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天吃饭到组团创业

作者:如文来源:成都日报 2010-05-26

汽车从大邑县城一路向南,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安置房漂亮而时尚,滚滚的麦浪在夏风中欢跃,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带来阵阵阴凉。作为市县两级第一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社区,兰田社区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通过民主协商锁定成员身份和承包地块,采取人工丈量调整到户,确权颁证,妥善化解了人地矛盾,做到实测确权“五个一致”,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

落实产改 发动群众是关键

确权颁证,保护耕地,对如今的兰田社区群众来讲,是一件耳熟能详的事。然而在两年前,这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兰田社区11社社长郑维东告诉记者,他当时以为这件事干起来很容易,农民的房子是自己住,地是自己种,就是发本本,好办。经过县、镇多次培训才知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要清楚界定承包地、房屋的产权,按照实际测量面积给集体和村民确权颁证,让农民与城镇居民一样享有物权。

“产改对群众来说是大好事,但是涉及每一个村民的切身利益,疏忽懈怠不得。”仔细思考后,郑维东感受到其中责任的重大。

“有新政策出台,我们老百姓就关心咋样儿才对我们有好处。”村民郑建康心直口快,“起初大家不了解政策,心中没有底,仔细一听,才知道与耕保基金、粮食直补有关。只要我们确保耕地的使用性质不发生改变,就可以领到耕保金。大家的积极性高多了。”

“说真话,没有实测前,我自己都不知道整个社究竟有多少耕地,具体边界在哪儿。”郑维东告诉记者,有的田日照多、土壤肥,是好田,以前算面积的时候要少点;有的田差,算面积时要多些;有的是村民与村民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土地边界不清楚;还有社上人口增长、买卖房、外来迁居等,再加上鱼塘、菇房这些不好确定使用性质的土地,问题着实不少……

群众发动起来了,主要矛盾也梳理出来了。如何有效解决这些从1982年第一轮农村土地承包和1998年第二轮延包中沉积下来的问题呢?

镇村领导很快给出了答案:“凡是涉及村民的利益,让村民自己做主,通过民主程序化解矛盾。”他们先后召开了4次成员大会、11次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确权事宜,从锁定成员身份和地块入手,讨论通过了《韩场镇兰田社区农村承包土地实测确权方案》。根据《方案》,实测确权后,土地承包经营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对于造成社人口非自然增加的,由卖房户、买房户、外来户交纳一定的公积金,由该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讨论平均分配到户到人。

“现在孙子、儿媳都有地了,家中的土地收益要增加,更关键的是如果以后土地流转,能够带来的收益会更多。”村民郑宝清拿到明确标着土地面积、位置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心里踏实了很多,经过土地实测,他增加了1亩多地。

据介绍,在制定确权方案的环节上,大邑县各村社充分发动群众,召开社委会、监事小组成员会,拟定各社初步方案,按照收集的意见修改完善后再提交本社户代表大会讨论,经三分之二以上户代表通过,报乡镇政府审批后,方可实施。目前,该县共有2145个社讨论制定了确权方案,并总结出了五种比较规范的确权模式。

成果初现 村民组团创业

记者到蓝田社区采访时,村民牟文刚正领着几个工人把新摘下来的茄子集中装车,准备拉到县城的蔬菜批发市场去卖。“在蔬菜批发市场,像这种早季节的茄子能卖到每斤2.5元以上。”牟文刚说。去年,他和两个朋友在兰田社区附近的安韩农业园区里承包了50多亩地,依靠大棚种植黄瓜、茄子、苦瓜、冬瓜等早季节蔬菜。

“承包价是每亩每年900斤谷子,只要适销对路,利润还是很可观。”

牟文刚告诉记者,“土地租金、搭棚、买种子、打农药、施肥,再加上工人的工钱、房子、灌溉等配套设施,总共投入了近30万元。”现在,他们的蔬菜主要销往大邑县城的蔬菜批发市场,行情看好时还可以直接拉去成都。去年秋菜一季,他们就实现了七八万元的纯利润。

“以前我们不敢投入,一是怕政策不明朗,还有就是资金不够。”牟文刚说,农民种地,看天吃饭,手里资金有限,而且总要留一些修房子啊、生病啊,关键的时候用。前不久村里搞集中居住,他们一家4口人分到了一套240多平方米的房子,居住条件比以前有了大幅提升。“房子解决了,农村社保也交了,剩下的就是怎样增收。托产改的福,现在各方面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园区的土地流转政策也比较活,很多人都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菜田边,工棚门口贴着的一副对联或许代表了牟文刚此时的心声:“万事如意事业兴,一帆风顺好年景。”

2016年,一条两车道的水泥路将安韩农业园区与大新路连接起来,水泥路两侧,一个个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和食用菌种植园令人欣喜。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蔬菜大棚、千亩葡萄园……伴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春风,原本“看天”吃饭的小村逐渐热闹起来。“以后把土地流转出去,在家门口也可以打工挣钱”、“听说彭山那边又有人到园区来承包土地搞葡萄园了”、“我们可以把土地证拿去抵押融资,自己当老板”……茶余饭后,这是兰田社区村民们聊得最多的话题。

“以前种地没啥子搞头,现在确权之后,可以流转了,集中起来规模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张伟感慨地说。

土地还是一样的土地,但通过规模化经营,鼓励农民自己寻找产业项目,自主创业,提高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更高的产出。目前,兰田社区不少居民都在筹备“组团”创业,更多的人则在当地的农业产业园打工,寻求一份稳定的收入。

韩场镇副镇长戴晓兵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当地很多人都在谋求用土地和房屋产权申请抵押融资,开创自己的事业,目前审查完成符合条件的就有16户,他们将在5月底前拿到第一笔创业金。利用产改成果,对土地进行规模化管理和经营,通过园区配套和产业支撑,为农民在当地就业和创业提供方便。现在,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劳动,都可以在园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本报记者

李自强 文/图

点击显示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