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像一切人,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像他

作者:余笑忠来源:中华励志网 2008-09-02

天才像一切人,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像他创作七重奏的时候,青年贝多芬正堕入情网,他居然同时爱上了两位姑娘。为爱情而心驰神往的贝多芬写下了充满自信和欢乐的篇章。

在后人眼中,贝多芬的音乐是昭示和宣告—在革命和大变动的时代,朝向千百万人呐喊。他的斗争性格,他的探险者的勇气和毅力,乃至他的傲慢,都可以用来说明他的伟大。他像半神式的人物。梅纽因说:“我越想贝多芬就越觉得他像一位先知:永不屈从,义正词严,咄咄逼人,情真意切并严格自律。”

但这只是贝多芬的一个方面。当人们听了贝多芬的那些有神圣光环的力作之后,偶尔留意一下他的那些偶然得之的作品,就会发现贝多芬的另一面:这些作品不是里程碑式的、引领式的、格言式的,而是像回到岸边的水手那样,手执杯盏,在沙滩上静静地享受阳光或月光……

最近听的便是贝多芬的两首单簧管作品,其一是作品第11号,降B大调单簧管三重奏,这首作品因为末乐章引用了当时的流行歌曲《水手之歌》,故又称“水手之歌”三重奏。记得有位音乐好者专门做了一个拼盘,把贝多芬最精彩的慢板乐章集中在两张唱片上,第一个慢板乐章便是选自这首作品的第二乐章。这里的贝多芬确实容易让人联想到莫扎特,甚至会跟莫扎特相混淆。

不过,要在他的两首单簧管三重奏中挑出一段最动人的慢板的话,我更倾向于他的《降E大调三重奏》(作品38号)。这是作曲家本人根据他的另一首室内乐(为小提琴、中提琴、圆号、单簧管、大管、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的七重奏)改编而来的。创作七重奏的时候,青年贝多芬正堕入情网,他居然同时爱上了两位姑娘。为爱情而心驰神往的贝多芬写下了充满自信和欢乐的篇章。第一乐章反复出现的断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春风得意的神情。第二乐章的夜曲风格将先前的热烈化为纯净的祝福与感恩,这是从做梦的身体上幻化出的歌谣,能够让行色匆匆的人不由得放慢脚步……偶尔冒出来的质疑,则又令人联想到那个意识到自己患有耳疾的贝多芬,迎接命运挑战的贝多芬。这里充分展现了梅纽因所揭示的贝多芬“对沉默的运用”所产生的魅力:音符短暂休止,而律动或音乐的脉搏并没有消失,每每休止之后音乐再度进行时,会有奇妙无比的效果。

顺便说一句,我觉得,掌握了贝多芬“对沉默的运用”奥秘的钢琴家是俄罗斯钢琴大师李赫特,这是我在听了几个版本的贝多芬第19号钢琴奏鸣曲之后得出的结论。

德国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音乐评论家卡尔·达尔豪斯说过:“……完美可以堕落为毫无独创的无聊练习,而伟大可以蜕变为枯燥的畸形怪物。”所幸,伟大的贝多芬没有被他的早期楷模之完美所局限,也没有蜕变为与世隔绝的疯子。他丰沛的心灵告诉我们:天才像一切人,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像他。

点击显示

天天励志正能量

返回理想信念栏目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