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树林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6月22日任命苏树林担任中石化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至今,苏树林依然选择了低调,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不禁让人们对这位45岁的中石化新帅产生了好奇。
苏树林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是7月5日去拜访中石化总部机关离退休老同志,并与他们就中石化的发展前景进行了交流。交流中,苏树林肯定老干部是中石化的“宝贵财富”,并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老同志的好传统,“我们继承的不仅是物质财富,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发扬、传承好的精神传统和企业文化”。
第一篇:年轻有为,政绩突出
雷厉风行,杀一儆百
1998年3月20日,苏树林刚刚接管大庆石油管理局的主持工作,局安全处通知他的安全承包点为采油一厂中区第十六号联合站。于1997年11月20日投产的"中十六联"是油田有史以来功能最全、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联合站,投资近亿元。局领导对此站建设极为重视,曾提出“样板起步、样板施工、样板管理”的要求。苏树林来到这个站检查安全,发现这个站的情况不仅和样板站要求相距甚远,而且有许多地方连基本的安全要求也未达到,于是苏树林决定以“中十六联"”为突破口,对企业队伍进行他主持工作后的第一次整顿。3月22日,苏树林和局里其他领导协商,获得他们的支持。3月23日,在全局每周一次的电话会议上,苏树林当众表明要严肃处理“中十六联”的问题相关人!会后上午9时30分,在“中十六联”召开有上百名干部参加的现场会。当天,联合调查组开始深入调查,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并设专栏进行跟踪报道和开展群众性的讨论;设计院等单位带领基层干部、技术人员等到现场回访,进一步查找问题。5月,局101次岗位责任制大检查开始。5月23日,调查组公布调查结果,有关部门发出处理通报:“中十六联”反映出质量问题107个,涉及66个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人、经济处罚8人、通报批评37人、批评教育8人,其中处级干部6人、科级干部10人。
“中十六联”事件使人们第一次领教了苏树林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会战洪水,深得垂青
1998年,在抵御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灾中,苏树林始终坚持在抗洪一线。在他的带领下,大庆人在抗洪抢险、生产自救中表现突出,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评价。8月11日,西线拉海大堤告急。大庆保卫战第一个战役打响。大庆石油管理局调集3,000人,几十台车辆和大型设备赶赴现场,接受省防总下达的加固3,000米大堤的任务。由于受洪水围困,交通断绝,参加此次战役的干部职工忍受饥饿、疲劳和蚊虫叮咬,苦战3天3夜。14日清晨5时30分,相邻的大堤500米溃决,大庆石油职工用血汗构造的3,000米大堤却安稳如磐。在抗洪抢险最紧张的15天里,他驱车七千多公里,查遍了东西南北的每一处险工弱段,累计睡眠时间不足50个小时。一次他和几位领导查看汛情,被突然涌来的洪水包围,解放军出动直升飞机把他们救出险境;为保证解放军和油田职工安全转移,他与几名领导曾站在离决口处不足10米且不断颤抖的大堤上,指挥抗洪队伍和设备全部撤出,他们才离去。江泽民总书记后来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大庆的干部职工一面同洪灾搏斗,一面坚持生产,表现了可贵的大庆精神。”这是对当时大庆抗洪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苏树林的重要肯定。
下调产量,从长计议
苏树林正式担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后,经过深入的思考,认为大庆属于矿区型城市――哪里有油,哪里就有生产,住宅、商业和服务业随之形成。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使大庆成为一座过分依赖计划经济,依赖石油产业的城市。随着油田储备量的下降,大庆已经需要考虑城市转型的问题了。美国的休斯敦,原油年产远远低于前苏联的巴库,但在油田开发的同时,发展起航天等多元产业,在原油生产衰落后,城市却进一步繁荣,成为美国第五大城市。目前大庆油田替代产业没有完全形成,油竭企衰的阴影没有真正摆脱,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时间和投资,作为大庆石油管理局掌舵人的他还要为这个城市的发展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早日主动地把原油产量调整到一个适当的规模上,一方面可使国家有限的资源得到更为有效利用,尽量延长油田繁荣期,另一方面利用现有的机遇和条件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事实证明了苏树林的这一发展方针的正确性。1998年大庆油田全年产油5570万吨,销售收入506.11亿元,上缴利润和税费共200.23亿元;1999年年产油5450.18万吨,销售收入613.39亿元,上缴利润和税费379.51亿元,产量下降了,收入和利润却大幅增加。
十六大上,苏树林以40岁的年龄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又逢天降大任。这对毕业于石油地质勘探专业的苏树林,既是全新的挑战,也是施展才干的机遇。
他一直在大庆从事基层地质工作,并担任总工程师多年,在石油业内属技术专家出身。他身上保持着“大庆人”特有的吃苦耐劳、奋勇励志创业的精神和作风。即便后来担任领导位置,苏树林的行事风格仍是“解决问题,必到一线”。跟他一起去过工地现场的同事说:“他和工人在泥塘里交谈,远远望去,你分不清哪个是苏树林哪个是工人,因为他们的衣服上全是泥浆。”他还下到1000多米深的隧道里,给“参战职工”发慰问品。许多疑难工程问题,不需要高科技,工人们会想出些五花八门的点子,土得掉渣但很有效,苏树林总是为此而兴奋,夸奖“同志们太聪明了”。
坚持“走群众路线”
苏树林出生在黑龙江克东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在他14岁时去世,母亲带着他们兄妹7人艰难度日。小学4年级,苏树林每天起早去捡粪,为的是交给生产队挣几个工分。后来,全家人勒紧腰带供他上大学。他在学校经常是玉米面发糕就咸菜开水,填饱肚子就是最大满足。
如今,这位黑土地走出来的苦孩子,已经是经验丰富的石油专家、最年轻的部级央企总经理,身边人对他的印象是“相貌儒雅、严谨干练”。在开县井喷事故中,苏树林是第一个到场的高层领导,整个过程表现出极高的决断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早在2002年,苏树林在40岁时就任中石油高级副总裁、并成为“十六大”最年轻的中央候补委员。他是那一批石油行业领导人“新生代”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当时,中石油、中石化连续任命的几位高层管理者,都是“40多岁,不仅学历高,而且都是基层实干出来的”。
业内人士分析,在中央企业战略转型的关头,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能吃苦、有经验的人才队伍,是一个关键环节。石油石化行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战略产业,从国际范围来看,更需要有能力、有魄力、年轻有为的领导人出来挑大梁。“按部就班的人才选拔制度,可能不利于企业适应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变化。”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评价。
苏树林有自己的“选才”标准: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成才”多年之后,他曾回到母校大庆石油学院,对师生们诚恳地说,到任何地方他都不回避两个问题,一个是出身于农民,另一个就是来自大庆石油学院,做了多年石油工人。这种来自基层的“真实感触”,使他清楚地知道农民和工人“最需要什么”。
第二篇:入主中石化
苏树林执掌中石化
6月25日,备受投资者追捧的大盘蓝筹股中国石化(600028)的股票跌了5.74%。当日,中国石化香港H股(0386.HK)下跌2.9%,至8.79港元(约合1.12美元),在纽约证交所,其美国存托凭证收盘下跌2.4%。
这一切源于中国石化的一纸公告——6月22日,中国石化突然发布公告,宣布董事长陈同海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和董事长职务。同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公布苏树林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陈同海因个人原因提出辞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如今,有关陈同海辞职的具体原因尚无官方说法,坊间只是根据此次换人之突然做出种种猜测。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出身的苏树林能够带给中石化什么样的变化,各方也在拭目以待。
石油“新生代”走上前台
作为跻身全球20强企业的新任掌舵人,他在任何时候都不回避两个问题:一是出身于农民,二是多年来在大庆当石油工人
在最新版的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榜单中,中石化以1316.36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列17位,成为亚洲仅次于丰田汽车的巨型企业。然而,这份优秀的成绩单也许没能引起苏树林格外注意。
这位45岁的年轻总经理兼党组书记到任还不满一个月。以他勤于下基层调研的惯常风格,到一线和石油工人们握握手、聊聊天,了解职工们的真实状态,似乎要比好看的财务报表更紧要。一位石化基层职员在自己的博客上称:他刚上任,就来一线看望职工,和在场的每个人握手,包括后排就座的“小人物”,一点没走过场,他提醒女职工要保证睡眠,强调尊重老同志和劳模,“讲了40多分钟,没一句是废话,没一点唱高调、喊口号”。
事实上,苏树林的到来一度引起中石化公司震动。巨型央企领导的职务调整一向引人关注,而有关媒体在报道中石化这次一把手改任时,用了两个字——“火速”。据称,在任职会议召开时,前任书记陈同海还在会场,不久就离开了。当晚,在集团内部的电话会议上,刚刚接任的苏树林讲话:“我来这里担任主要领导工作,深感担子很重,压力很大,更深知任期有限,责任无限。”
有“少壮派”之称的苏树林,当然不是为坐享其成而来。《财富》杂志数据显示,即便都属巨型公司,但中石化2016年131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和37亿美元的利润,与埃克森美孚3472亿美元和395亿美元的成绩相比,依然差距较大。考虑到企业的全球资源布局,中石化成为“真正的跨国企业”还差得很远。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石化的业务板块中“上游偏弱”,公司所需的原油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外购,深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一些突发事件也可能造成原油供应中断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走出去寻找资源”。
中石化的新未来
“我们都在盼望着曾经主管大庆石油管理局的苏树林带给我们一些中石油的风气。”中石化旗下最大企业胜利油田的一位职工告诉记者。陈同海主政期间,曾经推行胜利油田的改革,也因此触动了一些员工的利益。
据《中国石化报》引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东明讲话指出,中央认为苏树林“政治上强,有大局观念”,熟悉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业务,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
韩学功说,苏树林的上任对中石化来说可说是利好,因为中石化上游总体偏弱,迫切需要开拓上游。他认为,中央决定让苏树林执掌中石化应该是有人员配置“一体化”方面的考虑。一个可资参照的例子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今年4月份刚刚走马上任的副总经理李新华原系云南省副省长,再之前则是云天化集团公司董事长,有着30多年天然气化工工作经验,其上任即被解读为中石油加强下游的信号。
他认为,中国的炼化环节在国际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短期内不可能还有更大的作为;而上游则还有些比较优势,国内最迫切需要的也是资源。在走出去寻找资源方面,中石油和中海油比中石化的成绩更出色。从上游参与国际分工、实施国际化战略方面看,此次人员变动对中石化有好处。
继6月22日和25日两次较大幅度下跌之后,中石化国内A股股价除了随大盘有些震荡以外,至今未再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
苏树林简历
苏树林,1962年3月出生,黑龙江人。1983年7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工学学士。1995年9月被破格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4月获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管理学硕士学位。
1979-1983年7月,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学生,获工学学士。1983年7月毕业后在大庆油田工作;
1986年任大庆采油九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任厂副总地质师、高级工程师;
1995年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副总地质师、兼采油四厂的厂长、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6年任局长助理兼第一石油天然气开发事业部主任、副总地质师;1997年任局党委常委、党务副局长;
1997年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常务副局长。1998年3月上旬,主持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全面工作;1999年1月11日,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
1999年11月5日,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3年12月不再兼任)
2000年9月至今,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02年12月,被聘任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
2016年9月任辽宁省省委常委。2016年10月任辽宁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是中共十六大最年轻的中央候补委员(当选时40岁)。
个人简介:
1962年3月,苏树林出生于黑龙江省克东县
1983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
1997年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常务副局长。
1998年3月上旬,主持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全面工作
1999年1月11日,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
1999年11月5日,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00年9月起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