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晚,而且还下着雨,太太焦急地出去寻找他,最后在英华利德桥边看到他全身湿透地在那里颤抖,他无法穿越那座桥。
K君是一个斯文的中年男子,他不管到哪里都需要太太作伴,甚至连上厕所也不例外,夫妻两人真的做到“成双入对,形影不离”的地步。但与其说这表示他们“恩爱异常”,不如说是“痛苦异常”,要了解这种痛苦,必须从头说起:
据K君说,他在25岁时,有一次单独走过康科德广场,在空旷的广场上,他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惊惶,呼吸持续加快,觉得自己好像就要窒息了,心脏也跟着猛烈跳动,而腿则软瘫无力。眼前的广场似乎无尽延伸着,让他既难以前进,又无法后退。在全身冷汗淋漓下,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跋涉”到广场的另一头。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会有那种反应,但从那一天起,他即对康科德广场敬而远之,下定决心以后绝不再自己一个人穿越它。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不久之后,他在单独走过英华利德桥时,竟又产生同样惊惶而难受的感觉。随后,在经过一条狭长而陡峭的街道时,也莫名其妙地心跳加快、全身冒汗、两腿发软。
因为自觉有异,他曾接受某位医师的治疗,但情况不仅未见改善,反而持续恶化。到最后,每当他要经过一个空旷的地方时,就会无法控制地产生严重的焦虑症状,以至于他不敢再单独接近任何广场。
有一次,一个女孩子到他家拜访,基于礼貌与道义,他必须护送那位女孩回家。途中原本一切正常,但在抵达女孩子的家门后,他自己一个人却回不了家。
天色已晚,而且还下着雨,他太太在家里等了五个小时还不见他的踪影,于是焦急地出去寻找他。最后在英华利德桥边,看到他全身湿透地在那里哆嗦打战,因为他无法穿越那座桥。
在这次不愉快的经历后,他太太不准他单独出门,而这似乎正是他所期待的。但即使在太太的陪伴下,每当他来到一个广场边时,仍然会不由自主地呼吸加快、全身颤抖,嘴里喃喃自语:“麻曼拉达、哔哔比塔科……我快要死了!”此时,他太太必须赶快抓紧他,他才能安静下来,而不致发生意外。
到最后,不管他走到哪里,他太太都必须跟在旁边,连上厕所也不例外。
心理分析: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这是一个典型的“惧旷症”(agoraphobia)病例,它也是畏惧性精神官能症之一。
惧旷症本来专指对空旷场所的畏惧,但精神医学界目前已扩大其适用范围,而泛指当事者对足以让他产生无助与惶恐之任何情境的畏惧,除了空旷的场所外,其他如人群拥挤的商店、戏院、大众运输工具、电梯、高塔等,也都可能是让患者觉得“无处逃”而畏惧的情境。过去所谓的“惧高症”(acrophobia)与“惧闭症”(clastrophobia)等,现在也都属于“惧旷症”。zhlzw.com中华勵志网
惧旷症的一大特征是,患者的惊惶反应通常是在单独面对该情境时才会产生,如果有人作伴就能获得缓解,甚至变得正常,而且能让他免除这种畏惧的“伴侣”通常是特定的某一两个人。精神分析学家因此认为,惧旷症可能是来自潜意识的需求,患者极度依赖某人,对他有婴儿般的缠附需求,但在意识层面,他无法承认此一幼稚的渴望,所以就借惧旷症的惊惶反应,使对方有“义务”必须时时和他作伴。本案例中的这位K君,他的惧旷症从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说,就是他在潜意识里对太太有婴儿般的缠附需求。
但这种以“功能”来解释“原因”的说法,无法获得普遍的赞同。行为主义学派则认为惧旷症可能跟当事者过去的经验有关,譬如有一位50岁的心理学教授患有惧高症,他对自己毛病的来龙去脉做了如下的解释:他说他有一次目睹某人从四楼的窗口掉下跌死,此后他即得了惧高症,不敢爬高,也无法在旅馆高层的房间里睡觉。为了克服这种恐惧,他曾以攀爬某纪念碑来训练自己,但总是在爬到一半时,就紧张得无法再往上爬。十八年后,他到尼加拉瀑布时,只能走在桥中央,而且紧紧抓着徐徐而行的旅游车,才勉为其难地走过吊桥。他不仅担心吊桥会突然崩塌,也害怕自己可能失去控制而掉下桥去。
但事实上,很多惧旷症患者均难以从过去的经验中找到令他们畏惧的原因。专门研究遗传基因对人类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森(E. O. Wilson)提出了一个出人意表的说法,他说畏惧症患者所畏惧的对象常是早期人类生活中所面对的危险,譬如惧旷、惧高、惧闭、惧暗、惧蛇、惧雷、惧蜘蛛等,如果说畏惧症是环境或文化制约的产物,那么现代社会中的危险,譬如核电、汽车、瓦斯爆炸等,应该是更常见的畏惧对象,但事实上不然,很少有走过核电厂或看到汽车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反应的患者。现代社会中的人类,其畏惧反应仍然是相当“传统”的——惧旷症远多于惧电症、惧蛇症远多于惧汽车症。威尔森因此认为,其实是进化规划人脑,使它留意某些危险情况,但社会进化的脚步远快于生物进化,生物进化还“来不及”处理现代社会中的危险,因此,现代人脑中存有的畏惧对象,仍是几百万年前遗传基因所规划、誊录在脑纹里的那几种“古典”的危险。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如果我们认为精神官能症有体质——也就是脑神经的生理及生化因素,那么社会生物学家的这种说法——惧旷症来自古老的大脑硬体结构问题,恐怕也不是天方夜谭吧!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