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闭综合症和专业精神

作者:施琪嘉来源:中华励志网 2008-04-18

今天,我科一位德高望重的Z教授赴晚餐时舒了一口气,说,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道菜,霸王烧鱼头。其实就是一个大胖头鱼的鱼头,加葱姜清蒸后的一道普通菜,Z教授说,别看它普通,最好吃的在后面,说着,他拿起一起配套的面条,加如汤肴中,搅拌后边挑着边说,大家吃,绝对好吃。平时Z教授对吃饭比较低调,今天这样有兴致,大家产生了好奇 ,问他是否发生了什么事。Z教授讲到,他这三天身体不太舒服,感到头晕,轻飘飘的,有时觉得自己右手有短暂的抽动感,甚至,作为神经科的教授,他忍不住自己给自己做起检查,比如,走到四处无人的地方,双脚并拢,两手平举,看自己在一分钟内是否会前后或左右摇晃,不过要给别人看见,就会怀疑这神经科教授是否正在练瑜伽。目前,瑜伽在 30岁以上女性群里特别流行,看来,40岁以上的男性也即将爆发瑜伽流行!不过,Z教授还有不好意思在屋外做的动作,他将双手平举到身体的两侧,然后轮流用食指触碰自己的鼻子,Z教授的家人笑得合不拢嘴:只见你平时给别人做检查,现在,终于轮到自己了吧!大家听到这,均笑趴到桌子上:如果大家在外面看到Z教授左一下右一下用手去指认自己的鼻子,一定会觉得神经科的教授真是“神经”得可以。好在,他还没做一种叫“提睾反射”的自检,那是检查男性脊髓下段是否正常的反射之一,我们以前在检查实习医生的病历时,会着重看哪个实习医生顺手将一个女性病人的病历书写中的这一栏填成阳性, 我们就会请他/她来给我们示范一下。Z教授如果,即便是在家里做这种尝试,那就有些严重了!据说在早春在公共汽车上一个女孩焦急地问刚从医院检查回来的男友医生是如何排除他所患的脑膜炎的,男友将下巴抵住自己的胸前,说:喏,医生让我把头这样,然后说,没事啦!女友怪怪地看着公汽上的人们,发现,所有的人都在竭力将下巴往胸前贴紧。原来,医生通过这种动作检查脑膜是否因受到炎症刺激而绷紧肌肉,使得人们的颈部肌肉变硬,从而低头困难。同样,Z教授的动作对于头晕的性质也有重要的判断价值,比如颈椎病导致的脑供血不足,或者小脑病变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在重复上面的检查时不是站立不稳,就是把眼睛当鼻子来指。一个好的医生是否应该亲自经历每一个检查过程,这样他才能深刻地了解和评估检查的结果呢?记得一个精神病学科的前辈有亲口尝试每一种药物的嗜好,以前的抗精神病的药物副作用比较大,他在服用一个被称为“氟哌啶醇”的药物时显示出非常难受的一些反应:流口水,发抖,控制不住自己的步伐。但药物作用消失后,他告诉大家:其实最难受的感觉不是上面所说的,最难受的是“难受感”——自己无法决定自己是否应该站起来走路还是坐着不动。记得我早年从医时刚引进带气囊的导尿管,将导尿管置入体内后将进入端附着的气囊充气,这样导尿管就不会因为病人的躁动而脱出,因为已经位于膀胱尿道口的气囊的充气能阻止尿管的滑脱。不过,没经验的护士或医师有时会忘记气囊的存在,在抽除尿管时忘记放气,于是病人拔出尿管时疼得死去活来,医护人员还解释为炎症感染所致,拔出管子就好了。如此,这些医生和护士也应该亲自体验一下放置尿管和拔除尿管的过程,也许,为加强印象,也该试试不放气囊的滋味。类似的例子为解剖教授拿食指戳着尸体样本—油乎乎的伴随浓浓的福尔马林味道,然后说:毛主席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自去尝尝!说完,津津有味地吸吮着自己的食指。一班男女顿时狂吐不已。解剖教授摇着头,说,怎么这么没有幽默感?孩子们,我戳的是中指,吸吮的是食指,幸好你们还没真的去尝!Z教授进一步描述了另外的情景:由于头晕加重,他决定做脑核磁共振检查,这是通过人工改变脑内物质的磁场,测定其改变,从而获得图像,得出诊断的过程。Z教授开始检查时,发现一个病人想在他前面检查,正在脱裤子,工作人员急得大叫:别带金属进来,话音未落,只见几个硬币很快地从病人裤子中哧溜地飞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Z教授惊出一声冷汗,不久前,在某大医院就因病人家属执意要带着包陪同病人检查,结果,包内的钥匙坚决地飞出皮包,把病人的眼睛当作锁来开,造成重大事故。Z教授说,核磁共振是个人工制造恐怖的地方,有志于体验异灵的或喜好神秘感的人们不妨去体验一下:被包裹在一个圆形金属壳内,四周寂静,突然,重重的机械声,如响锤,如地震,合着心跳,仿佛世界末日到来。Z教授自己感到自豪的是,在数了1500下数字后(他说前面还数了好多,忘记了,所以暂且不算),他终于结束了检查。帮他看诊断的王教授带着欣赏的眼光看着片子说:嗯,鼻窦很光滑,嗯,大脑很饱满,嗯,没有长东西!不过,很多人在检查中间,就从机器中爬了出来。 Z教授描述的情形其实是一种幽闭综合症的表现,人类是害怕黑暗的群居动物,在早期的子宫生活中,婴儿在羊水中体验的是隐隐绰绰的感觉,有通过皮肤传进去的白色光线,有血管透光的暗红色,还合着心跳和血管的声音。 如果在一个完全黑暗的场景下,人们可能连婴儿的情景都不如,很容易产生完全无助的感觉。假设一群人在一个狭促的电梯里遭遇停电,四周一片漆黑寂静,只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虽然四周全是人,也好像到了世界末日一样。 从婴儿到儿童,再到成人,他们最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黑暗,而是黑暗所带来的放大很多倍的恐惧感、无助感。他们需要看到人,听到声音,特别是看到和听到父母。在我国,很多父母和爷爷奶奶会允许孩子和自己睡在一起,孩子们在和亲人在一起的情况下,却显示出对黑暗相关的未知的恐惧故事的特别的兴趣,在他们头脑中如电影般的幻想会慢慢地变成勇气和兴趣一类的来源;在国外,很多孩子很早就一个人面对黑暗了,他们只能咬着手指,啃着枕头,或者,尿着尿不湿长大。我怀疑,是否国外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的发达,与他们自幼饱受孤独、恐惧感的折磨有关,幻想有外星人来到地球,幻想自己具有超人的功能,和他们克服这种感觉有关。台湾将外星人所坐的飞船翻译为“幽浮”(UFO),很形象:一个不明物体在幽幽的状态下浮在空中。 孩子到底应该在几岁离开父母,独自睡觉?国外和国内的这两种情形,孰是孰非,很难定论。其实,幽闭综合症所表达的就是“陪陪我,别让我一个人呆着”,只要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孩子就不会“幽闭”。 像核磁共振这样的人工幽闭状态其实也很容易解决,只要不是涉及功能的核磁共振检查,放段音乐或现在很多液晶的小电视放在病人看得见的地方播着节目,就可以缓解情绪。 与幽闭相关的状态为广场恐怖症,是一种害怕空旷场所的感觉。据称,毛泽东有广场恐怖症,所以,他喜欢到热闹的地方去读书。人,特别是孤独者,需要物化一些东西才能感到踏实,我们观察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会发现他们的手受到刺激时出现“抓握”反射,一个濒死者想要抓住身边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如稻草,一个被抛弃的女性疯狂地购物等等。 空旷得目光抓不住人、手中抓不住物,就容易造成自我的丧失。通常,广袤的空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但也给人无边的恐惧感,康德说:我们所畏惧的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这实际上是给我们在现实和幻想的层面上划定了界限。 另外一个与幽闭综合症相反的表现为社交恐怖症,表现为害怕到人群多的地方去,他们喜欢一个人独自呆在家中。说相反,倒不是真正的相反:这类人在人群中因自卑、敏感而感到恐惧,所以宁愿远离人群。呆在家中,可以见到亲人,会感到更加安全,在实质上仍然与前两种情形一样:呆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找一个安全的、可信赖的对象,陪在我身边! 如此看来,能够理解病人的医生还真应该去学些心理学的知识,否则,他就最好去得病,而且要得本专业的病,才能感同身受!武汉2012-3-15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心灵家园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