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输在求职起跑线上

作者:asialll来源:中华励志网 2009-02-04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才能大大增加成功率,否则很容易导致失败。求职同样如此。在就业竞争异常残酷的今天,求职如同一场长跑比赛,许多人还没有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其实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最终失利也就在所难免了。

周明俊:假如时光可以重来

从去年11月到现在,在求职的路途上,我已经奔波好几个月了。撰写简历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资历是如此单薄:我有的,如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证书,人家都有;人家有的,如获奖证书、兼职工作经历和业绩等,我却没有。最闹心的是,我弄不清楚自己究竟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别人跑招聘会,我也跟着去,看人家投简历,也跟着投,但给我复试消息的却寥寥无几。好不容易得来的求职面试机会,我也把握不住。

比如,在金城贸易集团的求职面试中,考官问我应聘的具体岗位,我说“哪个都行”,他皱了皱眉头,又问我的英语口语水平如何,我先说“还可以”,但终究觉得底气不足,又补充了一句:“但还需要加强:”考官脸一沉,我的心也跟着一沉:吸取教训,去鸿源集团应聘时,我明确了岗位,就是招聘人数最多的业务员。考官问我:“假如一家客户要求撤回订早,作为业务员,你该怎么办?”天哪,我可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只能结结巴巴地挤出几句话来。不用说,这次我又失败了。

为什么这两个单位都拒我于门外?我不禁开始反省自己:三年多来,我为找工作做过什么准备呢?

学习、考试,参加社团,大二考四级,大三考六级,我似乎一直没闲着,但实际上就是瞎忙,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偶尔有社会实践活动,我也是拍手的时候多,动手的时候少。总以为毕业还遥遥无期,总以为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也就没有认真考虑过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更谈不上为之做相应的准备了。

唉,假如时光可以重来,我一定好好经营我的大学生活,再也不能这样糊涂地度过。

点评:

求职成功,离不开平常的积累——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包括社会经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积累,最忌讳“平时不烧香,临时抱拂脚”。周明俊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跨人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专业和社会需求等,来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地域、行业、公司、工种、薪金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积累学识和经验,积累求职的资本。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一种具体需求,[中华勵志網]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因为一个看不到自己未来的人,就把握不了他的现在,而一个把握不了现在的人,也永远没有美好的未来。

当然,就周明俊目前的情况而言,也可以采取一些补救的措施:尽快明确求职目标,重新梳理自己的简历,突出亮点,力争把握住以后的机会。

马林达:求职就是一场绝望的单相思

我出身农家,找工作要求并不高,只要能留在城里、解决户口就行,至于什么样的工作,薪水多少,倒没有考虑太多。

为找工作,我也没少投入。自今年1月以来,我和同学四处应聘,精神和身体都像上紧了的发条一般。我信奉的是广种薄收,因此招聘会能参加的都参加,每场招聘会,简历都得发出去二三十份,差不多是见菩萨就拜。且不说几百元的西服,也不说交通和食宿费用,单是每份价值几块钱的简历都发了将近两百份了,害得我差点连坐公交车的费用都要精打细算。

可是我的收益与成本严重“倒挂”,这么多的投入只换来有限的几次求职面试机会。不知为什么,那些考官都喜欢提类似的问题:“应聘我们公司,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在哪里?”这样小儿科的问题,我的简历中就有现成的答案:“专业成绩优秀,精通英语、计算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实践经验丰富;性格外向,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我回答得越来越流利,可最终的结果总是一样让我沮丧。

曾经有过的美丽憧憬,现在都像肥皂泡一般破灭了,剩下的只有伤心和灰心。有同学说,求职就如同求,可为什么我的求职就是一场绝望的单相思呢?

点评:

求职就是一场绝望的单相思?马林达未免太悲观了。如果一定要用个类似的比喻的话,我们说,求职更像相亲,准确地说,是门不当户不对的相亲。因为目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求职者就好像“贫寒的才子”,得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学、品质和发展前景,才能赢得“于金小姐”的青睐,成就一段美满的“姻缘”。

马林达求职时不考虑工作性质和薪水高低,看似扩大了求职面,其实说明他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他才会漫天撒网,简历和答问都空泛而没有针对性。要想顺利就业,马林达目前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对自己的求职目标准确定位:然后,不妨通过网络、报刊,或与相关人员沟通等渠道,搜集目标企业的发展情况、用人需求、岗位要求等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调整简历内容,有的放矢地做好答问准备,这样才能在求职面试中轻松应对考官的提问。只有做了这样充分的准备,求职才不再仅仅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而是两情相悦的美好爱情。

王亚丽:我是女生,失意的女生

工作出乎意料地难找。刚开始时我还心高气傲,一心只想留在北京,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也曾有过几次求职面试甚至录用的机会,但我都因为薪水、地域、公司规模、发展前景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放弃了。我想, 自己是名校毕业,硕士学历,怎么着也不能屈就啊!可大公司没那么容易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于发现自己错了,我忘记了我是女生,许多单位不肯要的女生。想起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我也许就是那个掰玉米的猴子,最后两手空空的猴子。

毕业日期一天天地临近,参加招聘会的机会越来越少。我暗暗地告诉自己,每一个可能的机会都要珍惜,谁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呢?

昨天跑了一场招聘会。我和往常一样,向用人单位递上简历,怯怯地问一声“要女生吗?”再灰头土脸地离开。没想到今天居然接到一个求职面试通知,不过我怀疑他们的诚意,那考官似乎就是要看我的笑话:他居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硕士,你为什么选择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我自然也没有好声气:“您想听难听的真话,还是好听的假话?”求职面试结果可想而知。

室友们看到我的脸色,也懒得再说那些千年不变的安慰话,立即轻手轻脚地离开了。我摊开笔记,沉重地划去今天那家公司的名称。无力地倒在床上的时候,我没忘记把手机放在显眼的地方,期待着另一个求职面试通知。

点评:

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确堪忧,也确实有一些公司在招聘时存在着性别歧视,但这些都不是王亚丽的主要问题,她最需要调适的是求职心理。换句话说,她的求职心理准备不足。

作为名校的硕士生,王亚丽一开始就抱有优越心理,低估了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非京城的大公司、大企业不进,以致错过了一些很好的机会。[zhlzw.com]随着毕业日期的日益临近,她又开始慌乱起来,陷于自卑之中——“要女生吗”,这样的问话,透露出来的是不自信,许多招聘单位正好顺水推舟,予以拒绝。

而且,王亚丽把求职困难归因于“我是女生”,导致了自己心态的失衡。一家小公司,遇到一个名校的硕士来求职,有些疑惑也是正常的,但王亚丽却视之为“看我的笑话”,过于敏感,因此反应激烈。不知自我反省,只是怨天尤人,如此心态,怎能与招聘者成功交流,让自己顺利就业呢?

点击显示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