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预测

作者:编辑整理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1-05-10

文 章来源中华励志网 w w w.zhLzw.com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走到树林里,砍倒一棵树,动手把它锯成木板。他把树干的一头放在树墩上,自己骑在树干上,动手锯起来。他往锯开的缝里揳进一个楔子,然后再锯下去;过了一会儿他又把楔子拔出来,朝下移到一个新地方揳进去。

一只猴子坐在一棵树上,看他干活。

这人躺下打盹时,猴子爬下来骑在树干上,也用锯锯起来。但当它拔出楔子时,树干一合拢,夹住了它的尾巴。它极力挣扎,尖声大叫。

那人被闹醒了。他把猢狲打倒在地,用绳子把它捆起来。(陈运德等译《世界著名寓言一百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想象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想象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澳大利亚的科伦巴尔是一个有十万居民的城市,该市的自然资源贫乏,1986年前后,该地一座主要煤矿和一个炼油厂难于经营而被迫关闭后,近2800名工人失业,许多家庭生活艰难,正当人们一筹莫展时,不知谁提出个建议,利用蚯蚓振兴经济,原来科伦巴尔附近的一种大蚯蚓,体长2米,含蛋白质很高,是制口香糖和保健食品的极好原料。于是,几天以后,该市商店橱窗、街头摊贩出现了以蚯蚓为原料的各种食品,该市又决定每年举行一次蚯蚓节,组织游行,评选“蚯蚓皇后”,浓郁的地方色彩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该市每年的旅游收入激增到5亿美元。(1992年第二期《读者文摘》熊庆林译、刘昌发摘《蚯蚓救活一座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想象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想象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96年春,瑞典的克洛普和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攀登珠峰。在距离珠峰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转身独自下山。在离峰项近在咫尺之处,克洛普为什么转身而返?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的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而与克洛普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大多数登上了峰顶,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不过他们都因错过了安全返回的时间,葬身于暴风雪。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想象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想象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想象作文题,题目的中心是“放弃”,我们围绕这个词语,认真地审材料,进行辨证的思考,要注意材料的倾向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立意:1、放弃是一种智慧;2、成功也学要学会放弃;3、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4、要获取必须放弃。

【例文赏析】

理智地放弃

理智地放弃是一种境界,那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记得读过一则文言短文,富含生活哲理。大意是说几个年轻人乘一条渡船渡河,渡到一半时渡船坏了,于是大家只好跳到水中凫水逃生,可是平时村中那个水性最好的年轻人却始终游不快,别人问他原因,他说腰上挂有一千钱,所以游不动,别人告诉他,赶快把钱丢掉逃命吧,命都没有了钱又有什么用,他说我宁可淹死也不愿把钱丢掉。结果其他人都得以逃生,这位仁兄却因为不愿意放弃那一千钱而丢掉了性命。多么愚蠢!多么可悲!这虽然是一则年代久远的寓言故事,但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太精彩,诱人的东西太多,必须有选择地放弃,理智地放弃。

理智地放弃是一种境界,那是一种别样的拥有。

生活中,死钻牛角尖者、咬定青山不放松者、终不还者、死不休者不乏其人。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些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是绝对割舍不了的。生命中也没有什么失去了就活不了的。你要想生活得轻松,就得学会放弃。人从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帝就给了我们一个背篓,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如果把沿途所见到的和所想得到的东西都毫无选择地装进这个容量有限的背篓,人能够承受得了吗?能够活得轻松吗?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一味的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只有学会了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度过风风雨雨。因为懂得放弃才能拥有一份成熟,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理智地放弃是一种境界,那是一种智慧的升华。

人活着,会有许多责任和许多欲望,要理智的放弃自己不特别需要、对人生益处不大的东西。很多人,正因为不懂得放弃才生出诸多烦恼和痛苦。当自己有了理智的放弃时,就会豁然开朗,生命会马上向你展现出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景致。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懂得理智的放弃,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孟子就说过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勇于放弃者精明,乐于放弃者聪明,善于放弃者高明。假如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不是理智的放弃辛辛苦苦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去死守硬拼,那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倘若蝌蚪总是炫耀自己的尾巴而舍不得放弃,那它将始终长不成自由跳跃的青蛙。请别忘记,理智的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是一种超脱,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升华,一种境界。

雄鹰放弃温暖的窝巢,是为了实现搏击长空的向往;小溪放弃对海的思念,是为了拥有细水长流的宁静与自由;春天放弃对百花的牵挂,是为了收获秋的成熟;我们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来到都市是为了能更好地展现自我。

理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理智的放弃是一种境界。

【-想象作文点评】

本文作者以提倡放弃理智为立意点,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以“理智地放弃是一种境界,那是一种智慧的升华。理智地放弃是一种境界,那是一种别样的拥有。理智地放弃是一种境界,那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三句话构成全文的架构。在论证过程中,或举例论证,娓娓道来;或分析论证,丝丝入扣;或假设论证,令人折服;或比喻论证,形象易懂;论证方法的多样化不仅使文章说理充分,也使文章显得文采斐然。

【材料-想象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想象作文。

一匹骆驼应小狗的请求带着它穿过沙漠到森林参加动物跳高比赛,途中骆驼的耐力使小狗十分羡慕。比赛开始后,看到小狗跳得又高姿势又优美,骆驼十分羡慕。他觉得自己比小狗高大得多,理应跳得更高。它模仿着小狗跳高的姿势,但还没跳起来就狼狈的摔在地上,几乎爬不起来。得了冠军的小狗很看不起骆驼。骆驼觉得自己非常失败,难堪的离开了森林回家了。小狗得意的带着跳高冠军的奖杯回家,但没有骆驼,它又渴又累地倒在了沙漠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想象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想象作文,-想象作文不要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材料的主要对象是小狗和骆驼,故事的结果是获得跳高冠军的小狗没有了耐力见长的骆驼的帮助而累倒在沙漠中。分析其主要原因:小狗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没有看到自己的短处,同样骆驼也是如此。由此我们可以往人生方面去想,很自然的就可以得出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或取长补短的观点来。

【例文赏析】

发挥优势,实现人生价值

一匹骆驼应小狗的请求带着它穿过沙漠到森林参加动物跳高比赛。获胜的小狗看不起笨重而跳不高的骆驼,却不知道没有了骆驼最终会又渴又累地倒在了沙漠中,可悲可叹。

小狗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没有看到自己的不足,落得难堪的结局。(分析材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我们既不要因为自己的优势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我们的劣势而妄自菲薄。我们只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人生价值,就无愧于世了。

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像骆驼将自己的优势与他人的劣势对比,太过自悲,不可取。

发挥优势,可以获得事业的成功。发挥人才优势,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亲贤臣,远小人,建立了西蜀政权;发挥经济优势,郑和打造航船、七下西洋,买珍宝,卖湖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发挥思想优势,马克思沿着伏尔泰、费尔巴哈、黑格尔的足迹,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唯物辩证法。这些例子无不是建立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不懈努力而获得成功的。

但是过分看重优势,无视劣势存在时,往往会失败,就像小狗。每个人走路时都不会只观望天空而不注意脚下。现实是真实存在的,任何人都不会活在空中楼阁,要面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过分自信也许是失败的前兆,而劣势则像警钟,敲击你自负的脑袋,提醒你的不足,把你从虚幻的世界拉回到现实中来。

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布里安?戴森说:“不要总拿自己的劣势与别人的优势相比,从而造成了你失去了自信,并贬低了你自身的价值。正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折逆差异,我们每个人才各有所长,各有所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各有千秋。”只看到自己的优势或劣势,往往把我们弄得迷失了方向,但当真正静心分析,发现的是清新明朗的将来。

也许你并不聪明,但你足够的刻苦;也许你需要时间保证睡眠,但你有十二分的效率;也许你家庭不够富裕,但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优异的学习成绩……我们的优势与劣势就像铜钱的正反面,总是形影相伴,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就一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看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把握优势,发挥它的效力;对于劣势,正视它的存在,以优补劣。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最佳的人生航线,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材料-想象作文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想象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想象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为了是否应该交纳这1元的行李费,乘客与公交车司机对峙数小时,期间乘客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几十位乘客被迫转车。面对这一则新闻材料,我们应该怎样确立写作的观点呢?

总的来说,可以采用“因果推断”的方法进行。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反之,有什么样的行为就反映了他有什么样的思想。我们把这作为立意的出发点,就有可能容易把握到材料的精神实质。

一般说来材料-想象作文的审题角度不是唯一的,如果出现多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可作为一个角度来审视,在审视时抓住他的行为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第一,从乘客的角度。她认为公交公司的规定不合理,她有实际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使她作出“对峙”,报警等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她这样做对不对呢?我们应该怎么看,从肯定她的角度可以这样立意:坚持原则,维护个人的利益。从批评她的角度则可以这样立意: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罔顾他人的利益。

第二,从司机的角度,他执行公司的规定本身没有错,但没有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而造成这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混乱,因而可以这样立意: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社会效益为先。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人与人之间应该发扬友互助的精神。

第三,从双方的关系来立意。如果交战双方都能本着互谅互让的态度来解决事端,这样的事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因此可以这样立意:人与人之间要有谦让的精神,要学会忍让,学会让步,学会礼让,学会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等等。

【例文赏析】

让制度为人性让步

也许她可以弄醒孩子,只为了折好小车;也许她可以多交一元钱,避免一场争吵,换来整车人的方便;也许她可以下车,为一车人留一个失望的背影……但她坚持了,面对这种为了坚持制度而坚持制度的不合理要求,她做出了人性的呼唤。

如果司机的做法正确,我们是否应该在交通法上加上这么一条:乘车的婴儿所睡的小车应缴纳行李费,如果婴儿身下的小车比婴儿还要重要的话。那到底是人乘车还是行李乘车呢?我想无论哪一种合理的制度,都应该多一些这样的考虑;在每一种制度里,都应有对人性退让的空间;每一种制度,都有其不足之处需要填补。

在美国,一名州长曾经由“非法”接受了两美元而被控诉贪污。无独有偶,美国某州在路旁的椰树偶然落下椰子击伤行人,该州州长竟然也被告上法庭。某国一名老妇人因家居处需修建铁路,这位年纪老迈、身体虚弱的孤独老人向庄严的伟大祖国发出申诉,没有后台,没有金钱,这件案子竟然在最高法院判以老妇胜诉!这样 的例子读起来触目惊心,似乎极其不合理,想必卫道士们必是群起而攻之,但是诸位请回想文革期间手握宪法的刘少奇主席的话:“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你们 没有权利这么对我!”

是的,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平等的,权力或者利益的大小不以国家大小、民众人数来衡量。权利本身就包括对人性的肯定。苏联的小孩、妇女在只有一颗土豆充饥的时候,在冰天雪地中建筑防御工事,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我们是否可以说:“这是余粮收集制的要求,人性不予考虑。”当大清洗行动为了国家安全而将无数冤魂送上天堂时,我们是否可以说:“为了国家,人死得其所,无人需要流泪!”当制度贴上国家、集体的标签, 是否就可以到处驱使人性呢?不!制度与人性相悖,那只是说明制度应该予以改进。

也许文中少妇的做法偏激,但是每一种变革本身都是首先饱受争议,最终到达和谐的。她只是在敲响警钟,让这种意识在人们心中扎根:让制度为人性让步。

【-想象作文点评】

文章立意鲜明、深刻。从批评司机刻板地照章办事入手,进而引申到当制度和人性发生矛盾时,应该“让制度为人性让步”,入木三分,直达底里,有振聋发聩的效果。材料丰富,句式灵活,语言有气势。第三节用了四个例子,试图说明制度应该为人性让步,但分析不到位。

【材料-想象作文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想象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到风景。对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想象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限文体;字数800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想象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提示】

此题出得极美不仅材料意境很美,其内涵也很丰富,给人良多启示。审题时要注意材料中双方的依存关系,即二者的关系, 另外也要注意材料的倾向性。立意可以选择以下角度:(1)助人亦助己双赢(3)借助外物成就自我。

【例文赏析】

才女之泉,泉之才女

新雨过后的漱玉泉。

我默默地伫立在泉边,凝视一汪清泉。冥冥之中,似乎一位婉约清丽的女子正在款款走来。她轻吟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轻吟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佳句,从历史的烟霭中向我们走来……

李清照,一个不平凡年岁中的不平凡女子,我们常常为她“人比黄花瘦”的多舛命运而扼腕叹息,我们也曾为她“却把青梅嗅”的天真灵动而欣喜。或许只有在这儿,用心聆听漱玉泉轻轻的水波荡漾,才可领会李清照年少时的天真烂漫。

是否可以说,李清照正是借这泉的甘洌清纯,才有了水一般的情思;漱玉泉正是借词人的温婉柔情,才有了诗一般的灵动清澈?

词人的少女时代便是在这潭清泉边度过的。时至今日,我们似乎还能从如镜的水面上看见那个端庄娴雅的女子对泉梳妆的幻影,似乎还能从绿意初上的柳条间感受到那个才气横溢的女子的气息。有了这泉的滋润,李清照才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不就是那个曾经“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无忧女子吗?她不就是那个曾经“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俏皮女子吗?她的确是被这水这泉陶醉了,醺染了,又有谁能说她不是这水中的仙子呢?

我凝望眼前的这一汪泉,也能感受到来自它的凝望——这一潭经历了数百年的古泉,也正因为它的主人而改变了命运。泉从数百年前借来了那份才女的情怀,用它的灵动一一展示给我们。的确,漱玉泉是因为词人而闻名,而它所呈现的,却也是词人的才情与风范。它淙淙的喷涌声,它垂下的千万条柳绦,它缥缈若仙境的氤氲,都在诠释着一个古代女子的才气与空灵,都在演绎着她的青春与烂漫。既然如此,又有谁能说它的美是假借功名呢?

我低下头,却躲不过漱玉泉闪亮的眼波,一如我们躲不过词人温婉的佳句。我试图分开现实中的泉水和历史中的佳人,然而,她们却早已融为一体,水即是伊,伊即是水,水借她的温婉,她借水的灵动,共同融入了几百年后我们的遐思。

一阵清风拂过,水面那缥缈的氤氲中,似乎又传来了词人轻轻的吟诵……

【-想象作文点评】

构思巧妙、语言优美使得本文与众不同,堪称美文。初读本文,便有一股淡雅的清风袭来;古人古诗古词古意,让人渐入佳境。谁能想,由一“借”字竟引得作者想起漱玉泉和泉边那位才女?谁能想,漱玉泉原是和那泉边的女词人相怜想惜的?谁能想,正是借这泉的甘洌清纯,才有了她水一般的情思;正是借词人的温婉柔情,才有了它诗一般的灵动清澈?一阵清风拂过,似乎又传来词人轻轻的吟诵

文 章来源中华励志网 w w w.zhLzw.com

点击显示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