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我们为何不敢面对女性的不拘一格

作者:编辑整理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6-11-14

驴得水》是一部可以从无数角度切入、评价的电影。

在它还没有拍成电影之前,话剧版《驴得水》自2012年首演后,积攒的人气已经足够高。而有意思的是,话剧舞台上的其他角色或有更转,而张一曼这个角色,却固定下来,一直是任素汐的主场,她前后演了不下120场。

可以说,没有人比任素汐更了解张一曼。所以,她当仁不让成了电影版《驴得水》中张一曼饰演者的不二选择

驴得水

张一曼身上并行不悖地运行着貌似冰火两重天的气质:她可以风情万种,自创一套话剧体系和行为模式,比如“睡服”;她同时还保持有女孩的天真,电影里的她在唱歌时剥蒜、将蒜皮扬洒为漫天“雪花”的段落,被许多观众赞为“最美一幕”;她所演唱的《我要你》亦在网络上火速爆红。“荡妇”和“文青”的形象,看起来格格不入、相互排斥,但是任素汐一定是最懂张一曼的人,她演绎的这个形象有着强大说服力。张一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扁平人物”,任素汐的表演让观众愿意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女人——敏感的、剽悍的、细腻的、复杂的。

《驴得水》里,一心要做乡村教育实验的孙校长为了缓解财务紧张的状况,拿运水的驴子的名字,虚设了一个名叫“吕得水”的老师,身份是一位“家世显赫,又留学英国”的老师,因为慈悲心切,要做乡村教育实验,才办了这样一所乡村学校。孙校长的初衷,只是以其名义来获取教育部的资助,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料教育部突击检查,书生们手忙脚乱中,临时抓了个目不识丁的乡村铜匠,把他训练成英语老师,以应付上级领导。

文盲铜匠在张一曼的调教下,竟然有模有样蒙混过关。然而,重要的考验又来了,文盲铜匠拒绝让教育部的官员照相,认为那会折寿。在千钧一发之际,张一曼以“睡服”方式说服了铜匠,配合他们演好这出戏,从而成功得到了教育部的持续拨款:每月三万法币。学校的经费问题大大缓解了,由此可以给学生发放奖学金了,甚至还可以每人做套校服。

张一曼算得上是这个民办学校的功臣吗?如果故事从这一转折点发展下去,会变成民国版的《羊脂球》吗?

驴得水

严格说来,从电影的后半部分开始,《驴得水》才真正算渐入佳境。

其实张一曼的底线不高,就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上尽量活得自由自在一点。但是,她的几个男同事,却在她“睡服”铜匠之后,各自内心发生了微妙变化。一直想娶她的裴老师因转恨,同时,对加工资的要求未得到满足,忿忿离开了学校;原本欣赏她的周老师,则很快向吻合中国男性“少女感”期待、看起来天真无邪的佳佳求爱;孙校长则依然如故地像一位父亲那样包容她、关怀她。

驴得水》里没有道德意义上零瑕疵的男人。他们都懂得权衡,都会算计,他们因岁月蹉跎了的生命里有太多一触即发的痛处,而这些痛苦突然间爆发了,他们爆发的方式是——伤害张一曼。

教育部官员又来视察工作了,铜匠愿意继续扮演“吕得水老师”,条件是在众人面前作践张一曼:让人剪她头发,让人人都骂她、打她耳光。

张一曼顺理成章地疯了。但是,哪怕是发了疯的张一曼,仍然是“妖艳的”,打扮仍然是一丝不苟,歌喉也依然动人,仍然懂得欣赏油菜花的美。

这个故事如果这样结尾,也未尝不可,但是,编剧偏偏采用另一个更为犀利的方式处理这个人物:在一场荒诞的婚礼上,疯癫的张一曼无意捡到了参加婚礼的官员失落的枪支——枪支最终成全了她恰如其分地死去。

于是,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国产影视作品里,“妖艳的女性”往往不得好死?

驴得水

十年前,麦家的谍战小说《暗算》拍成同名电视剧热播,《暗算》的第二部叫《看风者》,里面有个跟张一曼个性相似的女性,名叫黄依依。还记得那个故事:海归回国的女数学家黄依依阴错阳差被安排到国家安全部门,从事密码破译工作。她爱上了与她智力和魅力指数处于同一层次的安在天,她丝毫不掩盖自己的感情,她凶猛的感情攻势时刻处于张牙舞爪状态,一副志在必得“我不信我拿不下你”的模样。然而,安在天出于种种原因,始终不肯接受她。她开始破罐破摔,和多名异性发生关系,后来死于张国庆老婆的报复。

什么我们的编剧总是这样心狠手辣,安排这些“妖艳的女性”必死的下场?

是不是因为她们的美太另类,而我们的文化容不得她们这样不拘一格的美?在中国古典的主流审美观里,最被欣赏的是端庄的、内敛的、乃至充满禁欲感的女性。如果一个女性年至不惑仍然充满少女感,她一定是被赞叹的;而从年轻起就以尤物形象示人的“妖艳的女性”,则始终是邪恶的存在。

是不是因为编剧内心里有无法释怀的各种纠结?他们明明真心希望这些尤物们也能过上正常女人可以拥有的岁月静好、庭院安稳的日子,而又惮于违背主流价值观,怕一旦安排她们嫁到了如意郎君、生活美满的结局,会触犯众怒——这些妖艳的女性怎能配得上过好日子?这让那些良家妇女还有盼头么?所以,编剧们决定,还是尽量不惹事的好,让妖艳女人们死了拉倒。

都十年了。从2016年《暗算》里的黄依依,到2016年《驴得水》里的张一曼,她们或是心甘情愿地,或是不情不愿地,死于我们编剧的笔下。

什么时候,编剧们才可以善待那些“妖艳的女性”,慈悲地给她们一条生路?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情感美文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