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三点半,为期两天的本年度苏州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工作结束。与一些报名者爆棚的岗位相比,也有个别岗位吃了“鸭蛋”。苏州市人事局综合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认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都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适可而止消费人才。
临近报名结束,已在苏州一家大型通信企业工作两年的李先生匆匆赶来,他想报考的岗位是苏州市社保信息中心硬件维护岗位。由于这个职位只要求大专理工科类,报名者很多,李先生担心自己考不上,不过毕竟是一次机会,他想试试看,因为他认为事业单位肯定比企业稳定,收入会高一些。抱着与李先生同样想法的报考者不在少数。据苏州市人事局负责统计A类岗位的陈先生介绍说,由于A类行政管理岗位的要求普遍不高,26个岗位吸引了370多名报考者,尤其突出的是男性报考者达到216名。
一些不限专业、大专以上要求的岗位特别受欢迎,说明事业单位对专业技术类人才的供需矛盾依旧紧张。苏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蔡校长向记者证实,该校想招模具和数控专业的教师各一名,真是一将难求。他们寄希望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企业人员能投考该校,但发现这样的人才实在很少。蔡校长说,本来他们想通过这次招聘补充一两名骨干教师的,但相对于众多的应届生求职者,他们更看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目前他们已经把学历等要求放到本科水平,但招聘效果还是不理想。
吃“鸭蛋”的苏州市体育总会秘书处体育社团管理一职,招聘要求为“研究生、经济管理或计算机”,结果无一人应聘。针对这种情况,苏州市人事局综合管理处处长王保强认为,对用人单位来讲,像运管、社保这样适用性强的岗位,就应该放低门槛,“撒网捕大鱼”,百里挑一招人才。而一些专业性强的岗位,用人单位也要科学设置招聘条件,搞得曲高和寡反而把人才挡在了门外。此外,他发现“马大哈”应聘者也不在少数,不看简章、不带原件、不带推荐表的应聘者往往盲目应聘,这种求职方式也降低了双方的对口程度。
编辑 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