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满人被统治者视为清朝的政权基础,而防汉制汉为清朝一贯的基本国策。曾见过有人狡辩说八旗子弟受国家供养,是清朝尊重军人的表现。那么清朝果真尊重军人吗?从这里入手就可以看出清朝的防汉制汉之心。一,先不谈八旗子弟是否能称为军人的问题,先谈当年的汉奸三藩。十七世纪初努尔哈赤创全民皆兵的女真八旗制度,得兵六万。再加上努尔哈赤和各贝勒的巴牙喇(直属卫队)总共亦只七万余人,而当时女真总人口才仅仅三十万左右。满清能够打入关内,并很快占领中国,完全得益于以明朝旧部大汉奸吴三桂为代表的三藩。满人很少,以至于后来在攻下扬州、嘉定等南方城市进行屠城时,主要靠穿着满清军服的汉人杀汉人,不然光凭满人是杀不过来的。而且,满洲鞑子能迅速攻城掠地,也占据了李闯、张献忠农民军闹的中国正当混乱之时的天赐良机。设想,区区几万八旗兵一分散到几路作战后,早就散化成几千零星部队了,何以窃取整个中国江山?破大明的不是满人,是明朝自身腐朽的政治制度,无力的统治阶层,更主要是李闯农民军对整个社会制度和民族统一国防的破坏,加上为满人开关引路杀戮自己民族百姓的汉奸部队。由于温床效应之严重侵蚀,经历了历史上最长和平期后的国人大多变得史无前例地软弱和民心涣散。几乎重演了唐末的那一幕,不同的是,这次是汉奸引狼入室。所到之处,官员百姓皆望风而逃,被农民起义冲击而失去中央强力调度和指挥的军队做着无谓抵抗。说穿了,满清只不过是在汉族危难之时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www.zhlzw.com,落井下石又破门而入的狗贼强盗而已。其胜不在其强盛武力和战斗力有多高,鞑子皇帝津津乐道的“八色龙旗”部队在我看来不过是狗屁,这支努尔哈赤为了泻一己私愤宣誓“七大恨“从十三副铠甲发展起来的幼稚部队,因为无知而变得异常肆虐狂妄,其实无论从战斗力还是作战经验、机动性、军队建制、规模、训练、装备、兵源素质以及军队领导作战驾驭全局能力来说,跟经历百战、互相残杀的鞑靼、瓦剌部队想比都太嫩了。设想,要让努尔哈赤亲率的满人全部家底7万八旗兵,遭遇到不用成祖亲征的边防军,早被打成筛子了。这支部队面对的不过是明军主力在李闯农民起义摧毁后的残余地方部队和地主民兵武装,而且还依仗了训练有素的明旧部三万关宁精锐做开路先锋。因为明朝主力精锐已经在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对抗中消耗一空,八旗兵根本没有遭到明朝正规国防军的正式挑战,连场遭遇战都没有,更不用提阵地战了。加上南明王朝马士英等内乱分子为一己私利拥戴五毒俱全的福王为南明皇帝,而且南明政权在战略上天真地想联合满清,进秦中之地剿灭大顺残余势力,并幼稚地打算与满清划江而治。这种从根本上错误估计实际形势的战略思想必然导致了满清与南明实力上的此消彼长。插上一句,单论气节和大义,文人出身而无军事才能的兵部尚书史可法固然是文天祥似的汉子和有民族志气的。但是他也逃不出读书人似的一时泄愤而导致扬州全城百姓被屠戮凌辱的下场。诚然他自己是自杀殉国了是值得敬佩和宣扬的民族精神,但他的做法是以几十万身家性命为代价的,相比而言怎么偏执和顽固的崇祯皇帝还知道给李自成留下口信要他善待吾国子民。话说回来,多尔衮率领的清狗跟吴三桂、尚可喜、耿尽忠率领之降部在南下途中遇到各地地主势力要么纷纷投降,要么望风而逃跟着南明继续向南跑了,象蒙古侵略中国过程中合川攻坚战一般的有名战役几乎没有。
还可一比,蒙古军队悍战和迅猛噬血的超强战斗力一直为军事学者所称道,从纯军事作战的角度看,我也很佩服蒙古部队骑兵之闪电速度和重骑兵部队兼有秩序和凶猛的战法,若论吃苦耐劳,当时的蒙古战士无人可敌,必要时他们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蒙古人作战时机动性第一,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的平民解决,从而才打下了疆域空前的蒙古帝国。相形之下,满洲鞑子的部队除了因无知而形成之狂妄外,几乎哪样优势都不占。不过,历史就是戏剧性地让其在汉奸指引下进入当时处于无政府极度混乱状态的中国内室。由于阶级利益完全对立的原因,汉族贵族和广大地主阶级对农民军起义建立的大顺政权非常不满,吴三桂不过是汉族地主阶层的一个代表而已。很简单的原因,当自己的财产无论土地银两还是女人被农民军染指后,地主阶层当然要反抗。当时国人上到贵族阶层,下到一般地主无一不是最关心闯王政权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根本对关外的鞑子没正眼理会过。而吴三桂毫无疑问就是其中利益被触动后跳起来最高的一个。历史的偶然,明朝偏偏选择此人扼守防备鞑子的中国东北咽喉山海关。毫无疑问,起初只是想用满人力量对付李闯为自己失去的女人和利益找回平衡的吴三桂,由于混乱情势下突然展现在其眼前的九万里江山诱惑,加上已经引狼入室后无法挽回的情况,他和满清鞑子的贪欲和野心迅速膨胀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拿下飘摇无主的中国,他也死心塌地地做上了满清走狗。在把李闯赶出北京后继续向南攻陷的过程中,他瞬间就堕落成为了民族罪人并从此走上一条自取灭亡的不归路。这条狗的下场大家都很熟悉,当它贪欲又起想反咬鞑子主人的时候,被一刀斩杀而狗头落地。不过这条狗还算读过书的,明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想在主子下手前先下手为强企图自己翻身做主人,可那怎么行?千古颠扑不破的道理不能让你破坏了,只可惜一旦做狗,想往自己身上套人皮也没人信了,所谓一朝做狗,终身为狗,怎么也逃不了狗终究会被主子宰杀的命运。
所以说,三藩在满人侵略中国的战争中立过的战功当远在狗屎八旗之上,然而却遭到撤藩的命令。如果清朝把三藩士兵都象八旗一样对待,子子孙孙都由国家养着,那么即使吴三桂起兵造反,也不会后来有如此坚定和踊跃的追随者。 另外,曾国藩的例子就更加明显了:平定太平天国,对清朝来说算得上挽救其殖民统治不被破坏的特等战功了,没有曾国藩的话清朝说不定就让已经北伐到直隶的太平天国给灭了,然而最后曾国藩不过封侯而已,连公都当不上。而他手下的湘军更是清朝一再要求裁撤的对象。按理说,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本该是统治阶层的福音,就算统治者怀疑“愚忠的曾国藩"”的忠诚问题,那么将湘军置于国家直接指挥也是完全可以的。然而结果却是湘军被强行解散,这充分说明了满清统治者的防汉之
心。现在再来看看满清统治者是如何处理汉族政治势力代表的:曾国藩被鸟尽弓藏,早早剥夺政治权利;左宗堂则死。满清政府借闹的沸沸扬扬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将左宗堂提拔的官员从上到下一并废黜,可惜他们手脚不干净,只给这些官员免职处分却没有“依法治罪”,证明了这从本质上是一次对汉族政治势力开刀的政治斗争而不是一件简单的刑事案件。慈禧太后的名言,“宁与友邦,勿与家奴”。 满清贵族对后来戊戌变法的评价是“汉人一兴,满人必亡”。六君子被杀的罪名其实就很明白地昭示了满清殖民压迫统治汉人的政策,那就是“保中国,不保大清”。以这种防汉思维行事,自然就会建立一个民族等级制度。而且,当时汉族对满清民族等级制度的激烈反抗,已经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社会是一个极端不平等的用民族划分阶层的殖民社会。现行误国历史书上所谓清朝时已经满汉一家,其乐融融的说法,只能骗骗无知小儿。
看看慈禧对洋人的言听计从,割地赔款跟付帐买单一样爽快,说割就割,说赔就赔,你要多少我给多少,按她的说法才能“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不要看到满清统治者在西方列强和倭寇瓜分中国时一点都不心疼的样子就着急,大家也不要埋怨慈禧是卖国贼。因为满清贵族压根就没把中国当作自己的国家,按满洲人的思想,中国这快土地不过也是其殖民压榨的对象,只不过早来了167年,让满洲八旗子民们早早享受了几代人骑在汉人头上的日子。所以当西方列强开始武装侵入中国之时,满清政府统治者进行的抵抗没有表现出一点民族危难和保护自己家园的危机和紧迫,很简单,这都不是他们的家园。他们的家园在满洲,即关外三省。不要忘记,顺治留给满清历代皇帝及皇族切记之遗训,如果实在不行了,我们从哪里来,还是回到哪里去。以30万人口的民族统治当时3000多万人口的民族,光想到这,满清皇帝每晚都不能睡的太塌实。所以,致力于对中国人民推行愚民政策最厉害的统治阶层也是满清异族殖民统治者。而且鞑子皇帝雍正实行的“文字狱”,更是要连汉族人民的嘴都堵上,而且不惜以酷刑、屠戮的方式来达到威慑压迫汉族大众,从而实现其奴化汉族,摧毁汉族文化与民族尊严的卑鄙目的。削发蓄辩、圈地跑马,这都是旗人干的落后事情来抹杀汉人文化和经济。明白了满清殖民统治中国的思想,也就不难理解其一直的统治政策方针,如防汉制汉、闭关锁国等等。而且,更能明白为何慈禧太后敢于挪用海军军费庆贺其六十大寿。因为误国历史教育和传统肤浅历史学者没有抓住清朝民族等级隔离制度殖民统治这一实质来认识问题,所以其解释往往是牵强和差强人意的。按照一般的历史解释,清朝腐败昏庸无能,招致了中国近代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才有了屈辱的近代中国历史。但是这些说法的背后还是表明解释者还在继承满清历史观改造的奴化路子,即还中着几百年来满清侵略者留下的遗毒,还把清廷当做中国中央政府的合法唯一代表。我宁可相信这些学者如此认识是因为考虑,承认清朝为中国政府有利于今天的祖国疆域统一事业。诚然,这样做是实际主义的,我也赞成可以这样认识,不过是对外关系中如此认识。对本国人民,还继承蒙元、满清的愚民政策,什么都想捂住,就显得太低估中国人民智商了。事实证明,愚民政策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总设计师也曾暗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