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资助制度、政策和资助体系,同时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开展学生的锻炼教育,中国地质大学在暑期开展“双百励志圆梦行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调研活动。活动旨在宣传国家和我校对学生的奖励与资助政策(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及助学贷款代偿等);深入了解、调查、核实我校贫困生认定情况的真实性、有效性,以便确保资助对象评定的准确性和实施资助的公正公平;加强学生教育与实践锻炼;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及学生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掌握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突出性、普遍性或倾向性的问题。
2013年7月13日我校“双百励志圆梦行动”22组的同学一行来到天津市宁河县板桥乡走访受资助的李同学家。活动中我们了解到,李同学家一共4口人,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务农,每人二亩地就是一共八亩,由于父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每天离不开药,无法下地干活,家里的农活基本是由李同学的母亲一人完成的。李同学的父亲为了治病还办了五万元的贷款。李同学的姐姐大他两岁,在天津师范大学读书,和弟弟一样勤劳懂事,学费由助学贷款支付,生活费基本靠自己打工和助学金,打工挣钱有剩余还会寄给李同学贴补。
据了解,李同学父母都是小学肄业,文化程度不高,不懂得国家资助政策,李同学从小就体谅家里的难处,高中时候住校,每月回家一次,总是带一箱方便面走,老师见他总吃方便面便问他怎么总吃这些,他很为难地说家里穷,就这样李同学高中每月仅花费200余元的生活费,最后还是老师帮李同学申请了助学金。李同学上大学后,自己陆续办了国家助学贷款并申请了助学金,课余时间在学校勤工俭学,寒暑假回家也不在家多呆,总是去周边找些零活干。
谈及孩子的学习,李同学的父亲依旧表示担心。他表示,尽管上了重点大学,孩子踏实认学,但是对于自己这样贫苦的家庭,托不着人,送不起礼,孩子能否如愿找个好工作令人依然忧心。
微薄的收入,辛勤的工作,努力的学习,质朴,懂事……这是我们能想到的用来形容李同学匮乏的语言。此行以前,或者说在聆听李同学父母细讲这一切以前,我们甚至不相信在我国北方,渤海之滨的这座经济腾飞,万象繁荣的明珠之城会有如此困难的家庭;此行以后,我们想李同学一定不是个例,他只是千千万万寒门学子中很普通的一个。
国家扶贫政策势在必行,作为学校,我们希望走访慰问能温暖贫困家庭的心;希望社会也能为贫困生或者说每一个学生尽可能打开一扇公平之门,做到让每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学以致用,为祖国奉献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2012级学生田雯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