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放不下身段“伪沟通”使亲子教育存障碍-亲子沟通

作者:育儿专家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0-09-03

子女与父母的沟通,表面上很顺畅,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有效的、深层次的沟通。一项名为“上海市区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研究”的调查得出了两组彼此矛盾的数据:一方面,42%的学生认为“父母非常愿意与自己交流”,31%的学生与父母“每天交流”,43%的学生说父母“能耐心倾听”,学生们对亲子间交流的满意度高达86%;而另一方面,69%的学生认为与家长的沟通“存在障碍”,50%的学生感觉“父母不太了解自己”。矛盾的数据表明当今中学生家庭的亲子沟通含有“水分”。

蜻蜓点水的沟通没有质量

这项研究的主持者、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求学的陈冲,把含有“水分”的沟通称为“伪沟通”:“只停留在对生活琐事的了解,缺乏真正的思想交流,这样的沟通没有质量。”

“伪沟通”在中学生家庭中不是个别现象。一些父母与子女谈话,内容局限于询问学习和日常生活情况,并不触及子女内心,不关注子女成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性格和心理健康问题;而子女也不能换位思考,理解体谅父母,与父母交流往往敷衍了事。

“对"伪沟通"的危害不能小视。”全国优秀心理工作者崔乐美最近在她的心理教育咨询事务所接待了一位伤心欲绝的母亲。这位妈妈几年前和丈夫一起来沪创业,一双儿女也陆续到上海的学校就读。姐姐乖巧懂事,成绩名列前茅,弟弟调皮捣蛋,学习不自觉。于是妈妈把女儿一个人留在家里,自己在儿子的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她每天按时给女儿打电话,询问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但这样的平静在女儿上高二时被打破,这位妈妈有一天突然接到电话:她女儿因为“失恋”,吞服了一瓶安眠药想自杀,正在医院抢救。虽然最终女儿被救了回来,但心理创伤很难抚平。

“蜻蜓点水式的亲子交流,使得这位妈妈没能及时察觉女儿面临的情感危机,更无从引导和开解。”崔乐美提醒家长要重视亲子沟通的有效性,努力去了解孩子的内心。“高质量的亲子沟通可以帮助孩子更顺利地成长。在孩子遭受挫折时,也能给他们有力的支持。”

中国的父母常常放不下身段

孩子成绩上不去、厌学、不合群,一些家长便拽着孩子来求助,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崔老师,您看看我家孩子有没有问题?”崔乐美处理这类咨询的办法,是请孩子、家长和老师“举行多边会谈”。“一些家长只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却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方法是不是存在问题,也很少关心孩子的想法。”这种惟我独尊、居高临下的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常常引发孩子的反感甚至逆反心理。

“你们遇到不开心的事会向谁诉说?”梅晓菁在心理辅导课上问班上的40个学生。结果,只有一个表示“会对妈妈说”,绝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和同学、朋友交流。“父母怎么倾听孩子很重要。”梅晓菁认为,“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交流常常放不下身“父母怎么倾听孩子很重要。”梅晓菁认为,“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交流常常放不下身段,命令式、说教式很容易让青春期的孩子产生逆反,这可能是造成"伪沟通"的一大原因。”

一些父母对孩子事事过问、样样包办,在梅晓菁看来,这样做其实剥夺了孩子自我设计人生的自由,虽然父母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但有的错不是亲身犯过,很难获得感悟。”梅晓菁建议中学生的父母相信孩子,适当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体验。

青春期孩子的交流需求是多样的

“母亲病倒了……满心打算考个不错的分数让母亲好起来的我,又一次习惯性地考试"崩盘"!揣着焦虑与不安,我回家了……父亲一见我,就问考得怎样。我不情愿地掏出成绩单,忐忑不安地注视着父亲的脸部表情。果然,他劈头盖脑就是一顿臭骂……”这段文字摘自一个高二男生的一篇随笔。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亲子关系,实在是寻常不过,从字里行间我们很容易读出孩子的无奈和不满。

国内很多心理学家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学习,是中国父母和孩子交流中最重要和最多的内容”。其实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多样的,家长若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亲子间的沟通就很可能发生偏差。

陈冲所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回答“最想和父母沟通的内容”这一开放性问题时,93%的学生所填内容都与“关注自我”有关。其中,“个人兴趣”的填答比例最高,为21%,然后才是“未来人生规划”和“学习、高考”等话题。“能有意去了解子女的好,主动与子女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的父母是高中生们最乐于交谈的对象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亲子沟通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