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作者:天天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4-10-18

王旦(957-1017)字子明,北宋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任参知政事,澶渊之役时,留守京师。景德三年拜相,他曾拒绝契丹、西夏钱杰之请。不凭私臆,荐人多厚重之士。是宋朝一位著名的宰相。父亲王祐,为宋太祖、太宗两朝名臣,官至尚书兵部侍郎,道德隆重,学识渊博。他为天下百姓效命,曾经解救因冤狱被连坐的人,高达近千人左右,人们都说他为后代子孙积了许多阴德。王祐曾亲手在他家亭前种植了三株槐荫树,并说道:「我们家后世为官者,必定有可以当到三公位置之 人,此树可以作为见证。」王旦出生在这样一个德范高超的仕宦之家,从小自然受到父亲的严格教导,古圣先贤的德行令他敬慕,长辈的风范潜移默化了他,幼年他就显得沉稳静默、器宇非凡。 他勤奋好学,并具博大深远的胸襟。因此,王祐十分器重这个儿子,说道:「此儿定当位至公相。」人们见到少年王旦气度不凡,称他颇有乃父之风。

宋真宗时期,王旦担任朝廷宰相之职,位高权重,但他朝夕惕励,处理任何一件事都十分谨慎小心、细致周到。皇上十分器重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大臣,因此长期让他担任宰相,国家大小事情都特别放心交付他办。有一次王旦奏事完毕退下,皇上目送他离去,情不自禁地说道:「能为朕致太平者,必是此人。」当时朝廷还有一位大臣——寇准,刚直忠正,也是皇帝身边的左右手。但寇准见王旦官职在自己之上,心里有点不大服气,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屈才。所以他在见到皇上 的时候,言语之间不知不觉就会提到王旦,而且不由自主地对王旦的言行有所诋毁。在朝廷之上,寇准也曾公开指责王旦的缺点,当然这缺点可能只是寇准自己认为 的,但王旦全都虚心领纳,可谓从善如流。

反过来,因为寇准作为国家重臣,兢兢业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王旦认为寇准忠心耿耿,足堪当重责大任。因此,每次在皇上面前,王旦都专门称赞寇准的优点,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众人学习的榜样。真宗觉得非常惊讶,有一次,他和王旦私人交谈的时候,就问道:「你经常称美寇准,寇准他却数次说你的短处,你为什么能这样做呢?」王旦听了,微微一笑,说道:「我在相位已经这么久了,缺失一定很多,但因职位较高,一般大臣都不敢指出我的缺点,而寇准能够直陈我的不足,可见他是如何地忠贞直率,这也是臣下看重他的原因。有这样的大臣,既是国家之福,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皇上听了,不禁开怀大笑,说道:「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你就是这样一个宰相啊!」

做宰相的,说话份量比较重,因此有很多人辗转拜托王旦荐举人才或提拔新秀,王旦从来不接受任何私人形式的求情。有一次,寇准私下来找王旦,希望他能向皇上推荐自己当宰相。王旦很是震惊,义正词严地对他说:「当将军当宰相这样的职位,怎么可以去求得来?」寇准听到王旦这样的回答,感到非常惭愧,遗憾地告退了, 同时也担心自己或许再也无法当上相位了。寇准后来被朝廷派官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万分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他入朝拜谢皇上,眼眶涌出泪水,激动地说:「如果不是陛下了解微臣,怎会有臣下的今天?」皇上特意把事实真相告诉寇准,他说:「你能当节度使,又能当同平章事,都是王旦为你推荐的。」寇准听说了这样的内情,不禁非常羞愧,对王旦的正直宽宏自叹不如。

王旦就是这样一位称职的大臣,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私底下发现了真正的良才,就绝对不放过,一定会推荐给皇上,而且他施恩从不求回报,总是默默地做。后来朝廷整理宋真宗的遗稿与修订史料时,他们无意发觉原来朝廷当中,有许多大臣,及众多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材,全部都是出自王旦的推荐。后来,王旦病重之际,真宗忧心忡忡地问他:「将来朕该把天下大事托付给谁啊?」王旦勉强举起奏事的板笏,一字一句地说:「以微臣的愚见,莫若寇准最为合适。」王旦病逝之后不久,真宗果然启用寇准为相。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传统文化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