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与人聊天,话题说及“座右铭”,不觉联想到“制怒”与“戒暴怒”。它们分别是古代两个官员的座右铭。
看过电影《林则徐》的人,都知道林则徐厅堂挂着的条幅是“制怒”二字。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人物。据《清史稿.林则徐传》记载,他“少警敏有异才”,“才略冠时”。青少年时,目睹国家危难,就立下济世救民之志。他自知“性卞急”(卞急,急躁),任江苏巡抚时,就亲自在牌匾上书写“制一怒字”四字,挂在厅堂之上,用以克己自律。
“制怒”效果如何?有两件事庶几可以证明。
一是赈济灾民,“寓仁于术”。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当时大旱,米价腾贵,民有饥色。林则徐召集下属官员,倡议大家量力而为,捐廉贩米,以较为便宜的价格卖给老百姓,缓解饥荒。可是,那些官员听了,面面相觑,不作一声。林则徐心里恼火异常,可依然不露声色。既而,他发出告示:某日虔诚祈雨,自抚司下至牧令,例应先期斋戒。到了那一天,林则徐带领众官员,徒步来到求雨的祭坛。拈香祭告完毕,在地上的席子上依次坐下。当时晴空万里,骄阳当头,祈雨不能张伞,又不设茶,那些官老爷们几曾受过这样的苦,人人心中哀怨,却又不敢吭声。林则徐看着众人,朗声说道:“我们这些人平日养尊处优,不知民间疾苦,今天就与诸君一道,略为尝尝个中况味。”大约过了三炷香的时辰,林则徐说:“天气炎热,是该饮一点茶水。”一招手,仆人就抱来一甕茶水。林则徐自己饮毕,又命轮流分给其他官员饮用。官员们唇焦舌燥,喉如火烧,接过茶水,一饮而尽。过了一会儿,林则徐忽然“哇——”的一声,呕吐起来,众官员的肚腹也都倒海翻江,“哇——”“哇——”地吐个不停,顿时地上一片狼藉。等到呕吐之声停息下来,林则徐掏出手帕,揩揩嘴,说道:“好,现在就来检验我们这些人的心肠。”他命各位官员在原地不得挪动,自己不顾气味难闻,逐一查看各人的呕吐物,并命手下一一登记下来。结果,众官员所呕吐的,尽皆荤腥之物,只有一个人例外,是藜藿赤饭,也就是说,真正斋戒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林则徐。检查完毕,林则徐环视全场官员,神色凛然,字字铿锵:“虔诚祈雨,为民请命,难道就是这等模样吗?老天降旱灾,就是因为诸位把老百姓看作儿戏所致!请问诸位,还有什么话可说!”众官员个个满脸羞愧,战战兢兢,惟恐林则徐加以弹劾,官位不保,于是无不主动表示,愿意尽力捐输,平粜救民。当时,有人盛赞林则徐这一做法,称为“寓仁于术”。
二是从容戍边,为民造福。林则徐任湖广总督,禁吸鸦片,卓有成效,继而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次年,收缴英美烟贩鸦片二百多万斤,在虎门销毁。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屡次击退英军武装挑衅。后来,他却被把持朝政的投降派构陷诬害,革职问罪,谪戍新疆伊犁。当时适逢河南祥符(在今开封市)黄河决口,经军机大臣王鼎大力举荐,清廷就命擅长水利的林则徐留下来,前往协助治理黄河。及至庆祝大堤合龙之日,咸丰皇帝的一纸诏书,又将他发配往新疆伊犁。宴会之上,军机大臣王鼎等人大惊失色——这个王鼎,后来在皇帝面前屡屡痛骂力主将林则徐办罪的军机大臣穆彰阿,称之为秦桧严嵩,极力为林则徐辩解申说,咸丰皇帝不听,王鼎一气之下,竟上吊而死,谓之“尸谏”。——而林则徐却神态自若,当日起行。在西安与家人告别,大家非常悲伤,林则徐还口占七言律诗一首《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以劝慰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诗中有深沉的感慨,也有幽默的调侃;颔联“苟利”两句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我不管生死都要去做;难道能够因为个人的祸福而回避吗?这两句,更是突出表现林则徐了不计一己祸福得失,为国家忍辱负重、鞠躬尽瘁的旷达胸怀与高尚情操。到了新疆,伊犁将军布彦泰素来敬重林则徐,请他自行选择戍所,林则徐又主动要求到边远地方。到了那里,用其所长,勘测河流湖泊,兴办水利,垦辟屯田三万七千余顷,让当地回民耕种。老百姓感恩戴德,盛赞林则徐为“神人”。
至于“戒暴怒”的主人,则是明朝的陈智。
明英宗正统年间任右都御史的陈智,性情暴躁易怒,“挞左右之人无虚日”。每天洗脸,要用七个仆人服侍:两人揽衣裳,两人揭衣领,一人捧盘子,一人捧漱碗,一人执牙梳。稍不如意,便一巴掌打过去,洗脸毕,经常有三四人挨打。他静jing坐时,左右的人走过发出声响,也要打骂。有一次,他拿钻子剔指甲,一不小心,钻子掉在地上,他气呼呼地检起来,捏住钻子,狠命地朝砖地上戳,直至钻子变钝了,方才罢休。夏天某日,陈智独自一人坐在大厅上,飞来一只苍蝇,在他脸上盘旋不已,屡次拂之,依然不去,这可把他气坏了,便大声叱叫起来:“快抓住它,快抓住它!”一群仆人闻声,贸贸然跑过来,按照他的指点,东奔西突,作出努力抓捉的样子,一直到陈智怒气稍微消弭了,才得以罢休。后来,有好心人规劝陈智:“发怒伤肝,不利养生。”他觉得言之有理,就拿了一块木板,在上面刻上“戒暴怒”三个字,摆在案头。可是,当仆人有小过,他依然发怒打人,而随手抓起的打人工具,就是案头那块“戒暴怒”的木板!
“制怒”与“戒暴怒”,两者的内涵是基本相同的;可是,取得的效果分明是截然相反,为什么?
不禁想起了苏东坡的《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所挟持者”,指怀抱的理想。能忍,才是大勇;而其所以能忍,就在于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陈智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轻易发怒,本就不应该;听从劝告而作座右铭,是表现了改正的愿望。但是,他缺乏时时自制的毅力,更根本的,恐怕还是他“戒暴怒”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一己的“养生”。而林则徐,尽管原本也是性情急躁,却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制常人所不能制,即使是蒙受天大委屈,也能坦然对之,忍辱负重,在当时颇为污浊黑暗的吏治环境中,作出了一桩桩为国为民的皇皇业绩,在晚清书写了一段震古烁今的历史。这不仅因为他才华出众,更因为是他立志高远,“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这是林则徐的父亲写给他的一副楹联的下联,是父亲的嘱托和期望,实际也是林则徐一生身体力行的理想和职责。
林则徐题衙署厅堂还有这样一副非常著名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制怒”,在自我克制、自我修养的过程中,林则徐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这副对联最终成为他崇高人格的最恰当的写照。
要有座右铭,但还要有实行的恒心和毅力,更要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联系起来。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