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等

作者:天天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4-10-23

第一章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是保存最好的,现在所吃的菜式与古时变化不大,有的菜肴就是古代名人流传下来的。“民以食为天”,中国地大物博、物产资源丰富,民族多,加上中国人智慧,就造出千变万化款式多样的美食佳肴,单是在吃这方面,在中国也就够享受了。食得是福,能吃进口就已经是福气了。问题是虽然现在菜式还是传统的,但食物成分与过去的就有所不同。水不是过的水,土不是旧时的土,各种环境污染、化学添加剂,过多的人工改造等等,就会使生长出来的植物和动物发生变异了。这样做出来的菜肴就没有天然的那么清甜入口,只有到偏远的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才能有纯天然的菜肴。据说现在的有的养殖户是不吃本行业的食物。养猪的不吃猪,养鸡的不吃鸡,养鱼的不吃鱼.....盲目追求利益,欺骗消费者,最终大家伤害对方,受害也有自己一份,说不定将来招来的女婿或入门媳妇就是吃他出售的变异食物长大的。有时表面上的不断追求得来的却是实质性的落后。食得是福,有的人已没有那个福气可以任何美食都可以吃了,为什么呢?因为得了各种奇难杂症,是要忌口的;那个差身体,那个坏心情也就吃之无味。餐馆再豪华,餐具再精美,但食物已不是原汁原味甚至变异了,身体虚弱多病了,就失去了享受吃的乐趣。因此人类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拥有健康身体,才能真正做到“食得是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地方特色小吃

新疆各民族小吃:馕

馕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细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未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便是馕,是馕帮助他走完充满艰辛的旅途。通过这个美好的传说,各族人民把馕看做日常生活必备的食品.

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适宜于新疆干燥的气候;加之烤馕制作精细,用料讲究,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各族人民喜爱烤馕就不足为怪了。抓饭的原料是用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葱和胡萝卜在锅里炒,并酌情放些盐加水,等二十分钏后,再反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要搅动,四十分钟后,抓饭即熟。做熟的抓饭油亮生辉味香可口。维吾尔族群众把抓饭视为上等美餐。

  特色小吃

南京夫子庙小吃与苏州玄妙观小吃、上海城隍庙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中国特色小吃实在太多了,现只随便挑一些作为代表: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红彤彤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煞是诱人。

墩饽饽

饽饽是北京人对面制点心等食品的一种叫法。有客人来家要摆饽饽招待,因此老北京糕点店也称饽饽铺。墩饽饽是北京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墩饽饽颜色白黄,味道甜润,质地松软且富有弹性,耐嚼有味。墩饽饽宜凉吃,所以烤熟后要晾凉.

贵妃饼

西安小吃贵妃饼的主要原料为富强粉、炼大油、白砂糖、核桃仁、芝麻仁、枣泥等。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成品形如圆月、色泽乳白、皮薄馅足、酥脆松软、咸中带甜、油而不腻,是始于唐代的传统名食。原是骊宫御厨专为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制做的,很受杨贵妃的喜爱,后传到民间,人们称其为“贵妃饼”。

面窝

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和热干面一样,也是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制作简单。普通面窝是个圆形的米饼,边厚中空,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后来人们以红苕粒为主料,以同样的工序又创出了“苕面窝”,香甜酥脆。

龙抄手

龙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馅嫩、汤鲜。抄手皮用的是特级面粉加少许配料,细搓慢揉,擀制成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肉馅细嫩滑爽,香醇可口。龙抄手的原汤是用鸡、鸭和猪身上几个部位肉,经猛炖慢煨而成。原汤又白、又浓、又香。

猫耳朵

杭州风味小吃,花式品种繁多,四季时鲜不同,用揉匀揉透的精面粉,搓切成面丁,再捏成猫的耳朵形状,放入沸水中煮之。捞起后,入配有虾仁、干贝、鸡肉丝、火腿丝、香菇、笋丁、菜叶与葱、姜等调料的鸡汤中,煮熟后,盛入碗中,再浇以熟鸡油而成。因汤中浮起之面丁细薄小如猫耳朵,故而得名。

小笼包

南京小笼包.吃小笼包讲究汤汁,做的时候要把高汤凝成透明的固体胶质,切碎了拌在里面,热气一蒸,就全化成了汤水。好的小笼包皮薄如纸,提来提去还不带破的。小心翼翼地提出来,放在醋碗里,对准上面一吸,鲜美的汤汁就进了肚了。

汤包

是一种包子,但是里面是有汤的,它和小笼包的区别在于,汤包比小笼包稍大,而且更注重汤的味道,江苏蟹黄汤包最有特色,不但制作绝,而且吃法奇。蟹黄汤包的汤是包在皮里面的,制作工序较繁,有三十几道之多,其历史悠久. 蒸熟的汤包雪白晶莹,皮薄如纸,几近透明,稍一动弹,便可看见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使人感到一种吹弹即破的柔嫩。

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汤是用大骨、老母鸡、云南宣威火腿经长时间熬煮而成的具有浓郁鲜香味的一类高汤.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营养非常丰富,常常令中外食客赞不绝口。过桥米线集中地体现了滇菜而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虾饺

是广东茶楼、酒家的传统美点。广东人饮茶,少不了来一笼虾饺。上乘的虾饺,皮白如雪,薄如纸,半透明,内馅隐约可见,吃起来爽滑清鲜,美味诱人,深受海内外食客赞誉。

煎堆

海南风味小吃,一种油炸米制品。色泽金黄,外形浑圆中空,口感芳香酥脆体积膨大滚圆,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连,馅又香甜可口。食用时,须用剪刀剪成小块或用手掰破分片。

蛎饼

福州传统风小吃。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可单独食用。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做早点下粥小菜,特别是蛎饼配吃鼎边糊,一干一稀,风味佳美。

著名地方风味

北京烤鸭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从金陵(南京)王府膳房流传出來的.此烤鸭以北京填鸭为原料,经烤后,色如枣红,鲜艳油亮,皮脆肉嫩,味美适口,别有奇香,久吃不腻,营养丰富.北京烤鸭可分为“焖炉烤鸭”和“挂炉烤鸭”两种,所使用的原料和处理鸭子的方法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烤制方法:“焖炉烤鸭”是以秫秸为燃料,先将烤炉的烤墙烤热,然后将鸭子放入炉内,关闭炉门,完全通过炉墙的热度和灼热的柴灰将鸭焖熟,具有肉质细嫩的特点。“挂炉烤鸭”则是以果木为燃料,在特制的烤炉中明火烤制而成,具有味道香美,表皮酥脆的特点。吃法有很多种,一般是将烤鸭切成片状,配以甜面酱、葱白和黄瓜条,并用特制的薄饼卷着吃。也可以用酱油和蒜泥拌匀,同鸭肉一起卷着吃。还有用空心芝麻烧饼夹烤鸭肉的吃法。剔净肉的鸭骨架还可熬汤,使食客可以同时品尝到鸭的两种烹饪方法。

金华火腿

我国有三大著名火腿,這就是云南的"云腿"、江苏如皋的"北腿"和浙江的"南腿".其中"南腿"即金华火腿,历史最久,风味特殊,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於世.据史载,制火腿始於南宋,传说大將宗泽是火腿业的祖师.当年宗泽家乡义乌的农民宰猪腌装咸腿慰劳抗金將士,將士們亲切地称之为"家乡肉"."家乡肉"便是火腿的前身.后來宗泽把"家乡肉"进贡皇上,宋高宗见肉色鲜红似火,就命名为火腿.另有一说,火腿初期的腌制,要用文火烤干腿身,故名.习惯說:"金华火腿产东阳,东阳火腿出上蒋".东阳是金华火腿的主要产地,其中尤以上蒋村的"蒋腿"为最佳品.它是一个叫蒋雪舫的人制作成功的.金华火腿质量好,还因采用了全国著名的良种猪——金华"两头乌"作原料.

和县炸麻雀和符离集烧鸡

安徽和县的炸麻雀,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捕入冬肥雀宰杀,油炸后装入罐内用麻油浸泡封好,可百日不变质.地处京沪铁路的安徽符离集烧鸡取德州扒鸡之技,又融自家13味中药配料,成为独具一格的烧鸡.

谭家菜

這是独具家庭风味的佳肴,在北京地区流传了100多年.谭家菜出自清末官僚谭宗浚家(广东人).谭氏父子在吃上下功夫,高价聘名厨來家掌匀,將南方粤菜与北京菜成功结合,自成一帮,声誉超过正式饭馆.当时流传着"戏界无腔不学谭(谭叫天),食界无口不夸谭(谭家菜)"的话.现北京饭店专辟谭家菜风味.

举报|回复

第四节、名菜名吃典故

                    羲之三吃

王羲之是书法家,也是一位美食家。他一生的功名成就与吃有很大关系。这里仅说他的三次吃。一次吃,使他成为知名人士。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是宰相。王导带他去谒见尚书。尚书知道王羲之很有才学,刮目相待。当时的人很重视吃牛心炙,说吃了可以补心。在座的人还未动箸,尚书便亲自挟牛心炙给王羲之吃。同席的客人也就都十分看重他,知道他很有才学,从此成为当地知名人士。二次吃,使他成为太尉的女婿。晋太尉郗鉴想选女婿。他知道王导门下几个儿子都是俊才,欲选一个做他的快婿。王导几个儿子都准备迎接挑选,唯有王羲之未加打扮。选婿的人来了,只见王羲之敞坐在床上吃胡饼。选婿的人回去如实禀报了郗鉴。郗鉴听后高兴地说:“此正吾佳婿也!”王羲之便成为郗鉴太尉的女婿。成语“东床袒腹”的典故就出于此。三次吃,使他的书法更趋成熟。他因特别喜爱鹅,常常观灿陟的行走姿态,并将此与书法结合起来,水平便日趋成熟。会稽有孤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弭日。山阴有一道士,为求写道德经,当举群鹅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之而归,甚以为乐。

 

“肥王鱼豆腐”的由来

在淮水之滨,有一深不见底的黑龙潭。该潭所产名贵肥王鱼,它成菜后具有鲜、嫩、滑、爽四大特点。清蒸、白煮、红烧、片炒无不美妙。尤其是清蒸做汤。肉质似豆腐般的细嫩,汁如鸡汤般的鲜美,为筵席上之珍品。

淮南王刘安,一日出巡到黑龙潭,适逢当地佟财主纳妾,把他请到家中,盛宴款待。席上满桌鸡、鸭、肉、蛋,可刘安偏爱吃鲜嫩清香的八公山豆腐,财主一时为难,正在此时,有人报献豆腐,刘安命人端上,一尝,连声叫好:“美味!美味!”吩咐赏银,渔翁不要,诉说了他女儿被佟财主霸占的冤情。刘安令佟放出该女,见她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刘安一怒之下,喝令下左右把财主投入黑龙潭喂鱼。当地群众为纪念刘安为政清廉,就把此菜叫做“奶汁肥王鱼”。

诸葛菜

诸葛“卧龙”,受托孤重任,力辅后主,出兵伐魏。蜀中虽号称天府之国,却经不起连年征战;加之蜀军屡出祁山,蜀道艰难,军粮常常供应不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诸葛亮想出军中自种芜菁的办法。他根据在隆中务农时的经验,命令兵士每到一地就广种芜菁,以此补充军食。兵士们依令行事,不久便在行军路途附近大面积种植芜菁,暂缓解了军粮供需的矛盾。蜀军离去后,所种的芜菁并没有浪费,当地人民普遍采食,称之为“诸葛菜”。

李白与翰林鸡

“翰林鸡”,是楚北安陆市太白酒楼烹制的系列太白菜肴之一,此肴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职之意。其制作系用整鸡首先腌渍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后去骨切块,上盘整理成原鸡形。另以蛋黄糕雕刻“翰林鸡”三字,置鸡首前,并以鸡汤、磨菇入味和以若干小虾球点缀,经复蒸烹制成。可谓制工精细,造型生动,形神兼备,质佳味美。

据有关史籍记载,李白平素嗜酒佐食之物,最喜食鸡、鸭、鹅、鱼及蔬果菜肴,也吃牛、羊肉和野味精,唯独不食猪肉。友人素知诗人生活癖好,故常以鸡、鸭、鹅等做菜佐酒助兴。在众多酒肴中,而李白尤对“烹鸡”最感兴趣。曾做诗曰:“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童嘻笑牵人衣”。由此流露出诗人功名即在眼前,兴高采烈,志得意满,而痛饮白酒,笑尝烹鸡的得意情景,不久李白便入京任翰林职。传说“翰林鸡”一菜,就是友人为钦佩诗人才华而精心制作的佐酒佳肴之一。因诗人李白素喜食烹鸡,故后人便呼之为“翰林鸡”,缘出于此。

 

程咬金与金华酥饼

在浙江金华,与金华火腿齐名的当推金华酥饼,金华酥饼形如蟹壳,色泽金黄,馅心有白糖、火腿、干菜等多种。相传,当年唐代开国功臣程咬金迫于生活,在金华开了一个做面的小摊。一次面饼做得太多,程咬金就将面饼放在炉头过夜。谁知面饼经过一夜烘烤,馅子里肥肉油外浸,晶莹闪光,变成黄的外壳,吃起来可口酥脆,满嘴余香,顾客吃了赞不绝口。这饼逐渐发展成为如今远近闻名的“ 金华酥饼”。

 

范仲淹吃粥

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改革思想家、词人,留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范仲淹年轻时,由于家境清贫,上不起学,就一个人跑到一个僧舍中去读书。每天晚上,他用米煮一盆稀粥,等到第二天早晨凝固成块,然后用刀子划为四部分,早晚各取两块做主食。没有菜,他就切上几根野菜茎,加点盐凑合着吃。

后来有个南京留守的儿子,看到范仲淹每天吃两次稀粥充饥,很受感动,便告知了父亲。这位留守就让儿子送些饭菜给范仲淹。后来留守的儿子发现范仲淹并没有吃,饭莱都放坏了,便得不高兴地问为何不吃?范仲淹诚恳地答谢:“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因我平时吃稀饭已成习惯,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这些佳肴,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 。之后,他依旧以稀粥当饭。终于学问过人,倍受世人的称赞。

袁枚为豆腐三折腰

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文学家、任沭阳知县的袁枚,有一回在海州一位名士的酒宴桌上,看到一道菜是用芙蓉花烹制的豆腐。这豆腐制作得非同一般,色若白雪,嫩像凉粉,香如菊花,细腻似凝脂,透着一股热腾腾的清嫩鲜美味,看了惹人眼馋,闻了令人流口水,袁枚夹了一块,细细品味之后,抹了满意的嘴巴,离席径往豆腐店,笑嗬嗬地向主人请教制法。店主是位年老赋闲在家的官吏,见这样一位名闻遐迩的大文人、县官屈尊登门求教,是自已难得的一种荣耀,就成心摆摆架子,想把这荣耀再辉煌一番,于是笑道“俗语说得好:一技在身,赛过千金。这制法岂能轻易传人?”笃诚的袁枚听了信以为真,略一思考,似乎明白了什么,说:“你是要银子?请开个价。”

店主见一副诚恳而又急吼吼的样子,就故意开个玩笑道:“这是金不换呐!”袁枚见店主执意不肯,知道这尊菩萨难敬,心思发急,嘴里嘟囔着:“怎么办呢?”店主一本正经地说:“陶渊明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请问你肯不肯为这豆腐而三折腰?”袁枚是个爽快人,向来又以不耻下问出名,听了店主的话,不愠不怒,毕恭毕敬地向这位自己年长一倍的老人弯腰三鞠躬。店主见他居然俯首施礼,屈尊求教,一面歉疚地说“ 折杀我也,折杀我也。”一面赶忙频频答礼。然后,竹筒倒豆子一般将制法全教给了他。后来这位名诗人、美食家在编撰《随园食单》时,特意把这一种新制法收录书中,使之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享此口福.

福建名菜“炒西施舌”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从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文蜊(即蛤蜊),大家都说这是西施的舌头,所以称它为“西施舌”,这是个多么艳丽的名字!“西施舌 ”是沿海食品文蜊的一个品种,属瓣鳃软体动物,双壳贝类。它肉质软嫩,汆、炒、拌、炖,其鲜美的味道都令人难忘。

陆游与美食

人们都知道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还记述了当时吴中(今苏州)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其中有不少是对于饮食的独到见解。陆游的烹饪技艺很高,常常亲自下厨掌勺,一次,他就地取材,用竹笋、蕨菜和野鸡等物,烹制出一桌丰盛的宴席,吃得宾客们“扪腹便便”,赞美不已。他对自己做的葱油面也很自豪,认为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苏陀”(油酥)媲美。他还用白菜、萝卜、山芋、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甜羹,江浙一带居民争相仿效。

陆游在《洞庭春色》一诗中说,有“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陆游在诗中称赞的这些菜肴,在当时确实都是名菜。

赵州桥与“雪桥八仙”

河北石家庄有一道风格别致的菜肴棗雪桥八仙,它的制作方法是:将六只鸡蛋的蛋清打成飞糊,抹成单孔大桥形状,桥两头用黄瓜或冬瓜作为桥柱,装笼使之定型。同时,将赵县雪花梨和桔子、萝卜去皮核上笼蒸熟,取出摆在大盘内,将蒸好定型的大桥横置其上。樱桃、青梅、桂元肉、葡萄干、银耳分别点缀在大桥上下,最后将熬好的汤汁浇在桥上即成。此菜景中有味,口味纯甜,且具有多种水果的香味。赵州桥是我国造桥史上的杰作,由隋代的工匠李春主持建成,是著名的华北四宝之一。但在民间传说中,认为此桥是巧匠鲁班所建。说是1300多年前,鲁班的决心感动了天宫中的玉皇大帝,就派了“天工”、“神役”下来帮忙,在大家的齐心合力之下,只用了一夜的时间,雄伟壮观的赵州桥便横跨于交水之上了。

这个速度真是太惊人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约请了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一同来到了赵州桥,张果老倒骑着那只仙驴,柴荣推着小车,赵匡胤拉着车绳,三人缓步走上桥头。由于张果老背上的褡裢里装着日月星辰,柴荣和赵匡胤的小车上载着五岳名山,所以压得桥身晃动不已。鲁班见状,从桥上纵身跳入水中,举起一只手来,托住了桥,赵州桥这才稳定下来。张果老们安然过了桥,对这桥的坚固、美观惊叹不已,这才相信了鲁班确是鬼斧神工,技艺不凡。所以直到今天,赵州桥的桥面上,还清晰地留着据说是张果老仙驴的驴蹄印和柴荣、赵匡胤小车的车道沟。这则千古佳话,至今犹在到处传诵。人们品尝“雪桥八仙”这道菜,不仅可以从中得到美美的口味享受,还可以产生不少动人的联想.

贵妃鸡翅

历代皇帝的正妻称皇后。而皇帝众多侧室的称号档次繁多,而且不同朝代有不同叫法。贵妃实际上就是皇帝侧室的一种称号,但是这种称号并不是与皇帝这种称号同步产生的。据考,贵妃这种称号,南朝来武帝刘格时始置,位仅次于皇后,自此至清多沿置。对于刘格当年封的第一个贵妃,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再去理会她,可现在一提起贵妃二字,恐怕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唐玄宗年间封的杨贵妃。毋庸置疑,杨贵妃是我国古代贵妃中最著名的一位。杨贵妃爱吃鸡翅。前面提到,杨玉环被封为贵妃后,曾一度失宠,京剧艺术家据此演义则《贵妃醉酒》这出戏、该剧主要是表现杨玉环在宫内备受宠幸,偶尔尼疏,在百花亭独饮。不觉沉醉而哀怨自伤、后来,有四师受到这些事情的启发,创制了“贵妃鸡翅”一菜.此案是用葡萄酒切鸡翅团呈玫瑰色,具有贵妃醉酒之色韵,巨翅善飞,飞与妃音喻,故得名。

 

举案齐眉

梁鸿少时偶然烧了别人的财物,就以所有的猪来赔偿。那人嫌少,他又以身作抵,朝夕为之干活。邻居们责备这受灾之人不该如此苛刻,受灾之人便又把猪都还给了他,梁鸿没有接受,独自回家去了。人们仰慕梁鸿的品格高尚,都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他都拒绝了。同县孟氏之女孟光,深知他的心意,表示愿与他一起躬耕织布。梁鸿得知后,便娶孟光为妻,以耕织为业,闲暇时吟咏诗书,弹琴自娱。后来,他们为了避祸,投靠了皋伯通,住在他家的廊庑之下。为了生活,梁鸿每日要为皋伯通舂米,舂米归来,孟光也立即把饭菜做好,用碗盛着放在托盘上,然后恭敬地低着头,走到梁鸿面前,将托盘举高至额眉处,请梁鸿用餐。一天,这情景被皋伯通看见了,心想:“一个做工的佣人能够使妻子如此尊敬,一定不是平凡之人。”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皋伯通确信自己的判断,便腾出一间房子请梁鸿夫未婚妻居住,并结为至友。孟光举案齐眉的贤惠之举,成为一段佳话,还被编为戏曲《举案齐眉》,赞叹夫妻间相敬有礼。

  第五节、茶文化

  

中国十大名茶

茶名传说

  

            泡茶技法与茶艺

 

  

      

第六节、酒文化

 

第六节、筷子

    第七节、

第八节、饮食礼仪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传统文化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