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怕看到船,她对可能有船出没的海边和湖边都敬而远之,最后,连在街道上看到船的照片也会浑身不舒服。
一个28岁的女士,依然小姑独处。
她有一个奇怪的毛病:不敢坐船。不是会“晕船”,而是“惧船”,一看到船就觉得头晕目眩、两腿发软、手心冒汗。
因为怕看到船,所以对海边或湖边等可能看到船的地方也都敬而远之。最后,连在街道上或人家家里看到船的照片,也会浑身不舒服,常惊恐地连忙避开。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这种毛病为她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若干不便与困扰,于是她去寻求精神科医师的帮助。
在分析治疗过程中,医师发现她在情窦初开时,即对性有强烈的兴趣,但对它也有着莫名的恐惧。在她的幻想里,认为性交将使女性的性器严重受伤。
少女时代,她交了一个男朋友,有一次搭男友的船出游,在船上,她情不自禁和男友发生了短暂、实验性的性关系。事后,她心里一直惴惴不安,觉得母亲已经“看出”了她所做的坏事,只差没有当面责备她而已。
在自觉母亲不赞同的情况下,她变得极为沮丧,也断绝了与那位男友的交往。
不久之后,她就爆发了前述的惧船症。
心理分析: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这是一个典型的“畏惧性精神官能症”(phobic neurosis)病例。
每个人都有过害怕的经验,这些害怕有很多是正常的,一个人在敌人枪管的瞄准下,双腿颤抖、屁滚尿流,这是合理的“害怕”;但如果他走在大街上,因害怕大厦突然倒塌下来将他压得粉碎,而变得寸步难行,这就是非理性的“畏惧”了。所谓“畏惧性精神官能症”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殊的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一种强迫、持续而且不符事实的极端害怕,他明知这种害怕与实际的危险性相较之下,是不合理的、不当的,但就是怕,而且因这种非理性的害怕,而对所害怕的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回避行为。
俗语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它表示对“草绳”的害怕或者畏惧,乃是来自以前“被蛇咬”的经验。他真正害怕的是蛇,以致后来连与蛇类似的草绳也都害怕,而且被蛇咬的只是“一朝”,但却带来了“十年”的害怕。这句俗语很传神地表达了畏惧性精神官能症的一些特色:一、它来自个人过去的经验;二、现在畏惧的对象与过去的真正畏惧对象间有一种类似、象征的关连;三、它得来容易,却难以消除。
从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畏惧性精神官能症是当事者以“转移作用”(displacement)及“回避作用”(avoidance)这两种心理防卫机制来压制潜意识里的本能冲动所致。
1916年,弗洛伊德曾以一位5岁男童小汉斯(little Hans)来说明畏惧性精神官能症的形成:5岁的小汉斯正处于心性发展过程中的“俄狄浦斯期”,他一方面依恋他的母亲,而对身为“情敌”的父亲怀有敌意;但另一方面他又怕父亲的报复——将他“阉割”。zhlzw.com中华勵志网这些本能冲动都是他正在发展中的自我无法接受的,所以被潜抑到潜意识里去,但仍蠢蠢欲动。有一天,汉斯和母亲搭马车出去,马车翻覆,汉斯变得非常惊惶,他怕那匹马会“咬”他,而产生了所谓的“惧马症”。zhlzw.com中华勵志网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因为汉斯把和父亲关系中的焦虑“转移”到较无害、且可以“回避”的马身上所致。“怕被马咬”即是“怕被父亲阉割的转移”。zhlzw.com中华勵志网
本案例中这位28岁女性的惧船症,似乎也可做如是观:船乃是性冲突的转移。第一次在船上发生的实验性性行为,激起的可能是她对性早已有之的矛盾情感——“既期待又怕受伤害”,在担心被母亲“识破”的情况下,她压制了进一步的性渴求,但对性的强烈兴趣又时时想突围而出,于是她将这种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移到“船”上面,船激起她莫明的恐惧,并借着回避船来回避她心中的性冲突。
徐静医师在其所著《精神医学》一书里,也曾提到一个生动的畏惧性精神官能症病例:
一位年轻少妇近来突然在看到黏黏软软的牡蛎、蛋清或鼻涕时,就会害怕得浑身发抖,最后连菜市场也不敢去,深居简出,怕看到令她害怕的东西。
在接受分析治疗后发现,这位少妇结婚已两三年,育有一子,她先生在两三个月前入伍服役。她因为店务的关系,与一位英俊男子过从甚密,那名男子经常挑逗她,她怕自己会做出不守妇道的事而深感不安。
有一天,她上厕所时,看到一条蛆在厕所里蠕动,她突然害怕起来,担心那条蛆可能会爬进她的下体。以后,只要看到类似蠕动或黏黏的东西,她就会恐惧异常。www.zhlzw.com中華勵志
網
在进一步追问下,她承认自己曾经幻想与该男子发生关系,但一想到他黏黏的****进入自己的体内,就会受孕,若被丈夫知道就一切都完了,因此心生恐惧。后来看到蛆时,立刻联想到精虫的蠕动,而害怕起来,以后更扩大对所有类似的东西——如牡蛎、蛋清、鼻涕等也都产生恐惧。当然,因为这种恐惧,使她中断了与该男子做进一步接触的可能,也防止了“真正”让她恐惧的事情发生。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