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妹常年在外,昔日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现在只剩下孤孤单单的两个老人。幸好两老身体还好,日头地里劳作,每天都有很多活儿要做,晚上则在“红色电视连续剧”的陪伴下忘了孤寂,这么一来日子过得倒也舒心惬意。我新的住处离娘家挺近的,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周六晚定会带着孩子回去给爸妈做一顿晚餐,跟他们唠唠家常。秋秋也喜欢去外婆家,跟堂舅舅家的姐妹兄弟们玩,陪外公外婆看“红色电视连续剧”,有时候也会跟老人抢电视看。想必秋秋也喜欢这么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无需为身外的任何事情担忧,任凭时间在欢笑声中静静的流逝。为此,秋秋每次都要熬到瞌睡的挣不开眼前了才愿意跟我回家。
如果说两位老人对十虚岁的秋秋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想必是吃饭问题了。每次吃饭,秋秋都成为全家人关注的焦点,她那副懒洋洋的、毫无食欲的样子总令人感到恼火。由她去吧!担心她饿着了,逼着她吃吧!搞得大家都不开心,总之是左右为难。这不,舅舅回来了,吃饭时就更热闹了。
“秋秋,吃饭了,电视不看先,好不?”我说。“嗯”。她眼中仍盯着电视看。“要不,边看电视边吃,好么?”我小心的问。“嗯”。秋秋捧起了碗,心思还在电视上。“你吃不吃呀,再不吃就把电视关了!”我没好气的吼道。秋秋悻悻的拿起汤匙开始往口中送饭。这是第一回合。
“来,吃吃这个”。坐在一旁的外婆把鸡腿夹到孩子的碗上,秋秋嘟囔着:“都说我不吃鸡腿的。”然后,随后就迅速的鸡腿夹到我的碗上了。“那就尝尝这个吧?”外婆又从盘里夹起一样菜,正准备放秋秋碗上,秋秋抱着碗躲开了。“别理她,她自己喜欢吃什么自己会夹,”我心中带气说。“恩,这个菜味道真不错,你要不要尝尝?”外公说。秋秋似乎没有听见,低着头摆弄着碗里的白饭,满桌子的菜,她看也不看一眼。一向疼爱秋秋的舅舅终于忍不住开口了:“你不吃饭怎么行呀!看你那样子,瘦的只剩皮包骨头了,哪有十岁的孩子像你这样的?要是你是我女儿,我早就把你赶出门外去了,每次吃饭都要大人操心。……”“哎呀,秋秋吃一顿饭压力还真是大呀!是不是呢?”我见弟弟闭不上口了,对着秋秋打趣到,缓解一下席间的气氛。秋秋看我一眼,样子挺无奈的。“你自己想吃什么就尝点,要是饿坏了可不好!”我这么说着,同时也狠下心来,不看她吃放的样子,不给她夹菜,可心里就是觉得不好受,不知道是担心孩子饿着了,还是觉得在家人面前很没面子。
对于孩子在外婆的餐桌上不吃饭的问题,也不能说一点头绪都没有。我和孩子都有这么一个习惯,一回到家里就找东西吃,橱柜里的,锅里的,什么都好,逮着什么就吃什么,平平常常的食物在这一刻似乎成了美味佳肴,吃起来是“味道好极了。”(我知道这习惯不太好,但我喜欢这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没有离开家的日子)秋秋在晚饭前,总会吃一点饼干、果糖之类的小零食的,她的胃口没我的好,对晚饭的食欲多少会有影响的。这是其一。我在厨房做菜的时候,秋秋见我品尝食物,总嚷嚷说:“我也要,我也要。”吃完后总忘不了对我数起大拇指,一会就又跑去玩了。等到大家坐在一起吃放的时候,同样是刚才的菜,被外婆夹到碗中,似乎就变味了,厌烦的情绪立马就上来了。另外,在农村苦了一辈子的老人总喜欢把他们认为最好吃的菜夹到秋秋的碗里,变着法子劝孩子多吃。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秋秋饭前嚷嚷说肚子饿,可到吃饭时仍是吃不下去。我想,是不是吃饭时,秋秋在大家的过分关注下,心情烦躁,丧失了品尝食物的欲望,甚至多少带着不满的情绪,拒绝品尝、拒绝进食。这是其二。久而久之,这竟然成了一种习惯,一上外婆的饭桌就吃不下,连跟着妈妈到市场亲自挑选的食物也没胃口了。这样的情形,实在是让人烦恼,秋秋不好好吃饭,爸妈的情绪多少也会受到影响的,他们是爱孩子的,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呢。困境中,我在传播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理念的《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 编著)一书中,读到了这样的文字,顿时有茅塞顿开之感。
“吃是儿童早期建立心智的一个重大领域。吃能发展智能、建立自尊和意志。比如说我们带孩子去买东西,如果你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儿童的话,儿童会排除众多诱人的食物而选择他最需要的,这是一种意志力建立的过程。但事实上我们很多父母是要干涉孩子的。
“吃”对儿童意味着心智的发展,意味着通过口对事物进行认识,意味着自尊,意味着选择,意味着意志力的形成。所以吃和玩时儿童两大主要任务。
“长久的观察让我得知,儿童的身体是知道饥饱的,并且能自我调节,通过自身的感觉来调整饮食结构。所以,我常常把不同的食物放在桌上,由儿童自己选择——自己选择吃的时间、吃的食物。不要像孩子们所说的:“我们多辛苦呀,又要吃东西又要睡觉。”——摘自《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现在想想,要是看着孩子不吃饭是因为怕孩子饿着,怕孩子缺乏营养,看了这段文字大可放心了,“儿童的身体是知道饥饱的,并且能自我调节,通过自身的感觉来调整饮食结构”;要是为这面子问题总忍不住训斥孩子,是因为没有从孩子吃的心理这个方面去考虑,尊重孩子的需要,由她自己选择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做家长的心态就可以变的平和多了。我想,为了让孩子饿了就能吃饱,在就餐时间上可以错开,让孩子先吃,带着轻松的、愉快的心情吃,或许会好点。再不然,做通爸妈的工作,允许孩子先不吃,事后有了食欲在给她开个小灶,弄点她喜欢吃的东西,问题不就解决了么?等孩子克服了“吃的心理”问题,有了食欲,就可以与家人共享盛宴了。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