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的磨炼中激扬青春

作者:记者 罗旭辉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9-05-06

4月21日下午,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团湖南省委书记吴奇修接受北京大学党委邀请,回到母校,与今年报名去农村担任“村官”的应届毕业生座谈。

1987年,吴奇修从北大经济系毕业,主动申请下基层,到当时的省级贫困县湖南省涟源县工作。他曾先后在两个贫困村从事扶贫工作两年多,从1995年开始,担任偏僻闭塞的石门村党支部书记7年。他团结党支部一班人,和农民一起艰苦创业,先后兴办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30多个,产品销往美、英、日等20多个国家。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全省小康示范村。他本人成长为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提问和吴奇修的回答。这场发生在北大校园内的对话,也许对即将奔赴农村的全国各地大学生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问:今年,包括北大在内的许多高校毕业生申请去当村干部,您作为北大历史上第一个“村官”,怎样看待当代大学生的选择

答:1999年我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记得当年12月1日下午,团中央、全国青联安排我与北大学生座谈。当时我说:“北大毕业13年了,我今天以一个村支书的身份来与大家见面,在北大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当村支书的,我可以说是填补了北大的一个空白”。使我感到高兴的是,今年北大有51名同学申请去当“村官”。

人才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问题。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新型农民,尤其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带头人。大学生具备知识优势,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陈旧观念最少,最具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希望所在。大学生走进农村,能够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提高农村管理水平,有利于更好地为农民谋福利。同时,大学生还能把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带领农民走上更为宽广的致富之路。

农村条件虽然艰苦,但在艰苦的磨炼中能放飞青春,激扬青春。

问:当初,您大学毕业选择到基层工作时,有哪些方面的压力?您是如何在这些压力下坚持理想,并化压力为动力的?

答:记得我刚从北大回到涟源,立即掀起轩然大波,各种议论、猜测、嘲讽铺天盖地而来:有人说我犯了错误,是被“发配”下来的;有人说我成绩不好,是被降格分下来的;甚至有人说我是“傻瓜”。那时我一走到街上,就感觉到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满腔的激情和报效家乡的一腔热血,遭遇的却是一盆冷水,当时我真感到委屈、心酸,感受到一种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

在逆境中,我既没怨天尤人,更没一走了之。我认真审视了自己的理想和周边的环境,全面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决定从小事做起。每天早晨7点半,我第一个赶到办公室,把开水打好,把地扫好,把桌子抹干净;抗洪救灾、扶贫帮困等苦差事我抢着去;业务上,我一个人干两个人的事。这样,我逐渐得到了大家的理解与信任,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单位的重要工作开始交给我做,我的专业特长得到发挥,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问:您在石门村工作的几年中,有没有最困难的时候?面对困难,有没有过动摇甚至后悔过?

答:困难确实很多。刚到石门村当村支书时时,不少村民对我抱有怀疑和戒备的心理。有人说:他只是来镀一两年“金”的,如果他搞劳民伤财的事,我们就让他镀“金”不成,还镀身泥巴回去。近两个月,我只在群众中做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不乱表半句态。因为我深知:在复杂的形势和困难的局面下,如果稍有不慎,就会给日后开展工作带来被动甚至埋下隐患。

1998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石门村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一家做人造宝石的工厂,原来一袋半成品卖到国外的价格是近6000元,此时却狂跌至400多元。如果继续困守在石门,企业大多会倒闭,只有赶紧走出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才能赢得生机。但当时某主要领导不同意企业到外地创业,要求我保住已被上级认可的“筑巢引凤”的“石门模式”,否则要我承担一切责任。一向亲切地称我为“我们的吴书记”的乡亲也不同意,说我胳膊肘往外拐。

我只能选择离开。当我卷铺盖时,我感到揪心地痛,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当我真的要走时,老百姓却哭了起来。我坐着拉行李的旧吉普车还没到家,村民们就已守在了市委大院和我家门口,坚决不让我走。

第二天,我又回到了村里。望着村中星罗棋布的厂房,我却陷入了沉思,充满了忧虑: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石门这些中小企业生产的中低档日用工业品,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撑多久?石门这艘小舢板,在波涛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海中能航行多远?

我们瞄准大西北市场,特别是利用乌鲁木齐毗邻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地理优势,以及运输距离短、费用低、原材料价格便宜的成本优势,搞出口贸易,很快组织资金抢占了前沿阵地。我们先后在广东、重庆、江西、新疆等地办起了7家企业、8家公司。2000年12月,石门的企业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事实证明:走出山门天地宽。

问:是什么力量支撑您坚持留下来,并且干出成绩?

答:不断战胜自我的人生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报国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意义上的“才”,更需要矢志不渝、坚韧不拔、视野开阔、勇于创新等广泛意义中的“才”。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奋斗、拼搏的过程中总会有种种不如意,只有用最积极的心态,最乐观的精神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驶过一片又一片险滩,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不管面对任何困难和压力,我心中始终有杆秤,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哪怕是再苦再累,也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农民很善良纯朴,但也是现实主义者,他不会听你说得多么动听,而是看你是否真的对他好,让他在发展中得到实惠

问:我们去农村工作,要和农民打交道,您认为,知识青年与农民交往,应该注意什么?

答:农民善良纯朴,也通情达理,只要你对他们动真情、办实事,让他们看到了实效,他们就会支持你的。但农民是很现实的,他不会听你说得多么动听,而是看你是否真的对他好,让他在发展中得到实惠。即使你的观念和举措是对的,在看到结果之前,他们会怀疑你的做法。而很多时候,看到结果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这时要千方百计让别人理解你,认同你,最起码不来影响你的事业

要把“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作为遵循的重要原则。担任村官的大学生大都有一种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开创一番事业的愿望。但在现实中,存在诸多困难: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发展的环境,这都让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们感到融入复杂的乡村社会的艰难,甚至感到一筹莫展。农民文化素质不高,还有很多旧的观念。到基层去,如果你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你就会处处被动,不是说你这个人没有能力,不是说你不想为老百姓做事,确实是因为在农村要干成一件事,你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

问:当地农民都亲切地称您为自己人。当时您初到石门村时,有没有感觉到北大毕业生与农民的距离?您是如何拉近与乡亲们的距离、融入他们的生活,并被他们当作“自己人”的呢?

答:跟农民打交道,我不急,我让他们慢慢地接受。他们也有让我很难受的时候,但我不计较。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慢慢去感化他们。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在农民面前发过一次脾气,我只想帮助他们,能够容忍他们的缺点,但是我又不能被他们同化。

到农村工作,为了被农民认同,我学会了他们的一些生活方式,我学会说当地的方言。但是在思想上,我一定要保持独立性;在利益上,我要站在农民的角度;但是看问题,我不能局限于他们的高度。

刚刚到村里工作时,有一些村民对我不太信任。他们有什么心里话,也不太愿意跟我说。我走东家串西家,深入到村民家中,做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此后,在短短的时间内,村支部给村民办了建学校、修路等几件实事,又没有向村民摊派一分钱,他们看在眼里,就开始信任我了。

农民是交不起学费的。你要带领他们做一件事情,必须有100%的把握

问:您曾说自己是一个理想色彩很重的人,在实际工作中,您又能够立足现实、解决实际问题。您能否谈谈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将理想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

答: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成就事业的基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年轻人多一点理想主义的东西不是坏事。没有理想的灯塔,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窄、越走越迷茫。心灵的力量可以支撑人们历经挫折和困难而更加坚强;在获得成功、荣誉及受到关时,才不至于让人飘飘然,而能一步一步从容前行。

“风帆不挂上桅杆,是一块无用的布,理想不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只会是虚无飘渺的零”。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要面对许多现实问题,是一个痛苦的磨合过程,期望值不能过高。到农村工作,关键在于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好路子,使老百姓在发展中得实惠。万事开头难,不要急于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农民是交不起学费的。你要带领他们做一件事情,必须有100%的把握。真正带着他们干了几件看得见摸得着、让他们受益的事情之后,你就有威信了,你就能施展自己的手脚了。

问:你10多年时间在基层创业,历经清贫、孤寂、误解、艰辛,你怎么理解幸福呢?

答: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我认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人幸福与否往往并不由其财富和地位决定。幸福其实就是自已的一种美好感觉,就是能够做自已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已擅长做的事,做既能造福社会又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事。人当然不能生活在真空中,但是,人又不能太“实际”了。太“实际”了,就很难承载相应的社会理想和责任,也将使自己变得不快乐。奋斗者是充实的,奉献者是快乐的。尽管世事在变化,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要有理想,但青年知识分子总是应该有点精神的。

我去了石门村之后,给农民讲希望,谈发展,激发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激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建设氛围。慢慢地,农民可以到厂里上班了,每月还能拿将近1000元的工资,能看40多个频道的有线电视,能打国际国内长途电话,住上了新楼房。农民看到了希望,生活有了奔头,眼里就有了神采,给我讲笑话,把我当自己人。跟农民在一起,我就有被认同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这是对我的最大奖励与回报。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青春在线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