多的父母同时外出工作,减少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子女也会更多地出现情感上的需求。在情感和物质上的相对缺乏,很容易导致出现一系列的情绪问题。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儿童的嫉妒最初大多是针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并在与兄弟姐妹的相处中学会克服。中国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可能无法顺利地学会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从而在同伴关系中出现更多对同性的嫉妒攻击行为。

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B、嫉妒心理简析

孩子的嫉妒行为在大人眼里可能很孩子气,认为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下去,当孩子长大后会形成性格缺陷,变得心胸狭窄而且对别人的成绩十分仇视,最终结果是被周围人挤出局外。

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自尊心和虚荣心也强。由此而发,嫉妒情绪既有许多消极因素,但也有一些积极因素。

消极因素是指,嫉妒心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自私而缺乏关心他人;嫉妒会制造矛盾,影响团结;嫉妒会孤立自己,不利于健康成长;严重的嫉妒会变成一种仇恨,而采取报复行动。嫉妒心强的宝宝会过分自信,甚至自大。但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因为对自己和别人的认识过于主观和偏激,所以有嫉妒心的宝宝在发展内省智能方面也困难重重。

积极因素是指,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激励他的竞争意识,使他能积极努力,敢于竞争。因此,嫉妒利用得好,也可以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始动力。幼儿的嫉妒心基本上处于萌芽期。但有嫉妒心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是不受欢迎的。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宝宝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也就越多。这就给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障碍。所以,嫉妒心也是宝宝的人际智能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大绊脚石。www.zlhzw.com

生活中,儿童嫉妒的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孩子。孩子最初的嫉妒总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的人有关,当大人们疼爱别的孩子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如故意尿湿裤子,故意作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为,以期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二、对获得家长、都是等表扬的其他的儿童怀有敌对情绪。当别的孩子受到了家长、老师表扬时,往往表现得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有的还会当面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尽管有些事实甚至是与其他孩子的受表扬无任何关联性。

三、对拥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进行排斥。一般情况下,儿童都很喜爱和拥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多的同伴在一起玩,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但当同伴们不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与他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如损害同伴的玩具、孤立同伴等。

儿童的嫉妒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明显的外露性。这是儿童嫉妒心理与成年人嫉妒心理最主要的区别。成人往往会考虑各种因素而尽量掩饰自己的嫉妒心理,而幼儿一般会通过具体的言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妒情绪,他们通常不会考虑自己的嫉妒是否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等后果。

二、直接的对抗性。因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他们往往会直接地将因自己的嫉妒引起的不愉情绪归责于自己所嫉妒的人,进而对引起他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接的对抗行为,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三、鲜明的主观性。儿童认识事物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们往往会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为标准,简单地对事物进行分类。因此,当其他儿童比自己强或其他儿童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时,就会因外界的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意愿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快。此种不快心理就是嫉妒心理,它具有强烈鲜明的主观色彩。

C、如何处置

如果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或无法拥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的嫉妒的直接起因,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www.zlhzw.com

二、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真实甚至自然的,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心理反应。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让孩子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三、帮助孩子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儿童的思绪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绪为主,他们一般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嫉妒简单地归责于自己或所嫉妒的对象。因此,父母应帮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孩子和所嫉妒对象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要肯定他争强好胜的心理,并鼓励他在行动上超过别人。

四、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平时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道理。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正视别人的优势和长处、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学习、借鉴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让孩子接受别人的成绩,并进一步鼓励他去向小朋友学习。(来源:妈咪宝贝)对自卑感强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明白成功的快乐是多方面的,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功。

D、其它

家长教养禁区

一是不要过多地指责孩子。应该帮助他分析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应该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强。发现什么方面不如别人就应该虚心地学习,努力地提高自己,有些父母发现孩子嫉妒心强,不善于向他人学习,就很生气,故意在他面前说:“××比你强多了,你应该向他学习。”这样做只能加深孩子的嫉妒心,使他对××怀有敌意。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指出他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不如人的地方,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

二是不要过分地夸奖或炫耀孩子的长处。过分地夸奖或炫耀孩子的长处,时间久了,易使孩子产生我比谁都强的心理,不允许或不能接受别人超过自己的事实。大人在夸奖孩子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并在表扬孩子时应给他指出不足之处。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理健康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