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对商业极其敏感的少年,在哈佛的时候就深感个人电脑及电脑软体已是时局发展的关键。那时候,他和艾伦就极想创立一家电脑软体企业。可总觉得时机还没到,或还有思想顾虑,没有足够的动机。
"我很珍惜我的大学时代,而且在许多方面,我后悔离校。我之所以辍学,只因为我当时有个理想--创立第一家微电脑软体公司--而那理想不能耽误。" 【1】
【1】智慧评析:印度《五卷书》有这么一句话:"最难的是自知,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谁要是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就绝对不会陷入困境。"盖茨正是根据自己超人的禀赋,与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确定为人生取向。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在结束大一时的那个暑假,盖茨来到波士顿,和艾伦一起暂时在哈尼维尔公司工作。那时候,两位精明的少年就注意到电脑市场正在发生一场显著的变化。他们察觉到电脑正在朝微型化、个人化发展。不过多久,电脑将可以般进千家万户,放在桌上,成为家庭的必备机器。它将成为大多数人都会操作的简单机器。【2】
【2】智慧评析:预见是对还未发生事情的一种大胆合理的推测。当预见的假设成为现实时就能收获成功。可见,把握好预见的尺度,就能使事业锦上添花。
当时,盖茨一度被艾伦说动了。可盖茨的父母坚决反对他的决定。再加上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于是放弃马上退学而继续留在学校。艾伦仍留在哈维尔公司。
就在1975年那个酷寒的元月,刚拜访回来的保罗艾伦,紧缩着身体穿过哈佛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旁边的报摊正在销售七五年元月号的通俗机械学杂志。封面是革命性的新微电脑装备-MITS阿尔它(Altair)8080号"牛郎星8080",并指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堪与商用型号相匹敌。MITS是一家墨西哥州的公司,创始人是艾德o罗波兹。
艾伦马上买下了那本杂志,冲进盖茨的寝室,不由分说地来拉盖茨看那台微型机器,激动地说服盖茨,两人一起为这台机器发展一种程式语言。
"保罗说:'我们创立一家公司吧。我们一起来。'"
"我们明白,如果我们缺席,这场革命也可能发生。读了那篇文章后,我们对于此生的职业了无疑问。" 【1】
【1】智慧评析:比尔o盖茨说过:"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确认出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然后采取相应行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盖茨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确切定位。他坚信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化势必到来,这种定位和信念是他所有成就的起点。
MITS阿尔它8080不是微电脑的始祖,但却是第一部激发大众想象力的微电脑。由于售价不贵,它吸引了电子产品爱好者的订单。
盖茨说:"阿尔它只是一个附有闪烁灯的箱子。那其实有几分像是一套售价三百六十美元的组合零件,你必须把它组合成功,它实际上也派不上什么用场。但是,光是让它有用处的挑战,和设想出他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却使它相当受欢迎。"
面对这样一台没显示器和键盘的电脑,只有开关控制板和明灭灯号。盖茨和艾伦清楚,这将是电脑界的革命,它将改变世界。两位青年激动不已。他们要等待的那一刻终于到了。
"MITS不了解它的重要性,没人了解,但我们了解。我们知道,各地校园里的人会拥有这些电脑。"
为了能够抢先接到给"牛郎星"编写程式,盖茨和艾伦打电话给MITS创办人艾德.罗伯兹。在开始撰写前,两人就承诺提供-套阿尔它可使用的程式。
可罗伯兹说:"我们每天收到大约十封信。我告诉来信的人:'不论是谁,先写完程式的人就得到这分工作。'"
两人无话可说,决定立即着手为这台"怪家伙"编写可以使用的电脑语言,因为以前的所有程序都是为大电脑编的。
"打从一开始,我们的口号是'每一张办公桌上和每个家里都有一部电脑。"
但问题是,他们不可能有这台机器,所以也不可能有调试程序的电脑。于是盖茨和艾伦想方设法从杂志文章的描述中判断阿尔它如何运作,然后在哈佛的电脑上模拟操作。于是两个年轻人投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艰苦工作。他们在哈佛大学的计算机中心,使用中心的设备,废寝忘食地干了8星期。终于把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BASIC的最初版本凑在一起。
【1】智慧评析:比尔o盖茨认为,巨大的成功靠的是韧性。成功的竞争不是天赋的竞争,而是对努力程度的竞争,是对意志力的竞争。有恒心、有毅力、很付出努力的成功者往往成为笑到最后,笑的最好的人。
盖茨兴奋的叫道:"那是我写过的最酷的程式。"
BASIC永远烙印在盖茨的心里:"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早在1975年,我为第一部微电脑所写的BASIC原始程式码,那是催生微软的程式码,所以难怪程式的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都历历在目,好象就摆在我的面前。"
盖茨曾说:"为8080机器写的程序是我写过的软件程序中最喜欢的,因为它当时很适用,也因为我们能使它维持那么小巧。"
1972年2月,艾伦马不停蹄,将编写好的电脑程式BASIC 带往MITS--开发"牛郎星"的公司演示。这还是一个尚未演示过的软体。在最后那一刻,艾伦禁不住心砰砰的跳动。他突然发现他们竟然忘了在程序里设计一个启动提示。他急忙把它加了进去,然后屏气凝神地把程式输入阿尔它。让他兴奋的是程序的演示如愿成功。
艾伦凯旋飞回哈佛的时候,盖茨和好友们在机场迎接。他们疯狂的喝汽水、吃冰激凌庆祝。盖茨当时是十九岁,他高兴地点了一杯秀兰.邓波儿。这是一种儿童饮料,主要是加樱桃的柠檬果汁,以一九三O年代女童星秀兰.邓波儿命名。
这年春天,艾伦抵达墨西哥州。艾伦说,他抵达那,想进一步发展未来六年业界标准的程序时,他不得不向罗伯兹借钱在汽车旅馆租房间。他所有的钱已经用来买机票。但罗兹对这小伙子印象不错。所以艾伦马上被MITS公司雇为软体主任兼任副总裁一职。
4月14日,盖茨和艾伦终于把他们计划已久的是事业办起来了。他们创立了一家软体公司--"微--软",并开始在墨西哥的坎布里奇营业。
五月的时候,盖茨又产生了退学的念头。这回,他坚决要和艾伦创立一家软件公司。可他父母又出来反对。比尔为此还是不能马上退学。母亲还专门安排当地一位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斯托姆给盖茨做思想工作。
可盖茨振振有辞,向斯托姆辩解道:个人电脑时代已经到来,这正是他大展鸿图的好机会。听过盖茨一番激动而又绘声绘色的对未来蓝图的描绘后,斯托姆被打动了。他知道这是一个不同一般的青年。他由衷的说:"任何一个对电子学略有所知的人,都应该明白这确实存在,并且新纪元确已开始。"为此,盖茨更是下定决心。
1975年6月,盖茨向哈佛请假,来到墨西哥州与艾伦会和。尽管那年秋天,他不得不返校,但他的心已系在了坎布里奇(MITC所在地)。不久后,他再度请假去坎布里奇。从此后就没去过学校。
"听到他们的儿子宣布,他打算自一所好的大学辍学,出去创办一家公司,做起几乎没人听过的'微电脑'生意时,我的父母不是那么地兴奋。可是他们还是一直支持我。"
"那时候,计算机刚刚起步,我想即便不从哈佛退学,创办微软,那个位置上也同样会有别人出现。"
在前往坎布里奇之前,盖茨和艾伦就公司的名字,讨论过多种方案。--奥特公司(Outcrporated Inc)无限公司(Unlimited Ltd),艾伦与盖茨公司(Allen-Gates)。而"微软"来源于在与密斯特公司签约准备合同文本时,无意识写下的这样一句话:"保罗.艾伦和比尔o盖茨为做微型软件(Micro-soft)而工作。" 这给了盖茨灵感,便把公司的名字成为"Micro-soft"。大约就在他们把公司搬到西雅图的时候,把其中的破折号拿掉了,于是公司称为"微软"。
他们把以前湖滨中学程式设计小组的成员征募了过来,作为微软的第一批成员。
开始时,盖茨与艾伦的合伙关系虽然是平分的,但不久,盖茨就讨价还价,将比率变成四六分。盖茨得六。盖茨对此并不觉得愧疚,他的理由是:除了转包的工作以外,艾伦还领MITS的薪水。以微软的员工身份,盖茨工作的收入只限于著作权的权利金。多年来,盖茨逐渐脱手持股,如今他拥有该公司约22%的股份权。
虽然微软初建成立,但盖茨和艾伦一直在MITS兼职,在等到Basic被广大接受之前,他们是不会离开罗伯茨的。微软创立伊始,与MIST的关系十分模糊。确切的说,微软是寄生于MITS。
1975年7月下旬,微软与罗伯茨签署了协议:允许MITS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和转让Basic语言及源代码,包括第三方。盖茨协议,微软最多可获利18万美元。
按照此合约,MITS必须尽"最大努力"销售微软的BASIC程式语言,而不是由微软直接向客户销售该软体。但罗伯茨一方面希望该语言为自己的机器所专用,另一方面他也有自己的理由:他觉得盖茨和艾伦在写出BASCI后,并未对该语言进行进一步改进,也没有调试出什么毛病。而MIST需要请一大批程序员做这些事情。再加上当时社会上到处充斥着盗拷的程式语言。于是罗伯茨放弃了对BASIC的销售。这激起了盖茨的愤怒。这时的微软已在与MITS交易中初战告捷。积累了一部分资金,羽翼渐丰。况且那两个野心勃勃的青年人是不会甘作人家的附庸的。盖茨早就想脱离与MITS的关系了。【1】
【1】智慧评析:毛泽东曾说过,书生难成大事,因为他们多谋寡断。果断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世间的事情纷繁复杂,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这就需要有当机立断的魄力。优柔寡断、畏惧不前是做不成大事的。在竞争激烈、对手如云的商战中,盖茨凭借他果断的作风,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盖茨把情况告诉他父亲,希望得到法律上的解决。做律师的父亲叫比尔尽管放心,如果他为收回BASIC语言的权利而诉讼,他可望打赢这场官司。老比尔帮他儿子在坎部里奇找到一位律师。
可就在1976年底,MITS内部出现了风波。1977年罗伯茨将MITS买给了Perterc公司。Perterc要把软件作为交易的一部分。
盖茨与艾伦同意让控告Perterc的诉讼交付仲裁,因为他们以为这种方式比审讯和可能的上诉过程来得迅速。可是仲裁的过程象蜗牛爬行一样慢。刚起步的公司根本经不起这种折腾。
"他们企图把我们给饿死。我们甚至付不起律师费。他们试着要和我们和解,我们几乎就范,事情到了那么糟的地步。仲裁花了九个月才发布它那该死的裁决。不过,等到一切都结束,仲裁者把他们给扯裂了,为他们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盖茨在父亲的朋友的帮助下侥幸赢得了这场官司。如果当时输掉了这场官司,盖茨不得不从头再来,那样微软的历史将会改写。多年以后,艾伦回忆到当时的情景,仍不免叹道:"这场官司让人心有余悸,如果我们输了。我们就得从头再来,比尔让他老爸出点子,我们一直如坐针毡。但这以后,微软再也没有借过钱。"
仲裁对于Perterc和艾德o罗伯茨来说是非常严厉的。但这并不能说法院有偏心,因为他们并未尊重原先的协议。他们的行为是"商业海盗行为的终极案例"。
但艾德·罗伯茨坚决声称,他的公司是BASIC合法的所有人,因为是他们出资发展这种语言的。
多年一后,艾德·罗伯茨谈起此事时仍是忿忿不平,他觉得自己被人捉弄了。因为MITS已经付足了20万美元,应该取得这批软件的所有权。"真是倒霉,这个裁决完全是错误的。"
当年他非常懊悔地说:"我很天真。现在听起来像是自我辩护。但我真的很注意不占那小子的便宜。比尔那时候只有十九岁,艾伦只比他大两岁,但后来事实证明他们比我还老练得多--比尔当然不用说。保罗是绝对正直的家伙。"
盖茨那时候本来是完全可以到他的父母那里借钱的但他没有这么做。这小子自从离开大学起,就打算靠自己的力量了。不过,经历了那次差点破产的事件,他懂得了一直给公司保留大量的现金的重要性。【1】
【1】智慧评析:每位成功人士都是按自己的独立意识选择生活方式。寄生在温暖的羽翼下永远也不能成长,不会飞翔。虽然在独立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依附于郁郁葱葱的绿荫下是不能体会到风雨后的清凉。这都要靠自己去发现,去解决。
可是不得不承认,盖茨和艾伦的事业,或者微软,应该感谢MITS。是MITS确立了盖茨和艾伦作为程序员的地位,挤身于新兴行业。积累了微软发展的第一批资金,同时他们目睹并参与了MITS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锻炼了市场能力。
借助风行一时的"牛朗星",BASIC语言也迅速推广开来;微软马上拿下了GEN和CE这两个大客户。
六十年代的美国,电脑也是属于新鲜事物。一般的民众根本与电脑连不上关系。那时侯的微软拥护者都是一群穿牛仔裤、听摇滚乐、不满现实、怀着将"计算机还给人民"的愿望,企图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他们依靠俱乐部和展销会,彼此交流,互购产品。他们拒绝赤裸裸的商业。他们与盖茨的理想有天壤之别。他们不像盖茨野心勃勃,追求功成名就,喜欢以竞争的方式体现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只是处于一种单纯的信仰,一种痴迷的爱好。当时最著名的俱乐部是家酿俱乐部。他们就主张向所有的人免费传播软件编码和内部运行情况。有趣的是,正是这种开放的理想,促成了早期的PC(个人电脑)业。因为他们是早期最主要的消费者、发明者、革新者和制造者。
早期爱好者的愿望,只能说是浪漫的理想。但对于电脑业的长远发展明显是不利的。爱好者们起初只对硬件的兴趣浓厚,软件方面几乎不加注意。大家从来没有意识到软件对计算机的重要性。他们编写软件也根本不考虑商业性,甚至不是为了使用计算机,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因此在他们眼中,软件根本不是工具,而是一种玩具,更不是什么商品。
其实早期的盖茨和艾伦也是属于这种人。然而他们更属于商人。比尔.盖茨成为第一个抗议盗版软件的人。
在盖茨与MITS达成地一比交易以后,他经常参与MITS的行动商队,在全美各地巡回演出,向玩家展示阿尔它电脑。在加州帕罗奥托的自制电脑俱乐部的时候,某人意外的把BASIC的打孔带遗落在地板上。而某俱乐部的成员把它捡了起来,交给会员戴夫o索寇拷贝。索寇复制后,在俱乐部下次集会时免费分发拷贝的软件。
作为微软的拥有者--比尔.盖茨对此事突然很敏感,在发现各地电脑使用者都随意拷贝磁碟片,然后把BASIC转赠给他人。盖茨为此愤怒至极。
1975年,盖茨终于写了信到《电脑通告》通讯。在他的《写在玩家的公开信》中,他指责道:"诚如大多数玩家应该了解的,你们大多数人用的软件都是偷来的。你们以为,硬件必须花钱买,但软件是可以分享的东西。谁在乎研发软件的人拿不拿得到钱?"
他认为,软件工业只有给程式设计师们以创作的报酬,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聪明才智,从而开发出更好的软件。
当时阿尔它的制造者,盖茨的上司,艾德o罗伯茨责备他不该将言辞写得如此激烈。可是盖茨在随后写的一封信,虽然语气稍有缓和,但他还是对盗版行为提出了严正的抗议。
比尔.盖茨如此激烈的行为在全国激起了强烈的反映。讨论的结果是,软件是享有私人版权的产品。漫漫的,盗版别人的软件成为公认的不道德的行为。但是,盗版问题不是一时半刻可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这将是一个长久困扰人类的问题。
但有趣的是,后来的微软,包括所有软件业界,在有新产品上市时,都把非法盗版当作自己拓展市场的手段。因为只有先让用户们尝到甜头,他们才会买你的产品。即要有一定的市场开放性(也就是非法复制传播),才能获得市场动力。
如:使用者广泛的分享BASIC语言,竟使它成为微电脑的标准语言。这为微软后来的辉煌腾达打下了基础。
借助MITS之力起步的微软终于待到了独立门户的时候。在1976年末,盖茨终于决定离开MITS,闯自己的天下。他们把公司从坎部里奇般到了西雅图。两个月后,4年级已念了一半的盖茨也永远离开了坎部里奇。
早期的微软,管理非常松散自由。盖茨和艾伦几乎要览下公司大大小小的所有的事情。但慢慢的,分工就按他们不同的个性开始了。盖茨集中精力开发新业务、谈判和签合约。而艾伦则主要推动新科技和产品。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就为苹果公司(Apple Computer lnc.)和海军准将公司(Commodore)写程式,为他们的新公司赚进好几十万美元。
在微软,盖茨招聘的那些湖滨中学的电脑痴子们,不知疲倦地挑战他们最热衷的游戏。跟本不计较盖茨给他们的薪水是多少。微软能够让他们整天与这些可爱的机器在一起,已经很让他们满足了。【1】他们继续着湖滨中学时期不落俗套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他们一起蹲在一间灰尘弥漫的滚草汽车旅馆,每天除了摆弄那些机器,不知其他为何物。累了就吃比萨饼,赶去看一台刺激的电影,或坐上盖茨的保时捷(Porsche)跑车,疾驰过沙漠。
【1】智慧评析:知人善用是一位优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盖茨就深谙此理,他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员工的强项,这成为微软帝国的坚强基石。
"是啊,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就是工作,或许就是去看一台电影然后再工作。有时候客户来访而我们累得要命,当着他们的面就睡着了。"
说来有趣,由于这位企业家如此年轻,比这更尴尬的时候多得是。首先是他太年轻了,以致他竟然不能租车,因为他还未满二十一岁。所以事情经常变得很复杂。有次他去拜访纽约州一家豪伯巨市(Commodore)的应用数位资料系统公司(Qpplied),由于没车,他居然只好请他的客户开车到机场来载他。
这个长着娃娃脸的长不大的老总,身材清瘦、头发蓬乱、带着满头的头皮屑,看起来就是一个大男孩。然而正是这张脸,让许多竞争对手迷惑。就连自己公司的员工也经常被自己的老总弄得苦笑不得。其中有一名员工叫Miriam Lubow,她在受雇为微软的办公室管理员后的一个星期,她注意到有个小伙子闯进盖茨的办公室,她马上通报通报同事Steve wood,说有一个家伙未经允许闯进了老板的房间。可令她突然大吃一惊的是那家伙竟然是老板。于是,微软在一家电子专业杂志上刊登广告时,将公司的主角设计成一个小而精悍的卡通人物,叫"小小子"(Micro kid )。
当时微软的员工,除了盖茨和艾伦外,微软最早的职员还有:史蒂夫伍德、鲍伯华勒斯(Bob Greenburg)、吉姆兰恩(Jim Lane)、鲍伯奥瑞尔(Bob ORear)、鲍伯葛林堡(Bob greenburg)、马克麦唐纳(Marc McDonald)、葛登雷特文(Gordon Letein)、安德莉雅(Andrea Lewis),以及玛拉伍德(Marla Wood)。这些人是微软的元老级人物。他们的生命最初由对电脑新科技的热爱开始,如今已和微软的生命联系在一起。在一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的所有面孔。是在一九七九年,微软迁往柏卫城的前几日时,刚好其中位获得了一张免费照相优待券,大家聚在一起照的。每个人都很朴素,很年轻,但每个人的眼神都透露出一种坚定。当时谁都不能保证跟着那个精瘦的盖茨会有什么好处。只知道大家都是年轻人,都对电脑抱有热爱,都想褓有一分执著。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