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能让人乐天,还能让人谦虚。 中华勵志網 www.zhlzw.com
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所领导的湘军,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原本是败多胜少,但从咸丰八年起就开始改观,在攻克九江后更是气势如虹,正当他自信不久即能剿灭太平军时,却在三河之役里全军覆没,曾国华(曾国藩之弟)、李续宾等将帅皆阵亡。曾国藩受到严重的打击,事隔多年后,他在日记里说:“偶思咸丰八年四月葛睪山扶乩,即已预知有是年十月三河之败,温弟(指曾国华)之变。天下万事皆有前定,丝毫不能从人力强求,纷纷思虑亦何补邪?以后每日当从‘乐天知命’四字上用功,治事则日有恒课,治心则纯任天命。”
将战争的失败及士卒的惨死归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天命”,而非自己决策的错误,是典型的“自利性归因”,可以减少罪恶感,让自己心情好一点。所谓“乐天知命”,其实是“知命”而后让人“乐天”,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会相信命运的原因,因为它对心灵的创伤具有很大的抚慰作用。
不过曾国藩的相信天命有比这更深刻的意义。多数人虽然会将自己的失败或不幸归于不可控因素(天命即是其中之一),但却喜欢将自己的成功归于可控因素(自己的努力、选择等),这种“自利性归因”当然也是为了增加自尊,但曾国藩在提到自己的成功时,依然相信有天命的因素,早年他从“赐同进士”出身在短短十余年间官至二品(侍郎),在官场上可说是平步青云,但他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优秀,而同样将之归于天命。他在给陈源兖的信中说:“不特仆不自意其速化至此,即知好三数人亦未敢为此不近情之称许。可见命数有定。”也许这是曾国藩在他人面前所做的谦虚之辞,但这种谦虚不仅会让人觉得修养好,而且就像实验所显示的,将自己的成功归于不可控或外在因素(也就是不自我炫耀),还能减少他人的忌妒,而让人更加喜欢与尊重你。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 大成功者曾国藩的修身与治国 ★曾国藩人生哲理名言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