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

作者:微博来源:人民日报 2014-10-15

http://bbs.tianya.cn/post-free-1448216-1.shtml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 ”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著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http://bbs.tianya.cn/post-free-1448216-1.shtml

 

【社会责任之永乐帝封翰林的启示】

明朝永乐年间,有一名叫崔芸的考生赴京应试。只因他家境贫寒,没有银钱给主考大人送礼,被借故赶出了考场。崔芸明知官场有弊,只好含愤心中。可他身无分文,寸步难行,无奈流落街头,乞讨度日。

一日,久雨放晴,天空现出五光十色的彩虹。永乐皇帝一时兴至,要到郊外一游。他端坐马上,文武百官前呼后拥出了城门。郊外那红花绿柳、莺歌燕舞的景色令他陶醉,一时诗兴大发,随口吟道:

“谁挂青丝现两条,和云和雨系天腰。”

吟罢,永乐皇帝一时想不出后两句。他示意文武大臣,哪个能把后两句续出。等了片刻,却见左右面面相觑,抓耳挠腮,竟无一人续得出来。永乐皇帝向众臣扫了一眼,说道“不想你们竟是如此无用。”

永乐皇帝正在不悦,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人接着吟道:

“玉皇知有銮舆出,万里长空架彩桥。”

永乐皇帝听后,还没等看清是谁,便连连称赞道“续得好,续得好,真乃绝妙好词!”文武百官听到有人答对,个个张目视之,只见吟诗之人是一个二十来岁的书生。此人虽说衣着破旧,面貌却长得清秀端庄。没等永乐皇帝开口,一个大臣便走到崔芸面前呵斥道“你这后生好生大胆,竟敢同万岁吟诗答对,灭天子及众臣的威风!此地岂能容你这般无礼!来人,将他拿下问罪!”御林军正想上前捆绑崔芸,永乐皇帝忙说“且慢,将那个吟诗书生宣来,我要问话。”

崔芸在回答皇帝问话的时候,将他在官场的遭遇也上奏了皇帝。永乐皇帝听了崔芸之言,才知科场之风如此污浊,不禁心中大怒。他本想传旨拿主考官问罪,但转念一想,这个书生是不是一时侥幸对出两句诗来,至于腹中才华究竟如何尚不知晓,不如暂把他带回宫去,待我慢慢考他,便知分晓。

第二天晚上,永乐皇帝将主考大人宣来,让他与崔芸同在宫内看戏。只因来京应试的举子太多,主考大人哪里还认得崔芸。当戏唱到热闹之处,永乐皇帝故意吟道:

“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崔芸随口吟道:“君乐臣乐永乐万年。”永乐皇帝大喜,随即又哼出一句:“扶铁拐乘清风欣赏千山万水。”崔芸马上对出:“推纱窗移明月静观碧海青天。”永乐皇帝听了龙颜大开,连声称道“对得好,对得好!”

他故意问主考大人道“卿,你看呢?”主考大人哪里懂得诗中之意,听永乐皇帝问他,不觉面红耳赤,支支吾吾答道“好词,好词!”

此时,主考大人已认出这个才思敏捷的年轻人,就是被他赶出考场的人,没想到他竟同万岁认识,平起平坐、吟诗出对。一旦他将此事告知万岁,定遭杀身之祸,想到这儿,不由胆战心惊。

永乐皇帝早把这些看在眼里,但他却不露声色。他为了拭探这个书生究竟有多高的才华,便吟出他认为最难答对的绝句:“收二川摆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想酬三顾。”

永乐皇帝用十个数字,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可谓构想绝妙。永乐皇帝看了一下崔芸,崔芸心领神会,略加沉思,即对出下联:“太甲放盘庚迁丙夭乙亡辛勤建业戊已丁生金阙癸从岂知拜壬宫。”

永乐皇帝没想到崔芸竟能运用十个天干说出殷商兴亡的全过程,可谓用字工整,寓意深刻,不禁连连夸奖道“奇才、奇才,真乃旷世奇才!”他又看了主考官一眼,不禁怒气上升,大声怒斥道“大胆的奴才,你身为国家之重臣,应为社稷选拔栋梁之材,而你却不任人唯贤,竟敢徇私枉法,负孤王之重任,要你这个奴才何用!”当即传下圣旨:“为振国法,将他革职下监,等候发落!”

第二天早朝,永乐皇帝当着文武百官之面,传下圣旨:“崔芸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畏权贵,是我社稷之栋梁,特官封二品翰林学士,即日进文华殿编修《永乐大典》。”


  【社会责任之赵太后的眼界和心胸】

战国后期,赵国的孝成王赵丹即位之初,赵、齐两国派出使者,商量对付秦国,缔结同盟的事。齐国知道年老的皇太后赵威后对孝成王不放心,常常自己出面处理朝政,所以齐国使者干脆直接晋见赵威后。

齐使向赵威后施礼后,递上齐襄王致赵王的函件,赵太后接过去看也没看就随放在案几上,然后问使者:“齐国今年庄稼收成如何?百姓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最后才问:“齐王安好吧?”使者见赵太后不看齐王函件,问话时又将齐王放在最后,以为赵太后轻视齐国,有意使自己难堪;或是不谙礼节,处置不当。他很不高兴地闷声发问:“臣奉齐王的命令出使赵国,晋见太后。首先代表齐王向赵国最尊贵的人太后您致意,然后再通报具体事务。可太后为何不先问候我齐国地位最尊贵的国君,反而先询问寻常的农业收成和低贱的百姓。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太后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说:“诸位使者,如果没有农业收成,百姓靠什么生存?如果没有低贱的百姓,又哪来尊贵的国君呢?收成、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我刚才的询问正是先本后末呀。”不少人是弃本逐末,而赵威后深知孰贵孰贱,何轻何重,她的问话句句在理,所以使得齐使听了,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

赵太后接着问:“贵国有位隐士叫钟离子安好吗?”使者说:“听说还好。”太后说:“这么说,他至今还是个布衣平民?”使者说:“是的。”太后说:“我听说钟离子在民间,竭尽全力帮助穷苦人,使他们得到急需的粮食和衣服。钟离子这样做是在帮助贵国国君哺育他的人民,这样的忠臣,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仍不重用呢?”太后又问:“贵国的大贤士叶阳子近况如何?”使者说:“没听说他有什么变故。”太后说:“我对叶阳子的为人十分敬佩。他照顾鳏寡老人,抚恤不幸的家庭,救济穷人。叶阳子这样做,也是在帮助贵国国君安抚他的人民,这样的贤臣,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也不起用?”太后又问:“ 贵国的孝女北宫氏现在怎样?”使者说:“好像仍在家中侍奉父母。”

太后说:“北宫氏是个独生女,她恪尽孝道,奉养父母,牺牲自己,立誓不嫁。这样的孝女,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都不加以表彰?”赵太后最后还问:“贵国那位狂诞不经的于陵子仲还活着吧?”使者说:“是的。”太后说:“我对他的为人十分痛恨。他不愿做国君的臣子,拒绝与慕名而来的诸侯和贵族交往,甚至连自己的家庭都弃之不顾。这样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人绝非人才,而是害群之马,贵国国君为何至今也没处罚他?”

使者没有想到自己几句话引起太后这么多的追问。他原来自恃齐国比赵国强盛,不觉有些目中无人,太后这一连串的提问,问得他心中直发虚,不待他开口答辩,赵威后就作出了结论。赵威后毫不客气地批评齐襄王说:“贵国国君,不能使用忠臣、贤士,不能提倡孝道,不能处置乱民。这样的国君,怎么能治理齐国,做个人民的好君主?”

这时,使者对赵威后高远的见识已十分佩服,轻视之心一扫而空。他郑重地向赵威后认错说:“臣愚昧,刚才冒犯了您。听了您的一席话,胜似我苦读数年书。我要把您的话带给齐王,齐国将永远感激您!”赵威后这番话是对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观点的一种发挥。凡是能够认识到民贵君轻的道理,能够关心民众的疾苦,为政也比较清廉的君主和大臣,都可以算作是明主、贤君。

 

【第一等学问:临事肯替别人想】

古人言:“临事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学问有深有浅,常人多半以学历的高低,来论学问的渊浅,再不就是以背了多少本书,看过多少本注,来断高下,至于能将学问汇到做人处事上,则非一般人眼力所能辨识。替别人想,正是仁心的表现。仁字,说文解为:“亲也,从人二。”二,即是厚之象,意即厚以待人之意。“二”又像天地,因为“仁”是天地生物之心,凡是人能赞天地化育的,就称作仁人。

昔日,范文正公在开封任职时,曾命他的儿子纯仁,将五百斛麦子,解往姑苏,纯仁在路途中遇见父亲的故友石曼卿先生。当时曼卿先生十分落魄,家中有丧事,三年尚未埋葬,纯仁知道了,马上将麦子所卖得的钱,全部接济石曼卿。后来又听说曼卿还有两位女儿,因家贫未嫁,便将运麦的船也送给了他。当纯仁返回开封后,告诉父亲说:“在丹阳遇见了石曼卿先生,他有丧,三年未葬,又有二女未嫁,卖麦所得的钱,全帮助了他,还不够。”文正公就说:“何不连船也给他呢?”纯仁回答:“船也给他了。”

这真是父子同心啊!纯仁先生果然不负父亲取名“纯仁”的厚望。

这千古的佳话,听千百回也不觉无味,范氏父子博施济众,处处替别人设想的仁风,风行千载,令人赞叹!而佛的德号,又名 “仁尊”,正因为仁是德之光;植物的“核仁”,只要种植于地,就会再长出新的生命;天下最吉祥的鸟—凤凰,亦名“仁鸟”。所以能够行仁,必定最有德,最有生机,且最为吉祥的,那么仁行便自然是天下第一等学问了。

 


 【诚实守信的宴殊】

宴殊是宋朝的大官。他从小就诚实守信,自己说过的话一定会做到。一次宴殊随着大人进京赶考。考试的题目是诗、词、歌赋、各以为官之道来写。宴殊看了题目后,知道这是自己平时练习过的题目,心想:如果这样做了,自己一定是状元了,但不能显示出自己的真才实学。所以他对考官说:“考官大人,这是我平时练习过的题目,我已经写得非常好了,当地的县官也说他写不到这么好。要是我这样写了,就不能把我的知识和本领显示出来,所以我要求换题目。”

考官听了,非常吃惊的说:“既然这是你练习过的题目。你应该好好珍惜才对,我只好启奏皇上,再行定夺。”皇上知道了,也很吃惊,就对宴殊说:“你如果另外考试,要是写不好,那你不伤心吗?”宴殊说:“假如我考不好,那只能怪我知识太浅薄,本领太低微了,我无话可说,不会伤心的。”皇上听了宴殊的一番话,被他诚实的精神感动了,就另外出了考题给宴殊做。宴殊把这套题做得非常好,皇上把他封为刑部侍郎,最后做了丞相。皇上让文武百官向宴殊学习。宴殊就成了当时天下人的榜样。

 

 【杜暹西域埋金】

杜暹,唐朝人。唐玄宗时任监察御史。这年,杜暹奉命出使西域。他沿着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穿过大漠,越过雪山,来到一个叫突骑施王见唐使到来,以国礼相迎,以国宴相待。宴后,突骑施王说:“敝国贫小,无以相赠;区区之金,敬请笑纳!”杜暹谢绝说:“贵国乃礼仪之邦,国君之厚意臣心领了;然唐朝使者,不能苟私!”突骑施王执意要给,杜暹只得收下,并以厚礼回赠。晚上,杜暹对手下人说:“我们身在异国,不宜过分执拗。如若不收,对于我们,是维护国家尊严;而对他们,会认为是不友好。只有礼退,才是万全之策!”于是,命手下人把金子埋在所住帐篷旁边。

几天后,杜暹回国。一出国境,他立即写一封信,给突骑施王捎去。信上说:“此次出使,受到贵国热情招待,不胜感激。然使者与金无缘,已将所赠之金埋在所住帐篷旁边。”突骑施王看罢,很是吃惊。一面派人把金子挖出,一面携厚礼,越过沙漠,去追赶杜暹。杜暹已经走远,突骑施人只得遗憾而归。从此,唐朝使者埋金拒厚礼的故事,便在西域各国传扬开来。西域各国,纷纷与唐朝建立友好往来关系,唐朝国威远播。

 


  【清正廉洁】

三国时,胡质在魏国任州郡长官近三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而已。对他的廉洁操守,人人称道。胡质在荆州任刺史时,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儿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时,胡质拿出一匹绢给他,让他路上做盘缠。胡威跪在父亲面前说:“爹爹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说:“吾儿不必怀疑,此绢是我的俸禄所余。” 胡威谢过父亲的赏赐,遂骑驴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时都是自己放驴,自己砍柴做饭。

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绩卓著,清名遐迩。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了他。晋武帝谈起当年胡质的生平事迹赞叹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亲比起来怎样?”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晋武帝问:“为什么呢?”胡威说:“臣父清廉惟恐人家知道,臣清廉惟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古人见面礼仪】

古代人们相互见面时,有许多不相同的的礼节。

揖: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

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周礼》中作“空首”;也作“拜首”。

再拜: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过去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跪而头触地作较长时间停留为稽首。“稽 ”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头在地必须停留一段时间。稽首是最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古代礼仪用语】

冠礼 古代表示男子已届成年的一种礼节仪式。《礼记》上说男子二十岁加冠。“冠”即“加冠”,届时将筮日筮宾,行冠礼,以示隆重。  

笄礼 古代贵族女子表示已届成年的一种礼节仪式。贵族女子15岁行笄礼,结发加笄(笄为发髻上插的簪子),取字,并可许嫁。古书说的“及笄”、“笄年”、“字人”皆指女子以成年许嫁。将近成年者则称“未字”、“待字”等。

筮日 古人举行礼仪选择吉日的占卜方式。用蓍草占卦为筮,用龟壳占卦为卜。

筮宾 古人举行礼仪选择合适主事人的一种占卜方式。

聘礼 先秦列国诸侯相互聘问所遵循的礼仪。其主要仪节是郊劳(主国要员都郊迎来使)、聘享(在宗庙内的迎祭仪式)、私觌、飨宾(宴请来使)、馆宾、赠贿(使者临行,主国赠礼品)。后虽变化各异,但亦基本沿用,多用于外交。

六礼 古代婚姻礼仪,即六道手续,称为“六礼”。据《仪礼.士昏礼》载,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请期(男家备礼告女家以商定期)、亲迎。

九宾 亦称“九宾之礼”,为古代宾礼中最隆重的礼仪,主国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迎上殿。《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三拜 古代拜制沿革复杂。一般地说,长跪、弯腰、垂首至地为“拜”。拜时头低垂触地,并略作停留,称为“稽首”,或称“叩首”,俗称“磕头”。古时常礼为两拜稽首,称为“再拜”。有时以示尊重或诚意,则变常礼为三拜稽首,称为“三拜”。

丧礼 古称“凶礼”,安葬死者前后的殓殡奠馔和拜踊哭泣的礼节。

酹 古代祭奠或设誓的一种仪式。作法是把酒洒在地上。

【如何跪坐】

前据后恭古汉族是佩剑的,佩剑的士要时刻保持警戒状态.所以坐下来前,先单独弯曲左腿,因为剑在左面,突然拔剑的时候,不会划到左腿.成单腿跪姿态.随后再弯曲右腿,下膝盖距离一拳宽度,双手握拳,低在腰部.站起来的时候,反之,先起右腿,便于拔剑,再起左腿。这个是武人的坐法.

文人的坐法是先弯腰,成鞠躬姿态,身体重心降低,随后,双膝盖着地.坐后和女子一样,是双膝盖并拢,双手平压在前面.另外,平日起居,可以用前一种.但是祭祀,跪拜,必须用后一种.


 【名人礼仪故事: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名人礼仪故事:孟母教子以礼】

孟子年幼的时候,家住墓地附近。他就常到那里去玩耍,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些模仿成人送葬一类的游戏。孟母发现后,认为:这地方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就迁居到一个闹市的附近。可孟子在玩耍时,又学起小贩子沿街叫卖的事来。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的地方啊!”又迁居到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在玩耍时就学起祭祀、打躬作揖( yi)的礼仪来。孟母说:“这个地方可以让我儿子住了。”母子两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在母亲的督促下,孟子成了当地有声望的学者,也有了妻室。一次,妻子在屋里坐着休息,随意将两条腿叉开。孟子外出回来,一眼看见妻子这种姿势,转身去找母亲,气哼哼地要休妻。孟母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愣了,便问为什么,孟子回答说:“她坐着的时候把两腿叉开,像个什么样子。”孟母追问:“你怎么知道她坐着的时候是把两腿叉开的呢?”孟子回答说:“是我亲眼所见嘛!”

孟母严肃地教导他说“这不是你妻子没礼貌,而是你没礼貌。《礼记》上不是说了吗,进门时,先要问谁在里面;上堂时,要高声说话,给个知会;进屋时,眼睛应该往下看。这样可以使人在没有防备时,不至于措手不及。现在你到她休息的地方,进屋前也不说一声,她那样坐着让你看见了,这是你没有礼貌!”

听了母亲的明礼之教,孟子听了母亲的一番话,仔细品味自己的言行,感到很惭愧。他更加虚心求学,以礼仪规范自己,成为声望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处世之道:《济公活佛圣训》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争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 岂可人无得运时――急什么

人世难逢开口笑――苦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

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 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

赌博之人无下梢――耍什么 治家勤俭胜求人――奢什么

冤冤相报几时休――结什么 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么

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 虚言折尽平生福――谎什么

是非到底见分明――辩什么 谁能保得常无事――诮什么

穴在人心不在山――谋什么 欺人是祸饶人福――卜什么

寿自护生爱物增――杀什么  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处世之道:《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縠,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材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餧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传统文化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