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古就贯穿着和谐与宽容的精神。
在《论语》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还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其意思是。保持和谐而不结党营私,行为庄重而不与他人争执,善于团结别人而不搞小团体,才称得上君子。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同”是一味地附和乃至结党营私,谋取私利。春秋时代晏子说:“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公二十年”这也就是说,必须能容纳不同的意见,兼容不同的观念,才能使原来的思想“成其可”,“去其否”,得出正确的结论。以“道法自然”著称的道家学派,更是主张人际和谐的宽容,避免冲突,实现社会安定、太平。
在《道德经》五千言中,老子不仅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彼此和谐、宽大为怀,人人“甘其食、美其衣、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而且提出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以及“去甚、去奢、去泰”等主张,即人们也要效法天道,“有余以奉天下”,而不要“损不足以奉有余”,以实现社会的相对均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他还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粱惠上”这就是孟子的“人和”观,并在历史上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不难看出,中国古代“人和”思想的精华主要在于“和而不同”与“有余以奉天下”,这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如何正确处理和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邢琳)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