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字-中国字与中国文化

作者:如文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5-02-05

 


<会意><形声>字

甲文智:李敬斋氏以为「哲也,从知于会意。于,迂也、远也,亦曲也,知曲远者之为智。」

金文智:林义光氏以为「当为知之或体,……从甘即从口,从知于。于,曲也。」

小篆智:从白亏知,亦从知声;白原象鼻,本作「自」解。亏即于,象气之舒,而上碍于一,本作「于」解,含有迂曲之意味。礼记文王世子「况于其身以善其身者乎」是其例,且又通「迂」;于于此乃迂求曲寻之意;知谓通晓事理;自己迂求曲寻,得以通晓事理为智;其本义作「知也;无所不知也」解(见释名),即智慧之称,今字作智。

其义有:

1.智慧,聪明曰智,愚之对。例如《释名•释言语》:「智知也,无所不知

也。」

2.计谋,巧思曰智,力之对。例如:智巧、智谋。又如《晋书•贾模传》:

「深沉有智算。」

3.有才气者曰智。例如《孔丛子》:「师贤友智。」

4.知识曰智。例如《孟子•公孙丑》:「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姓,春秋时晋荀林父之弟智首,食邑于智,谓之智庄子,以邑为氏;望出

天水、河东、陈留;又穆天子传有智氏,为西域姓。

6.智利;国名。

 

生活处处需智慧,无论待人处事,一思一虑,非经智慧不能辨择。故行事需智慧,择偶需智慧,识人需智慧,择业也需要智慧……因此,很多人都希望拥有智慧,做个有智之士。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呢?

有曰:「逢昏不昧,智也。」遇事不昏昧,是智慧。我们生活中,若坚固执着,心量狭隘,就易遇人不识,遇事不辨,故愚昧一起,则人事不谐,常陷困境,痛苦不已。心中有了智慧,自有明亮的慧眼,明辨是非,辨识邪恶,趋吉而远祸。

智慧,人人本有,一旦被欲望、习气、情绪等障碍,就无法显现。故「利令智昏,欲令智迷」,「水激则波兴,气乱则智昏。」在财色名利当前时,最难的是如如不动,这四大欲望的诱惑力量强大无边,若无智慧的把守,道德的约束,难保不堕落,人生的诸多不幸,莫不由此贪欲而起。又当不能掌控情绪时,也极易被境遇左右,犯下错误;纵容情绪的冲动,更易丧失理智,做出后悔莫及之事。因此,时时保持理智清醒的态度,可以为我们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懊悔。

「大智似愚而内明」,有智之士,不一定口若悬河、满腹经纶的样子。反而一些看似憨愚之人,内心却清澈明朗,才智深藏,稳而不露,此正是「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能守愚,才不遭忌,比之聪明好胜之人更胜一筹,故谚云:「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

「仁不轻绝,智不轻怨」。有智慧的人不轻怨环境或他人。其深知,广阔的胸襟肚量,才能包容一切难容之事。对于事物情理常能通达明白,故不轻易动怒,能保清净之心,不被眼前困境所障。智者,亦有过人的勇气,敢于去面对人生种种挑战与考验。在困苦艰难中,所思的不是退缩埋怨,而是奋发向上,激发斗志精神,冲破难关。纵然失败,亦无怨尤。

「俭以训子孙,智也」。勤俭自古乃持家治业之基,能以节俭来训勉子孙,是明智成功的家庭教育。常言「富不过三代」,而今更多的是富不过一代,儿孙自幼能够养成节俭良习,自有一股廉洁的气节,来日才能承传家道,恪守家业,绵延传递。故守成何其不易。

智者,能「睹危思变」,不拘泥于环境,随遇而安;「智者不妄为」,智慧之人不会胡作非为,因为其知后果痛苦无边,故不能为,亦不敢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者能知人,亦能用人,更能善体人意,知彼知己而不惑。

《中庸》云:「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好学,是增长智慧的方法。能深入学习,无论是前人的经验,或是圣贤的教诲,尤如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以看得更远。好学之人,能将他人的学识、经验转归自己。因此,要提升智慧,就当发奋学习,沉潜其理,并在生活中力行。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学习,不但在书本上,亦在生活中。在人生的旅途上,每经一次的逆境挫折,都是汲取经验最好的教训。多做事,历事练心中,反而不怕事。经过一次次的锻练,让我们更有智慧处理好各种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更圆融的处世能力。

智者,永远谦逊待人,处好人际关系,谦逊二字是良方,谦逊流露出是智慧的言语,安详的举止,优雅气质与风范,让人愿意与之亲近。故「近贤成智,近愚益惑」。圣贤之道,无不充满智慧,亲近学习他们的榜样,做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让我们人生在智慧中成长茁壮。

智者不惑,静者生慧;智慧,是生命的力量,更是圆满人生的泉源。祝愿我们在生活中都能长养智慧,让学业、事业、家业更上一层楼!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传统文化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