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采访了解到,个别驻济高校大学生将学习时间不同程度花在参与商业活动上,甚至不惜旷课。据了解,对于借助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名义进行的学生商业活动,有些高校不打压亦不支持。
鲁婕(化名)是某校外语专业大三学生。今年年初,鲁婕突然“蒸发”,直到期末考试才现身,今年9月开学没几天又不见了人影。原来,她与在另一驻济高校求学的男朋友开了一家网吧,生意很忙没时间上课。在鲁婕班里,还有10多个学生从事销售电脑、手机、化妆品,或代理出国留学、家政业务,都或多或少旷过课。有的高校教师也反映,原本3个班的合堂课,经常出现不足一个班同学听课的现象。某高校学工部负责人对此解释说,仅依靠打扫卫生、校园巡逻等勤工助学方式,已很难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学校只能支持学生干部向校外扩展,争取一些商业机会提供给贫困生。至于一些学生自发从事的商业行为则很难管理,只能建议他们按照规范途径合法参与商业活动。
某高校辅导员李老师认为,现在有社会阅历的应届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因此还是鼓励学生参加合法的创业实践。但另一教育人士认为,没有制度去保障参与商业活动学生的合法权益,而且耽误学业,对他们成长不利。
点击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