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与《石灰吟》-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作者:天天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4-10-18

于谦为官非常清廉,每次进京办事,从不带任何礼物送人。有人劝他带些土特产做交际联络,他听罢,笑着举起两袖,答道:「吾唯有清风而已。」于谦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除西部的瓦剌之外,全国还有很多地方出现动乱。这些前后征调的事务,全仗于谦一人运筹帷幄。于谦的雄才大略,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景帝得知于谦节俭,家中的房屋仅能遮风挡雨,极其简陋,就赐给他一处位于西华门的府第,于谦辞谢道:现在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最终没有接受皇上的赏赐的府第。景帝对于谦的了解越深,越感佩他的为人,每当提拔大臣的时候,必定征求于谦的意见。于谦不避嫌怨,向皇上如实汇报,结果有些没当上官的人,就怨恨他,而才能 不如于谦的人,往往嫉妒他。于谦性情刚强,当遇到处理事情不能如意时,忍不住抚胸叹息:我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撒到何处!景泰八年正月,石亨等人趁景帝病重之际,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推举英宗即位。他们怀挟私心,诬陷于谦谋反。于谦被害当天,京城百姓哭声震天,行刑之时,乌云蔽日,可谓是天怒人怨。锦衣卫的官兵在抄查于谦的家产时,什么值钱的东西和罪证也没查出来。只看到于谦的房屋仅能挡住风雨,屋里空荡荡的,除了书籍之外,没有任何钱财。只有一间正室的大门锁得很牢固,打开一看,里面是景帝所赐的蟒衣、剑器等,密封得很严,从来没有动用过。锦衣卫被他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不禁失声恸哭。

皇太后听到于谦被处死的消息,叹息、哀悼了好几天。事后,英宗皇帝也后悔自己错杀了一位忠臣。而那些诬陷于谦的人,不到一年的时间,竟接二连三地因贪污或谋反罪落狱,使于谦的冤情得以天下大白。明宪宗成化二年,于谦的冤案昭雪,宪宗在诏书中赞叹于谦道:「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诏书被天下人传诵,历史终于还忠臣以公道。由此可见,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年少时的一首《石灰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其忠烈的丹心,足以明彻千古,与日月同光。《石灰吟》:于谦与《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是一位著名的「救时宰相」。。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 (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传统文化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