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达·芬奇画鸡蛋——多角度观察法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画家。他的名画《蒙娜丽莎》的迷人的微笑,《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和众门徒的微妙的心理,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达•芬奇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画画,于是父亲就把他送到欧洲的艺术中心佛罗伦萨,拜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费罗基俄为师。
费罗基俄是个非常严格的老师,学习的第一天,他让达•芬奇画蛋。让他横着画,竖着画,正面画,反面画。
达•芬奇画了一天就厌倦了,但是老师却一直让他画蛋,画了一天又一天。
达•芬奇想:画蛋有什么技巧呢?于是向老师提出了疑问。
费罗基俄回答说:“要做一个伟大的画家,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画蛋就是锻炼你的基本功啊。你看,1000个蛋中没有2个蛋是完全一样的。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态也不一样。通过画蛋,你就能提高你的观察能力,就能发现每个蛋之间的微小的差别,就能锻炼你的手眼的协调,做到得心应手。”
达•芬奇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更加认真地学习画蛋,天天对着蛋画,努力将各种绘画技巧融于其中。
3年以后,达•芬奇的手仿佛有了感觉,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的意思你肯定知道。多角度的观察法就是对观察对象从不同的视角或角度进行观察的方法。事物的特性是众多的,不同角度和不同视角,看到的事物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老师眼里,你是个学习努力的好学生;在妈妈眼里,你是个礼貌懂事的好孩子;在小弟弟眼里,你就是一个勇敢、好强的大哥哥。由于这些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你,你呈现出来的形象就非常丰富多彩。
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他冒着似火的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是毫无知觉一样,仔细观察竹子在太阳下的情景。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并不打算离开,反而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认真观察带水珠的竹子。经过多角度的观察,文与可终于彻底了解了竹子,并画出了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多角度观察在想问题、写文章时都是非常重要的。如古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运用的也是多角度观察法。
学会从多角度来观察同一个问题有利于全面分析一个问题。比如,许多老师习惯于用学生在考试时的分数来评价该学生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这其实是偏面的。正确的评价应该是根据该学生的成绩、表现、态度、品行等各方面进行。
多角度观察法可以近看,可以远眺,可以仰视,也可以平视,可以做到点面结合,全面了解事物或现象。例如,观察长城时,近看像城楼,远眺像巨龙,俯视像蜿蜒的道路。只有全面观察长城,对长城才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多角度观察也可以是辩证地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如动态和静态,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动”与“静”是一对冤家。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一次,“静”对“动”说:“你怎么老跟着我?让我独自呆一会儿不行吗?”“动”回答:“那怎么行!没有我,人家怎么能认出你来?”“静”不服气地说:“你举例说说。”“动 ”说:“古人笔下有这么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果不写‘蝉噪’、‘鸟鸣’的动态,怎么能知道‘林静’‘山更幽’呢?还有……”“得了,得了!这么说,我俩是形影不离呀!” 。事实上正是如此,动静是结合的,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辩证地观察。
【练一练】
1、小游戏:这个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先戴上红色的眼镜来看,你会发现,眼前顿时充满了红色的东西,红色的脸庞、红色的天空、红色的海洋……
再戴上蓝色的眼镜来看,你会发现,眼前的东西全都变化了蓝色……
如果再换成黑色的眼镜,那么,眼前又是一片黑色了。
这说明了什么呢?
【名人名言】
法国学者查铁尔说,你在做事时如果只有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最危险的。
天天励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