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毕业那年,在考研与找工作两者之间,我坚定地选择了前者,抱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态,“两耳不闻工作事,一心只读考研书”,压根就没去过招聘会也没投过简历。庆幸的是,我顺利地通过了这一关,将自己找工作的年限往后推迟了两年。
在学校的日子总是美好的,很快,两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如今,眼看着硕士就要毕业,我再也不能逃避找工作这现实了。好死不死,这回偏偏又赶上了金融危机,到处一派哀鸿遍野的气氛。不管是网络、移动电视还是手机报,我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源,都在铺天盖地地报道哪里将要裁员多少了,有多少大学生会找不到工作了,本来很有信心的我,从各个地方都受到了不小的惊吓,也开始思索:我们真的有这么惨吗?
看着周围同学要不就是整天严寒顶着穿梭于各大招聘会宣讲会,要不就是从早上醒来就打开电脑开始一轮又一轮的网投简历,回答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有时候感觉不是在找工作,而是被查户口。这个时候,谁都不敢掉以轻心。但是,几个月来,笔试求职面试的不少,拿到offer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或许也跟我们的专业有关,据说往届的师兄师姐们都是年后才会定下来单位的,所以,我之前一直觉得,再等等看吧,适合我们的在后面呢。不过,时间越晚,大家的情绪越紧张,无论是在宿舍,食堂,打印店,询问求职进展成为了大家的必聊的话题,就好像“吃饭了吗?”一样平常。
《人民日报》出招聘启事的那天,第一时间看到信息,宿舍的姐妹们还有点小兴奋,心想终于开始招人了。不过,等打开文件的时候,我们都傻眼了。适合我们专业的职位全国只招2个人,顿时我们就想象到了这中间竞争的惨烈程度,搜了一下2016年的招聘计划,对比后才发现,总的招聘人数活生生少了一半。
之前参加过很多单位的宣讲会,有不少单位都宣称:顶着金融危机还勇敢地来校园招人,这足以证明他们的实力。现在看来,招人不招人我们无从考察,但说这样的话未免有“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的嫌疑,但我表示理解,毕竟,谁都不容易。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前途无量,工作当然是不在话下的事情,而如今情况已经完全改变了。就业的压力扑面而来。当年有人这样戏谑过:保研的过的是猪一样的生活,找工作的人过的是狗一样的生活,而考研的人,则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心里这样想着,既然我都已经经历过猪狗不如的生活,那还有什么可怕的?无论如何,面对现实是我最应该做的事情,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加客观地认识自我。而最主要的,是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选择工作就是选择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