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复兴之路不能走迂腐保守路线

作者:晓暮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4-12-26

24日,湖南某高校学生数人身穿汉服来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手举“抵制圣诞节”、“中国人不过外国节”等标语,抵制中国人过“洋节”。对此,有不少网民声援,表示国人不应该“崇洋媚外”,被外来文化所“俘虏”,从而忘了自己传统的文化。一直以来,我国社会关于抵制外国文化的声音就不绝于耳,网上有文章饱含深情地披露国人越来越“西化”的种种言行,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没落的忧思,文章的标题引人注目,“从麦当劳到圣诞节,我们该如何抵制美国文化的入侵”。单是看这标题就不免想要与此文作者交流几句,笔者不乏对传统文化的热情,骨子里深深地热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礼仪,但每年也会借着西方感恩节或圣诞节与家人、朋友聚聚,交流感情的同时给自己一次放松的机会,平日里繁忙生活节奏得到了调剂,甚是欢乐。笔者认为,大多国人过“洋节”不过如我一般,借着节日的名义,把自己繁忙的生活放到一边,感受一下放松的欢愉,顺便借机表达一些平日里难以表达的情感,旁人大可不必忧心忡忡地给过“洋节”的人们贴上“崇洋媚外”的标签。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九十二年代,第一家麦当劳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开业,引起部分人士一片恐慌,当时有一位美国记者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到,“啊哈,麦当劳所在之处民主运动就会接踵而来。”笔者觉得,这名美国记者说此话大概是在嘲笑我们的“过激”反应吧,单是一种商业形式的进入被国人解读为“文化入侵”,这实在有些“草木皆兵”了。

近年来,国内似乎出现一股“复兴汉文化”的风潮,人们着“汉服”,写毛笔字,按照古人礼仪形式举办“成人礼”,对此笔者持中立态度。一方面,汉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传承的积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一些古代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被更加便捷的现代生活方式所替代,然而这类活动为现代人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丰富文化知识的机会,让一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这类活动的积极意义便在此;另一方面,当前一些高校学生开展的“复兴”活动似乎剑走偏锋,把抵制外国文化作为维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途径,片面地认为发扬传统即是拒绝新的、外来的一切。首先,自人类进入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全世界就不可避免地开始频繁的相互交流,各国的饮食、服饰、文化礼仪等内容都成为彼此加强交流、增进了解、促进合作的良好途径。事实上,一部分外来文化的传播对人们打开眼界、增强自身文化认同感是有促进作用的,相反,如果一杆子式地对外来文化进行抵制和封锁,效果就如古代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一个样,闭关锁国,盲目自大,最后激起人们对西方文化的疯狂好奇和追捧。其次,我们有必要对“文化复兴”这个提法进行澄清,我们“复兴”的传统文化并不等同于“一切古代传统”,比如古代女子束脚、男子留发、古人普遍着宽大长装等习俗是已经被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及生活方式所淘汰掉的,因为这些习俗不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这说明,传统的东西我们要有选择地继承,传统的文化不能被神圣化,更不能被所谓的“复兴”引向被刻意复古、机械复制的迷途。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着56种多彩的民族文化。一直以来,我们就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让各民族文化自由传承和发展,这是一个现代文明国度对待文化应有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大道之上。由此引申,对待外国文化也是如此,人们有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以及生活方式,更何况过一个节日、品尝一种美食这种单纯的个人行为。笔者向“反外”人士提议,去尝试过一次感恩节或者圣诞节,当你们体会到与朋友、亲人相聚的欢乐与幸福时,一定不会思考这个节到底姓“国”还是姓“外”这个问题。(作者:晓暮)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传统文化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