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生的早恋日渐成风,呈上升趋势。据广州市中学生心声热线电话反映,在所接听的咨询电话中,有30%的学生正受着异性交往、早恋及青春期“性问题”的困扰。同时对广州市青少年的婚恋状况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中学时期就谈恋爱的占19.5%,其中15岁及以下就恋爱的竟有3.7%,如果考虑到学生有可能隐瞒事实真相这一因素的话,实际状况比这一比例还要高。另据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研究所1999年对“全国大学生异性交往”的调查资料表明,异性交往在中学就开始了,而且已经很不少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校的本科大学生,在中学时候一般来说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可是他们中的37%的男生和30%的女生却已经有过约会了,甚至不少人也有接吻、*爱抚的行为。那么,可以推测,在中学就已经开始跟异性约会、恋爱甚至发生性行为的实际人数要比调查所反映出来的人数多。
爱神过早地闯入中学的校园,这确实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这里面既有当代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提前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各种刺激在起作用。从少男少女们自身来看,他们投入早恋的情感因素多数较为纯真,较为单纯,这种单纯性与他们自身的经历、阅历、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有着极大的关系。早恋中的青少年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和人生经历并不复杂,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多数只是把男女之间的异性吸引以及青春期特有的对异性的性冲动来作为爱慕的因素,来当作爱情对待。此时,他们容易冲动,往往当异性传递过一个多情的眼神,一封情书,一个动作,一种表示,一次偶然的接触,都会为之而动情,并产生爱的冲动,就会开始谈情说爱,甚至轻易与之发生性关系。
在一项对北京市3所中学分别为职高、普高、重点中学的中学生对早恋的态度和经历的调查中发现,其中承认谈过恋爱的学生中,三项主要动机依次为:1在需要时有人帮助;2异性的自然吸引力;3为了更好地了解另一个人。较次要的动机包括“对异性的好奇心”;“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此外还有少数人有下列动机:“追求刺激”;“享受人生”;“表现自己能够吸引异性”;“摆脱父母的控制”。不能否认,有些比较早熟的青少年已经有了真正的恋爱意识,如许多人在问卷上提到交异性朋友的目的是想寻找精神寄托,寻求温暖,避免孤独,为了有个人诉说心中的苦恼等等。但即使是这些真正有意识的人也极少考虑到结婚或寻找终身伴侣。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