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骏四年盛大之旅

作者:如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2008-06-02

唐骏的新东家是地处福建的一家民营企业——新华都集团,价值10亿的原始股,让唐骏再一次成为中国身价最高的打工皇帝——

长达四年的蜚短流长,终于变为现实。

4月初一的某天,唐骏向陈天桥正式递上一份辞呈。陈天桥既吃惊,又不吃惊——吃惊的是,最后唐骏终于提出来了;不吃惊的是,在2月盛大公布2016年第四季度财报时,唐骏已经将自己期权奖励的股权悉数变卖。

“不做冒进改革”

2016年2月3日,由于微软内部组织架构引起人事冲突,唐骏离开效力十年之久的微软,带着比尔盖茨给的微软“终身荣誉总裁”的名号,在媒体的议论声中正式加盟盛大。

在个人职业前途摇摆之际,他碰到陈天桥,“觉得这个人还不错,他跟我说要上市。坦率地说,吸引我的不是这个行业,而是上市。这个我在微软是没机会参与的。”

没有人看好唐骏在盛大的前景。一来比唐骏小11岁的陈天桥是个工作狂,事必躬亲;二来,盛大的高管团队都由励志创业者组成,他们都是陈天桥的亲属或者过从甚密的朋友,在一个家族势力占绝对优势的企业,唐骏能有多大的空间?“我身边所有的朋友、同事,还有我的父母都很担心,他们反复问我是否真想清楚了,是否有必要去受委屈。”

“我一直相信自己在任何一个企业都能生存,家族企业也好,‘军阀统治’也好,只要我是个能人,只要我是个好人。我有这个强大的自信。”

关系有点微妙。挂着总裁职务的唐骏主要是对外的——负责处理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对外的合作和战略等;而公司运营大权由董事长陈天桥一手掌握。对于那些很难界定清楚的职责,“我让陈总先选,剩下的,我来做。”

空降之时,唐骏没带一兵一卒到盛大。这有他的考虑——“带旧部过来的话,新来的人和旧人到最后一定会有冲突,会引起派系斗争”。其实,即使他真带嫡系过来,也不可能真正担任重要的职位。聪明的唐骏明白,首要的是,自己如何和盛大内部的管理团队融合起来。

到盛大的最初几个月里,唐骏摆出了低姿态,不像很多职业经理人空降到一家企业后急于扮演变革者的角色。在公司内部和外界,他提出一个让谁听了都很爽的口号——“学习盛大,了解盛大,融入盛大。”

“其实,我并不是个很谦虚的人。但是这样做,别人就不会有抵触情绪——我说我对游戏不懂,我说盛大发展到现在每个环节都是对的,至于有多对,我就不说。”几个月之后,他给自己的口号又加上一段:“盛大需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超越——因为像微软这么大的公司,也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超越自我。没人会说我们比微软强。所以,他们听了也觉得对。”

这就是唐骏所谓的“输液”方式,把自己的意图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渗透。谁都清楚在盛大内部,这位新任总裁的责权空间非常有限。他的角色更多是向真正拍板的人出谋划策,从而发挥间接、有限的影响力。

“在盛大,我看到很多问题,但是我不会提出,否则我的下场就会跟多数空降兵一样——结果不是我看不惯他们,就是他们看不惯我。”

2016年的一次会议上,盛大高管层商议人事薪酬问题。唐骏很想把一套在微软运作得很成功的“职业职称级别” 引入到盛大,这个制度可以很好地解决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问题、避免官本位。他的开场白是这么说的——“微软在这个方面有一个做法,我不晓得好不好,外企的员工情形有一些不同……”

他态度谦卑,小心翼翼,注意自己的表达技巧。“只要我的目的达到了,至于是用骄傲的方式,还是低调的,路径都可以变通。”“我在微软的时候是很强硬的,我来决策,要求下面执行,我来负责任,没有二话——因为那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在盛大,最有效就是另外一套做法。”

唐骏认为他的“输液”对完善盛大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但是也承认,离自己真正想带给盛大的,还有差距。至于这差距有多大?“可能是0.1毫米,可能是500米。”他一记太极拳狡猾地躲过,“不是说和我的比,而是跟微软的来比。”

阻止一起并购案的技巧

作为“外来主持”的职业经理人来到一家企业,都有一个难题——你不能表现得不能干,你也不能表现得太能干 ——前一种情况,老板会觉得白花这么多钱请你。若是太能干,就会让老板或者创始人不安。

2016年,唐骏以他迂回的方式阻止了盛大的一起收购案。

当时盛大正在考虑发展新的业务,他们看中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无线业务公司——华友世纪。几轮密谈下来,收购方案基本谈定,就准备开董事会走一遍,当天签约了。华友世纪当时的股价是9美元一股,盛大想用12美元一股来收购大概几千万股。

唐骏之前对这家公司做了一些调查,并通过在中移动、中联通的同学了解到这家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短信业务未来的前景,得出不乐观的结论。他决定阻止这个方案的通过。“但是,我不好直接在董事会上反对,这会是很没面子的事——9个董事里,如果别人都赞成,我一个人反对,方案通过了,我会很没面子;如果我据理力争,方案没通过,赞成的人会很没面子。

开董事会时,唐骏没说话。当董事轮流表态时,他先用手机给坐在对面的陈天桥胞弟陈大年发了一条短信,“我跟大年说,据我所知,这个业务有些潜在问题,方案应该再考虑考虑。”接到短信的陈大年正好是第三个发言,他马上说他反对,这个收购需要重新考虑。发言轮到唐骏,“我说这个公司现在的状态是不错的——首先你要肯定别人的工作,然后我说无线业务未来发展有很大不确定性,我和大年的想法有很多相似——说明自己不是主流,是跟着陈大年走。”

在盛大,陈天桥最信任的人之一是胞弟陈大年,两人是一起打拼过来的亲兄弟,感情很深。当陈天桥看到陈大年都提出反对意见,他当即决定“今天就不签了”。等董事会一结束,唐骏迅速走到陈天桥的办公室,说明是他说动大年投反对票的,详细地解释了原因。后来,这个收购案就不了了之。

华友世纪如今的股价是3美元一股左右。“陈总如果想到的话,他会觉得我帮公司避开了一个很大的危险。”“我的目的达到了就行了,至于是不是我冲在前面,是谁来决策,这都是次要的。”

唐骏自称他和陈天桥合作极好,“两个人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争执。”“外界当时认为我一年都待不了,总传出我要离开的消息。现在我待了四年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我很简单,把问题都简单化,因为我勤奋,因为我相信我是个能人加好人,所以到任何一家企业都能生存。陈天桥肯定也会这么看待我,我对他没有威胁性。”

记者手记:

一个偶然的契机,本刊记者成为唯一一位见证唐骏离职全过程的人。

3月某日的下午,时任盛大总裁的唐骏一如既往、和蔼可亲地回答记者关于盛大业务的问题——自2016年以来,陈天桥完全消失在媒体之外,他成了盛大的代言人。然而,他摆在桌上的手机此起彼伏的短信声、铃音声,触动了一个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某些事一定正在发生。

于是,他和盘托出自己即将离职的消息,要求记者为他保守这个秘密。“我当你是朋友,是百分之百地信任你。”在如此个人化的信任气氛中,你真是很难去背叛一个朋友。所以直到他同意对外发布消息,记者才写出了这个稿件。

在中国民营企业里,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状况普遍的糟糕,种种原因造成的水土不服,让很多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或是负气出走,或是被迫离开。然而,经历了励志创业的第一代,中国的民营企业若是想要基业常青,最终,必须把公司的经营权让位给真正职业化的经理人。

但“求贤若渴”的企业所有人为什么总是容不下空降兵?这是个磨人的难题,对职业经理人和民营企业家们来说都是如此。

在一个典型的民营家族企业里,唐骏待满了四年,做成了一些事,也发了一笔财,功德圆满了。(本刊记者 徐琳玲 发自上海)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名人事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