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浩的表现差透了,每每吃饭时总是离得很远、从不吃浩动手做的饭菜,如果迫不得已吃了一口也要吃溥杰刚刚夹过的地方。可怜的嵯峨浩一边要努力适应伪满寒冷的天气和三拜九叩的礼数,另一方面还要忍受溥仪的百般刁难。但浩是多么地宽容呀,从不把委屈的事放在心上,更没有什么抱怨。为了让溥仪安心、减少他们兄弟间的矛盾,浩大义凛然地主动和关东军谈判,要求申请伪满洲国籍,让日本人的计划即使成功也让结果显得不够名正言顺。浩的这一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溥杰,他为她的勇气而刮目相看。溥仪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也暗暗地被这个日本女人感动了。
1938年2月26日,浩在新京市立医院生下了一个女儿。因为是个女儿所以溥仪的危险也就解除了,关东军的计划也就落空了。这个女孩好像生下来就有智慧,符合了这么多人的心愿,于是溥杰为她取名“慧生”,取其“智慧高深”的意思。
慧生长得很漂亮,似乎是集中了父母的优点,而且小小的孩子不爱哭反而爱笑。作为父母的溥杰和嵯峨浩怎能不喜欢?除了父母,溥仪也是非常心疼慧生的。不但因为慧生的出生维护了他,还因为作为一个不能生育的人他本心上是多么地喜爱孩子呀!他从来没有对谁更好过。在吃饭的时候,他让慧生坐在他身旁,连溥仪的妹妹的孩子们(三格格和五格格的孩子)也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分给慧生的菜夹到慧生的盘子里,慧生不吃,溥仪问她为什么,慧生说她想把这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www.zhlzw.com些菜带回家给小姨吃。溥仪被孩子体贴别人的心肠感动了,就告诉孩子说:“你别担心,一会儿我把这些好吃的菜都装进盒子里带回家去。你放心好了,你多吃一点吧!”溥仪在这个孩子面前是这样地慈祥和仁爱,甚至因为慧生他对浩的态度都有所好转。还有一次,慧生穿了件底襟很长的衣服进宫,自己踩着了衣服摔了一跤。溥仪急忙跑过来,抱起慧生,送到浩的身边,对浩说:“不要给孩子穿这么长的衣服,太危险了。”这好像还是第一次溥仪离这么近和浩讲话呢。
战争还在继续,由于日本战线过长、供给不足,战败的迹象已经显现了,所以伪满洲国的境况也摇摇欲坠。溥杰和嵯峨浩夫妻在新京、东京和北平辗转,有时是去看浩的家人、有时是去看溥杰的家人,有时又回到伪满生活。虽然生活条件不怎么好,但毕竟相亲相爱的一对夫妇是形影不离的,再加上他们的第二个女儿嫮生又在1940年3月出生,更让这对战火中的伉俪得到了意外的惊喜。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首先是空袭,新京也遭受了轰炸,就在1945年8月9日夜里,尖锐刺耳的空袭警报惊醒安睡的溥杰夫妇。当过军人的溥杰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接着“轰”地一声,剧烈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窗外一片火光,宫内府南边升起了窜天的火柱,有的建筑物着火了。他让浩带着孩子去防空洞躲躲,他还是放心不下溥仪,但又不好在这样的时候丢下妻子孩子,聪慧的浩看出了溥杰的心事,主动说:“你去看看皇兄吧!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听了浩的话溥杰真是感激得没话说。
眼看日本要战败了,溥仪弟兄大势已去的同时也有一种复仇的快感:因为14年来日本帝国主义挟持他们的傀儡生活即将结束,但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种什么生活呢?他们又不能不感到茫然了……
由于时局紧张,有的日本官员留在新京的家属要撤回东京,她们约浩同回日本。但浩只说了句:“谢谢关心。我要留在这里,请不必担心。”就毅然地陪溥杰在战火纷飞的地方厮守,因为嫁给了中国的皇弟,浩就选择了一条命运多舛的道路。
8月10日下午2时,吉冈叫溥杰和浩到他那里去。这次吉冈往日盛气凌人的态度也烟消云散了,非常消沉地说:“苏联已向我们宣战。”他告诉他们,苏联的几千辆坦克已经越过国境,正在向这里挺进,估计明天将到达新京附近。时间很紧迫,要求做好撤退的准备。关东军打算带着皇帝据守通化。因此要他们和关东军一起退守通化,并且要做好战败自杀的准备。
溥杰没有想到平日号称“数十万精锐之师”的日本关东军竟这样不堪一击。既然这样大清的复国大业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了,与其让日本人逼死,不如……想到这里溥杰不禁把手伸进枪套,正在这时,浩突然疯狂地扑向溥杰,攥住了他的手。“住手,死还不容易?可你们兄弟俩好不容易熬到今天,怎么轻易想去死呢?你怎么能丢下皇上自己先去死呢?是不是非要死呢?我们还不到这个时候,我们还有办法。”浩的话使溥杰感动,同时如醍醐灌顶,让他明白了生的责任与意义。浩那种亲切的关怀增加了他的力量,使溥杰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浩救了溥杰一命。
8月11日,关东军和宫内府紧张地准备转移。整个皇族拉家带口浩浩荡荡几百人像一群过街的老鼠仓皇逃窜,满洲国的皇族怎么落到了这样悲惨的境地?
8月18日凌晨1点,在一个位于长白山与鸭绿江之间靠近中朝边境的小山村大栗子沟,溥仪正式宣布退位,短命的伪满洲国一共经历了十三年零五个月,土崩瓦解了。他们这些人向何处去呢?溥仪虽想回北平,但那是不可能的。眼下,惟一的出路是逃亡日本。经过一再地催促,日本终于同意溥仪一行到日本京都暂时避难。溥仪乘坐8月22日从通化起飞的飞机去日本。第一批出发的除了他以外,还有溥杰、润麒、万嘉熙以及三个侄子,另加医生黄子正、仆人李国雄。皇后婉容以及浩、二格格、三格格、五格格等以后再去。溥仪去和婉容等告别,说:“我们先走一步,你们可以坐第二批飞机,或从陆路经朝鲜到日本来。只要到了日本,就没有问题了。至于今后的生活,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我已经把钱提前汇到日本去了。”和浩分别溥杰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他觉得不两天就可以见面,还偷偷地想象重逢后“小别胜新婚”的感觉呢!浩总是有点依依不舍的,好像要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脸上一直挂着忧虑的颜色。浩的忧虑好像是有预兆的,她忧虑得真的有道理,因为飞机到达奉天机场时,苏联红军几乎同时到达,飞机一着陆,溥杰他们就被逮捕了。浩和孩子也开始了一段颠沛流离、扣人心弦的流浪生活。这样的“小别”竟然一等就是十六年……
沧海渡灵芝
溥杰先后被关在伯力特别收容所和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他虽然嘴上从来不提但心里一直惦念着自己最爱的妻和两个孩子,他将自己这份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巴望着有一天这份爱能冲破一切的阻隔,从
心底生发出来,抽枝长叶。
在与溥杰分离后,嵯峨浩带着孩子在中国的东北地区经历了一段极其悲苦、颠沛的流浪生活才辗转回到日本。在日本,嵯峨浩住在娘家,但很快中国大陆和日本关系开始敌对、外交断绝,所有的亲友都劝她与溥杰断绝关系、划清界限,但她始终忍辱负重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她依然把与溥杰的婚姻看作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与荣耀。虽然物质和精神的生活都极其地艰苦,但与溥杰重逢的渺茫希望始终支持着她扛起巨大的压力,独自把孩子养大……
我的中文虽然很拙劣,但请允许我用在日本学习的中文写这封信……我的父亲溥杰久无音讯,母亲和我们都很担心。我们不知给日夜思念的父亲写过多少次信,寄过多少张照片,但是从来没有收到过一封回信,只好望洋兴叹。
虽然人的思想各不相同,然而骨肉之情却是同样的。我想,如果周恩来总理有孩子,一定能够理解我们对父亲的思念。一定能够理解盼望与丈夫团聚,同时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育成人的母亲的心情。
现在,中国与日本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是,我们的家庭是由中国的父亲和日本的母亲组成的,我们全家人都真心实意地期望中日友好。这一心愿是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的。母亲盼望早日回到父亲的身边。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中日友好的桥梁,所以才这样拼命她学习中文。谢谢,拜托了。请将这封信连同照片转交给我的父亲……
1954年8月与11月之间的一天,管教所的孙所长叫溥杰到他的办公室去问了他关于妻儿的事然后把这封信交给了他。这是他的大女儿慧生写给周恩来的信,要求与自己的父亲取得联系。看到这封信溥杰高兴得不得了,一方面这是十多年来第一次联系呀!那种感觉真的无法用任何词句来形容,另一方面他看到自己的女儿这样有胆识、识大体、中文又那样地好,实在是太高兴了——这一则是慧生的天资聪明、一方面也是浩教导的功劳呀!想到这里,溥杰一时老泪纵横,情不能已了……
从此他们开始了书信联系。后来溥杰出狱,在周恩来的帮助下嵯峨浩夫人终于在1961年5月12日来到了中国并加入了中国的国籍,与溥杰相依相伴直至终老。
溥杰与嵯峨浩的婚姻起点源于政治交易,是典型的政略婚姻。但嵯峨浩以她宽厚娴淑的品性赢得了溥杰的心,二人从陌生、防备,终于互相打开心扉,在跌宕起伏的颠沛岁月中支撑着感情的一片天空,在政治的幽壑中培育出了属于爱情的灵芝。现在回首这段往事,不但要回味这个感人的爱情童话,更要记住这位美丽善良、坚毅的嵯峨浩女士。
本文节选自《民国名人与日本妻妾》,作家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