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性囤积和物品的意义

作者:如文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1-07-24

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兰德·弗罗斯特和波士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盖尔·斯泰吉蒂在新书《物品:强迫性囤积和物品的意义》(Stuff : Compulsive Hoarding and the Meaning of Things )中剖析了囤积症这一普遍现象。

◎小贝

两位作者花了近20年时间跟囤积者一起工作(工作的地点有时是在通往垃圾场、蟑螂乱窜的地下通道),采访了几百位囤积者,研究他们囤积食物、衣服甚至动物的动机。

作者带着同情和敬意描绘了一系列患者的深度形象。他们说,囤积者通常都特别聪明、外向和友好。但对于名人他们有些嘲讽地说,安迪·沃霍尔处于怪异和有病之间,他会定期把桌上的所有东西——现金、艺术品、苹果核扫进一个纸盒里。他保存了数百个这样的“时间胶囊”。zhlzw.com中华勵志网两位著名的第一夫人——玛丽·托德·林肯和菲律宾的伊梅尔达·马科斯则明显患有强迫性购买症。

两位作者说,有600万至1500万美国人患有导致他们焦虑的囤积症。他们把囤积看作一种生理和神经系统的疾病,而不只是一种可以在整理术指导人士一个下午的陪同下就能纠正的坏习惯。很多人以为囤积者懒惰或不讲卫生,其实问题要复杂得多。他们无法有效率地处理信息,他们知道自己有囤积物品的毛病,但声称自己只是没时间去处理它们。实际情况是,由于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他们要花很多时间决定是否扔掉某件东西,这导致他们跟不上物品积压的速度。

囤积者通常有处理信息方面的障碍。比如他们通常高度走神,有专注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的症状,这些病症导致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而不被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是分类的,我们把物品分成类别,用这一体系来保存和提取物品。囤积者则很难加以分类,他们好像是按照视觉和空间来组织生活的,囤积者记住的是上次在哪儿看到一件东西。依赖分类体系的人只需要记住某一类东西放在何处,对囤积者来说,当物品很多时找东西就非常困难。

囤积者在得到某种东西时,只考虑拥有眼前的这种东西会多么美妙,以至于忘记他们没钱买或没地方放。当要丢弃时,他们只想着他们将失去什么,不会想到丢掉后会带来什么好处。

在作者看来,这些患者要求对囤积做出新的理解。过去专家们认为囤积者自闭、偏执,童年时物质匮乏,所以成年后无法丢弃无用的东西。但一些病人的父母很有钱,他们自己朋友也很多,却依然会珍视自己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希望留着备用。

囤积症跟强迫症不同,强迫症患者感到很痛苦,囤积者则很享受获得和翻看自己的物品。这表明囤积者非常敏锐,感知视觉细节的能力很强,拥有一种特殊的创造性和欣赏日常用品之美的能力。很多囤积者称自己是艺术家或手艺人,他们保存东西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手艺。很多人确实技艺高超,但不幸的是,太多的物品妨碍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艺术作品一直没做出来。

囤积也不同于收藏。

有的人只囤积垃圾或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但大部分囤积者几乎保存一切物品。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理健康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