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县武官寨镇尼庄村党支部委员代方文利用职务便利,冒用他人名义套取10011.51元扶贫物资归个人使用,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人民网,8月9日)
按理说,大家同住一个村庄,挨门挨户,知根知底,哪家穷、哪家富,大家心知肚明。然而,就是在如此熟悉的情况下,竟然能够假冒他人,骗领了属于他人的扶贫物资,这里面应该有“同朝为官”的乡镇、村社干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村民保持了静默旁观、沉默不语。从表面看是“微腐败”问题,其背后实则是人际关系出了大问题。
随着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村大量的青壮年进入城市,留下的多是老年人,而且这些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政策信息的获得除了靠看电视、听广播和摆龙门阵,其余多是依靠村干部。在他们眼中,自己能不能享受政策优惠、能够享受多少,好像都是村干部的一句话,所以,不敢轻易得罪村干部,更不会因为别人的事情主动去开罪村干部了,最容易出现“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乡镇、村社干部的年终考核、评优选先、选拔任用等工作更加细化,更加注重民主测评。不但乡镇干部要对村社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打分,更重要的是村社干部也要对乡镇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打分,这种双向民主测评打分,积极的一面就是全面了解乡镇、村社干部履职尽责、勤政廉政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消极的一面就是乡镇、村社干部之间一团和气、不得罪人、怕丢选票,对多吃多占、强占强取等“微腐败”问题,总是选择装聋作哑、不闻不问。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深入推进,农耕经济随即被商品经济所取代,适者生存日渐明显,一部分跟不上步伐的农民逐渐沦为弱势群体、贫困人口。除去这些客观因素外,这类人群自身也有问题。比如,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不会计划,挣一个钱吃一个钱,甚至寅吃卯粮、入不敷出;不懂人情,人与人交往,没有钱不说,又不肯帮忙又不肯出力,贪图小便宜……。久而久之,不但自己说不起来话,更没人帮着他们说话,一旦出现被冒名顶替侵占其正当权益时,很多村民下意识地选择了沉默。
农村基层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就给“微权力”的滥用打开了方便之门,给“微腐败”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要铲除“微腐败”问题滋生的土壤,就必须修复和重塑农村基层人际关系。
如何构建清清爽爽的人际关系呢?习近平总书记早有论述,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文/李梅)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