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和人生哲理

作者:路甬祥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5-05-14

今年是阿尔伯特·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相对论创建110周年,也是这位继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逝世60周年。回顾爱因斯坦对当代科学的杰出贡献,传承弘扬他所代表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对于领悟科学真谛,认知创新规律,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人类文明进步都很有意义。

爱因斯坦在科学思想上的贡献,也许只有牛顿和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可以与之媲美。他不仅是一个具有伟大探索创造精神的科学家,数理逻辑和哲学思维的大师,也是一位具有独立高尚人格、富有人文主义情怀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具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他的一生崇尚科学理性,把真、善、美融为一体,认为“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努力使科学造福于人类,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从爱因斯坦的非凡成就和科学人生,可以得到十分宝贵的启示:

爱因斯坦的成长、成才、成就,源于他对科学的强烈兴趣、不懈探索和创造精神。青少年时期家庭亲友的影响和启蒙,科普读物、康德的哲学思想、自学物理学前沿研究进展,发现知识理论体系内的不自恰,以及已有理论与实验观察结果之间的矛盾,成为他追求创造更完美理论的根本动力,没有丝毫的功利动机和目的。因此,普及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提升全社会科学文化素养,是培育青少年对科学创造的兴趣、献身探索科学奥秘的沃土,是造就杰出科学人才的必要的社会文化氛围。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宗教和社会革命以来,欧洲,尤其是德国、瑞士等社会和学校教育中形成的追求科学知识,崇尚严谨数理逻辑,思辨实证的哲学思想和人文主义情怀,注重培育学生认知自然,思考探索的兴趣和理性质疑创造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还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知识与能力紧密相关,但能力对人的成长发展更加重要。爱因斯坦指出:“科学的现状不可能具有终极的意义”,因此对于前人的科学文化遗产就应当批判地加以继承。当旧的理论、旧的概念与新的现象和事实发生矛盾的时候,就应当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开辟科学发展的新方向、新天地。我们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体制改革乃至创新文化和环境的建设应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爱因斯坦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但他始终坚持以实验事实为出发点,反对以先验的概念为出发点。他提倡“唯有经验(实验)能够判定真理”。他在1921年谈到他的相对论时说:“这理论并不是起源于思辨,它的创建完全由于想要使物理理论尽可能适应于观察到的事实。”爱因斯坦这一科学思想坚持了一位自然科学家必须具有的科学唯物论的传统,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科学认识论。爱因斯坦坚信自然界的统一性和合理性,相信人对于自然界规律性的认知能力。对物理系统的统一性、简单性、相对性、对称性的探索和归纳始终贯穿于他一生的科学实践中。他也是一位运用实证、推理逻辑、数学方法等科学方法的大师。从中我们也可以领悟到实验观察、理论思维、数字分析等方法对于科学创新的重要性,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还必须增加计算方法和大数据分析等方法。

爱因斯坦是继伽利略、牛顿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深谙科学的真谛和价值,淡泊名利,不迷信权威,不忘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一位热爱人民、致力捍卫和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亊业的伟人。他在《科学与宗教》一文中指出,“科学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科学的目的是建立那些能决定物体和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关系的普遍规律……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他还曾说,“我们不要忘记,仅有知识和技术不可能使人类过上一种快乐而有尊严的生活。人类绝对有理由将高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倡导者,放在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他不仅是这样说,也正是这样做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处于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表明了反战态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支持和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社会实验,并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12月南京沦陷,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爱因斯坦与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1970)等于1938年1月5日在英国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世界援助中国。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Leo Szilard,1898-1964)推动下,上书美国罗斯福总统(Franklin D.Roosevelt,1882-1945),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法西斯德国抢先。但当他得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并为开展反对核战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一生不崇拜偶像,也不希望以后的人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在去世之前,他把在普林斯顿默谢雨街112号的房子留给跟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秘书杜卡斯小姐(Helen Dukas,1896-1982),但强调:“不许把这房子变成博物馆。”他不希望把默谢雨街变成一个朝圣地。纪念爱因斯坦,领悟他的科学精神和人生哲理,这对于我国学术界摈弃追逐名利的浮躁之风,以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为己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特别有意义。(作者:路甬祥)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名人事迹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