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明大义的“忠顺夫人”-三娘子

作者:如文来源:中华励志网 2007-09-09

三娘子是蒙古鞑靼部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之妻,生于1550 年,卒于1621 年。

明代时,蒙古族分为鞑靼、瓦刺和兀良哈三大部。各部首领曾经接受明朝的封爵,但他们作为地方封建势力仍分据一方,还多次同明朝发生军事冲突,从而影响了国家的统一。明嘉靖年间,鞑靼部最高首领俺答汗曾多次率兵攻掠长城以南州县,使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失,生产日益衰敝。同时,鞑靼同汉区的贸易中止了,布匹、铁锅等生活必需品,断绝了来源,部落首领们通过朝贡和互市贸易而得来的经济利益,也无法获得,长期的冲突给双方带来极大的祸害。

俺答汗是一个识时务的首领。向明朝提出言归于好,表示愿意臣服朝廷, 要求朝廷准予通贡和进行互市贸易。可是当时的嘉靖皇帝和他所宠信的内阁首辅执政大臣严嵩,却顽固地拒绝俺答的要求,还纵容官兵诱杀俺答派来的使者,从而使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到1567 年初,嘉靖帝死去,隆庆皇帝即位,新任内阁大臣高拱和张居正整顿朝政,他们对鞑靼采取了新的政策,即: 一面加强防御,一面待机议和。这样的时机终于出现了,而议的和契机就发生在俺答汗娶三娘子的事件上。

俺答有个外孙女,已受一个部落首领袄儿都司之聘。俺答见他的外孙女出落得非常美丽,竟凭借自己的权势,把她娶了过来,号为三娘子。并同时把他孙儿所聘的女子嫁给了袄儿都司为妻。依那时蒙族的习俗而言,俺答和三娘子这种长幼亲属之间的婚配,并不算什么违背伦理纲常之举。但他强夺

聘妻,并激怒了他的孙子把汉那吉,一怒之下,把汉那吉到大同投奔了明朝。起初俺答调集兵马,打算用武力向明朝讨还把汉那吉,后来经过反复考虑,摈弃了出兵讨人的下策,并派人向明朝祈请和好。明朝经过一番讨论,同意议和,并任命把汉那吉为指挥待使,让俺答汗从事实中了解明朝确实已改变了嘉靖帝统治时期对待鞑靼的政策。后来派人送把汉那吉回到俺答身边,祖孙表示衷心感激朝廷。

俺答年迈时,又一心崇事佛教,对于一年一度的进贡和互市贸易,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他年轻的夫人三娘子来料理。三娘子不仅容貌艳丽,而且聪慧开朗,机敏果敢。她有力地协助俺答统驭部众主持有关进贡和互市的事务,从而在整个部落中获得很高的威望。三娘子十分慕中原地区高度发达的汉族文化,珍视蒙汉两族的友睦关系。因此,也赢得汉区人民的盛情赞誉。三娘子尊重明朝中央政府,她曾多次拜访先为宣府巡后升为宣大总督的吴兑,彼此亲如一家。后来俺答病逝,朝廷隆重赐祭致礼,任命其长子承袭王位。依照部落古来相传的父死后得以继母为妻的习俗,其初,三娘子不从,率众而去。后来,宣大总督派人劝说三娘子。一向尊重明朝政府意见,能以大局为重的三娘子,权衡利害得失,终于同意与其长子成亲,同时,明朝封她为忠顺夫人。

忠顺夫人三娘子执掌兵权,这在崇尚武力的游牧部落中极端重要。三娘子带领一队娘子军驰骋在阴山山麓,她曾经亲自练兵万人。由于她有政治眼光,才干出众,再加上掌握兵权,所以获得广大部众的崇敬和畏服。三娘子始终信守隆庆和议,部落有违反和议规条者,即加惩治,有时还解送明朝政府处理。他还亲自在古丰州境主持修建呼和浩特城(蒙语:青色的城),并长期居住在那里。1612 年,忠顺夫人逝世,人民深切地怀念她, 并把她居住的呼和浩特城叫作“三娘子城”。这座“三娘子城”凝聚着蒙汉两族之间深厚的兄弟友情,象征着中华各族的亲密团结万古长青。不少的文人学士作诗绘画,颂扬三娘子。冯琦曾作《题三娘子画像》,描绘了边塞安宁和平的景象,表达对蒙古族女杰三娘子的钦佩之意。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名人事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