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篆
隶 书
楷 书
行 书
<会意>、<形声>字 小篆:「达」,从「辵」,「羍」声,本义作「行不相遇」解(见《说文》)。即各行其道,互不相阻,亦即「大通」之意,故从「辵」。又以「羍」音「闼」,《广雅》训「美」,《魏志》有「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是有行不相遇即「达」意,亦为民知礼让之美事,故「 其义为: 1. 德行通到之称。如《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 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2. 通显曰达;在上位之称。如《孟子·尽心》「达不离道,故名 不失望焉」。 3. 通,顺通。如《尚书·禹贡》「明四目,达四聪」。 4.
至,到,到达。如杜甫《天末怀李白》「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 兵」。 5. 晓,明白。如《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 子曰:知人。樊迟未达」。 6. 告,告知。如《后汉书》「口达至诚」。 7. 生,生出。如《诗经·大雅》「驿驿其达,有厌其杰」。注: 「驿驿,苗生貌。达,出土也。」 8. 送,致。如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 进,荐进。如《礼记·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10. 智能畅通的。如《左传》「其后必有达人」。 11. 显通的。如《礼记·檀弓注》「达官,谓国之卿士大夫,被君命 者也」。 12. 通,畅通。例:四通八达。 13. 常行不变的。例,达道、达德。如《礼记·中庸》「武王、周 公,其达孝矣乎」。 14. 宏远的。如《晋书》「雅量宏高,达见明远」。 「达」的本义作「行不相遇」解,是指人们在路上相逢时,都停下脚步来让路,表现了人民懂得礼让的美好风俗。「达」是「通」的本义,乃行之而无所阻碍之意,若涌泉般奔流而出。是水的平顺与畅达,通行且无阻。 由「通」而「达」,其义涵括了「往来不穷」的天地造化。落实到生活中,如中国人十分注重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则不符合于礼。我们与往世的祖先、现世的亲友是生命同体的关系,需要常相往来。《温氏母训》云:祭祀断绝,是和祖宗不相往来,喜庆吊唁断绝,是和亲友不相往来,这样的人就称之为独夫,上天是不会保佑他的。因此人与人贵在常来常往,以道德义理相互勉励期许,在困境中相互扶助砥砺,这是人生的通达之境,是人与人相生相成的畅达与顺达。 由「通」而「达」这种「往来不穷」的内涵,也涵括了小至个人,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沟通。如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极其注重「政通人和」。六百年前,郑和在茫茫的大海中,以仁德与智慧,开通了通往和平的路。他带领数万人,历经二十八年,到达三十多个国家,以坚忍不拔的勇气,与对人类的无限慈爱,达成了仁爱和平的创举。 由此可知小到个人,大到国与国之间,都要常常往来、常常送礼、经常地沟通,使得哪怕是极小的误会,都能够及时地化解,从而消弭祸患于无形之中。最怕的就是彼此不相往来,久而久之猜疑和误会就越积越深,激烈的冲突也就很难避免了。所以「政通人和」,所以通而能「达」,通而能「和」,而只有和才能「平」。 「达」是德行所到之处,常行而不变,只有经由这条达道,才能达成人生开阔宏远的良景。通向圣贤的达道有八条路,这就是:孝顺、友爱、尽忠、诚信,守礼、行义、廉洁、知耻八德。一个人若能成就,必然会有一个或近或远、或大或小的根由,这个根由就是他的德行。具有深厚的五伦八德的修养,才可能使人生真正地畅达。所谓「贤达」,「贤」在前,「达」在后,表明的就是「贤」了之后才能「达」的道理。 那么显达了之后应如何自处呢?孟子说:「达不离道,故名不失望焉。」显达后仍不能偏离五伦八德的常道,才能持之久远。所以无论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八德都是需要我们信守一生的行为准则。 达观与豁达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来源于对宇宙人生真相的认知。这之中包括了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人与宇宙万有之间的关系。认清了这种关系,并懂得如何与之和谐共处,才能得到人生真正的豁达与幸福。所以达人知命,通达的人才能看得清自己与周遭环境的真实关系,而其下手之处正是孔孟学说,以及兼融儒释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可知可行的达道,孔孟学说与中国兼融儒释道的传统文化,可谓是纵贯古今、「往来而不穷」。此达道师天地之造化,是天下太平的源泉,也是世道昌明的根本。这条开阔明远的达道虽然切实永恒,却被我们迷失近百年了,然而只有她才能真正地祥和社会、富国安邦。要想使她畅达而恒久地惠利人类,需要有人矢志不渝地来承传,承传她深远的智慧,承传她温厚的德能。 愿学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圆满圣哲圣贤之达道,共创今日明日之和谐太平。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