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建立好的生活习惯
提升学习力最重要的是什么?
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那些表现好而且学习力强的孩子,多半自我要求比较高,并且生活管理比较严格,包括会安排规划自己的时间,生活作息规律,保持读书环境整齐(书桌上没有杂物,书分科别类排放在书架上等),而且每天自己整理书包等等。
学习效率是建立在这些细微的日常事物上,父母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生活习惯。
适度施压力,孩子学得更好
大人正向的期待和适度施加压力,可以帮助孩子学得更好。
不过,父母的期待应随每个孩子个性不同、年龄不同,及学习情况变化,灵活调整,而非一成不变。
例如,有的孩子自我期许高,又在乎外界眼光,如老师同伴的看法,那父母给他的压力可以小一点,否则会超出他的负荷;相反地,如果孩子被动、消极,自我要求少,家长就要多施一点力,在后面推他一把,帮忙拉高学习力。
另外,孩子找不到学习目标,也会不想学习。建议家长,经常问孩子,「你的志愿是什么?未来想做什么?」也许孩子的答案每个月不同,没关系,重要的是促使他思考这个问题,慢慢找到学习的方向及目标。
增加学习自由度
教育专家一直呼吁让孩子快乐学习,但孩子如何才能学得快乐?
先要有学习意愿,而且能自由学习,加上学了有成就感,具备以上三者,快乐学习并不难。
因此,提出几个可行方法:
●对必须考试的科目,父母不妨让孩子参与决定用什么方法学习,例如看图画书学英文,及决定学习范围,例如自己规划学习进度。
●至于不需要考试的学习,给的自由可以更大,让孩子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及方法,例如想阅读的书,想参加的才艺或社团活动等。
●父母应该为孩子加分,别吝于赞赏孩子,只要他每天或每一次考试有一些进步,或每天学到新东西,就要鼓励他,让他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和自信。
后退学习,进步更多
父母总期望孩子的学习一直进步,很少想过有时候「退步」反而是好事。
小明数学成绩一直很优秀,但期末考数学科竟然考得很糟,连他自己都吓一跳,决心好好检讨,找出考坏的原因。因此,他利用开学之前的那一个暑假,把初一到初三的数学全部重新复习一遍,过程当中发现许多过去学习数学的盲点,而他这次的「后退」学习,让之后在学习数学时比别人更得心应手。
退回原点学习并不丢脸,反而学习力加倍提升,父母不需要太心急,一直要孩子不停往前冲,有时候停下来,甚至后退一步,让孩子把过去学习的问题和不理解之处彻底弄懂,下阶段的学习将更有成效。
建议可行的方法是:
●认真订正考卷
发了考卷,父母的目光不要只集中在孩子考了几分,「家长都期待孩子下一次的100分,但我认为考后的100分更重要,」就是把这次答错、未达100分的地方订正好,不会的问题弄懂,也等于拿到了100分。
●准备错误笔记本
每一科都准备一本「错误笔记本」,把经常弄错,或学不好的部份记下来,例如弹钢琴常弹错的地方、常写错的国字、拚错的英文单字等,随时提醒自己注意,甚至考试之前拿来加强练习。
避免太快帮孩子解决问题
教导孩子时,父母常犯的错误是操之过急。
尤其当孩子提出问题,希望爸妈回答解决时,大人经常太快就给答案,没有给孩子自己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机会。「家长要先忍住,停止给快餐答案,」建议家长问孩子,「你先想一想可以怎么做?」然后耐心等待孩子思考,父母也可以给一些提示,一步步引导孩子,但切忌立刻出手相助。
面对多变、不确定的未来,「学什么」不重要,学习「如何学」才是胜出的关键,尤其是自己找问题、自己思考及自己找答案解决的能力。
教孩子有效管理时间
孩子念书、写功课拖拖拉拉,不仅学习效率不张,更且牺牲睡眠、活动及娱乐放松的时间,不利于健康。
因此,建议父母从小养成孩子「时间管理」的观念:
第一步,先让孩子知道他一天有多少时间可运用,例如放学回到家4点半,一直到9点半上床睡觉,中间共有5小时,扣掉吃晚饭、洗澡等一小时,他还有4小时可以写功课、念书、阅读、看电视、打电动等。
第二步,让孩子养成先计划、后行事的习惯,在写功课或玩耍之前,先想一下今天有哪些必须完成及想做的事,并大略规划所需花的时间,最好能条列写下来。
最后,排订事情的优先级,然后再做,例如第一先做重要而且紧急的事,像写完明天要交的功课,接着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像复习今天的上课内容、阅读课外书、运动等,然后再做紧急但不重要、及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像打电动、看电视等。
不断练习之后,孩子比较能有时间观念,并且有效率分配时间及完成事情。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