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作者:诺诺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3-07-11

世界是充满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得”与“失”就是众多矛盾中的一对,具有普遍性的矛盾,在人生中每个人都有“得”、有“失。”但每个人所看待的“得”与“失”,却各不相同,这时矛盾的特殊性。总之,只有我们对“得”与“失”既唯物地看待,又辩证地分析,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就能在与失的斗争中开辟出得的旅程。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旗开得胜;有的人屡屡失败;有的人平步青云;有的人一落千丈;有的人顺顺当当;有的人曲曲折折;一句话,人生既有“得”又有“失”。因此,对当今的开拓者来说,就是要锐意进取,知难而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但并不意味着“得”了,就不思进取了。有名俗话说得好: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实,“得”是人们能动性追求的结果,是对不畏劳苦的开拓者所付出艰辛劳动的报酬,因为在开拓者面前有的是困难和挫折,而开拓又是一项探索创新的活动;所以开拓者随时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如果分析失误,付点学费总是难以避免的,再说,开拓是要打破旧观念,创立新观念;打破旧体制,开创新体制。这样必定遇到重重阻力。“得”是韧战的福音,“得”往往出现于再坚持一下之中,害怕“失”是对韧战的叛逆,使攀登者半途而废,当然就难以有“得”害怕“失”不仅不能解决困难,相反会增加十倍的困难,但要想“得”首先必须做一个战胜害怕“失”之心理的强者。

清代的文学家蒲松林,他不是曾多次赴试而落榜吗?但他没有被”失”所折服,而是重整旗鼓,另辟蹊径,从事写作,他为了表达自己不怕挫折,不怕“失”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刻写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二百秦关终属楚;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可吞吴。深深地告诫我们,有志者千方百计,无志者千难万难,有志,才有永不枯竭的精力,才有百折不挠的勇气,才会有功坚移难的力量。志,是“失”的克心,是通向“得”的桥梁,所以,只有志才能真正体现人生的能动性的追求。www.zhlzw.com

“失”是人生的伴侣,因为人们是在“失”的斗争中品味人生,认识人生。人就是在“失”的斗争中炼就自已,并创造光辉灿烂的人生。这就是“失”的内涵。“失”是人生的教科书,这在于它能激人奋进,引人探索,使人懂得人生的真谛。但光有这一点还不够,还必须在全面中看到趋势,看到方向,深刻理解人生的真正含义。人一脱离自然就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大自然相对立。先进的人们正是在与社会的假、丑、恶、势力的斗争中求得自己的生存和社会的前进。但“得”与“失”的矛盾仍然存在,因此,人生的真谛在于征服,在于创造,在于贡献,这就是人们读了“失”这部“教科书”而得出的结论。

“失”所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沮丧,它还包含着很多“得”的信息。但这些深埋于“失”之征尘中的信息,需要用积极思维之勇气,才能发掘。数学家高斯为了证明一条定理,费了两年的时间,却毫无进展,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但两年的沮丧,两年的苦果,两年的折磨并没有夺走他积极的勇气,反而穷追不舍,终于豁然开朗,一举成功。他就是在“失”的反思中,靠恒心和勇气冲开了智慧之门。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我们的时代是“得”与“失”奋争的时代,害怕“失”的认识根源,在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在作怪。而“得”与“失”是相互依存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失”是客观的,害怕或回避是解决不了的,但只要我们敢于踏尽“失”之险,便有“得”之途。“未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因此,只有在“失”中追求,在“失”中探索,才能享受“得”的喜悦。

李白不是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吗?在此借用一下寄给开拓者们,望他们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造福子孙后代,这难道不正是有志者之本分吗?何怕别人的讥笑而害怕“失”呢?

点击显示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