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楚墓数据读书笔记

作者:如文来源:中华励志网 2011-06-26

南台科技大学 通识中心 郑宪仁本次读书会资料皆引自: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 《包山楚墓》、《包山楚简》一、地理位置及墓地分布:湖北省荆门巿十里铺镇王场村的包山岗地(因包山大冢而得名)之北,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16公里。岗上由南往北分布有五个土冢,大者位置略偏东,小者略偏西,由南往北依次编为一号至五号墓。一、二号墓封土堆紧邻,四、五号墓相距甚近。岗脊西部三座不见封土的古墓,依发现先后,定为六至八号墓,而三号、七号、八号三座墓为西汉墓,其余是战国楚墓。二、发掘时间及情况对包山墓地的实地调查和钻探工作,始于1986年4月,1986年11月8日开始正式发掘工作,至1987年1月25日结束。在清理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凡有椁室的墓葬,均有满椁或半椁的清水。五座楚墓中,六号墓无封土且葬具腐朽,一、四号墓东室早年被盗,其余的墓皆保存较好。四座有封土的墓葬均为东西向长方形土坑木椁墓,东边有一条斜坡墓道。二号墓墓坑四壁十四级生土台阶,坑底有一腰坑,内埋一只整山羊;一、四号墓坑四壁各有三级生土台阶。六号墓为南北向长方形土坑,坑口遭破坏。二号墓葬具为两椁三棺,一、四、五号墓为一椁两棺。二、四号墓人骨保存较好,墓式为仰身直肢,死者为中年男性。三、M2的介绍(配合投影片介绍)1.此墓有封土,东向墓道,长方形土坑有十四级台阶。2.葬具为二椁三棺。3.封土堆西北部有一盗洞,没有下掘成功,可能和椁内有机物腐烂产生的甲烷气体有关。4.墓底呈长方形,东西长7.8,南北宽6.85米。墓坑底部中间有一椭圆形腰坑,内葬一幼山羊,头东尾西,脚朝北,羊骨骼外还残留羊毛和丝织物印痕。5.内椁之中,放置了套合紧密的三重木棺;外棺,长方盒形棺;中棺,悬底弧形棺;内棺,彩绘长方形棺。6.中棺棺上有九层丝织物(最近棺的为第一层),第六层丝绵被上有一个圆形封泥,第七层丝绵被上有四个,第八层丝绵被上有三个,直径1.5、厚0.6公分,一面盖有圆圈纹,其内有阳文: 字。出土时字面朝下。7.内棺盖上有一堆丝织物,当属衣物,仍能看出。东挡板铜质铺首衔环上用组带系一个玉璧。8.葬式:头东足西,其上有较多腐烂丝织物,仰身直肢,双手置腹部,臂、手、足有绢带捆扎痕迹。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韩康信先生鉴定:死者身长170.5公分,男性,死亡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10.葬品随葬方式有:整器下葬(如陶器、兵器)、拆开下葬(如床、几、俎、铜甗)、部件随葬(如车器)三种。11.随葬器物不含竹简共1935件,东室264,南室1520件,西室54件,北室47件,中室49件,椁外1件。12.东室主要随葬礼器和装盛果、食之器物,遣策称之为「饮室」。南室放兵器和车马器。西室主要放置可供出行所用的折迭床等起居生活用品,与遣策所记「厢尾之器所以行」基本吻合。北室为竹简和日常用具。中室棺内放墓主人的佩剑、玉璧和衣物等贴身之物。13.南室西南角有一束竹简,均为遣策。西室底层北部有几根竹简,为遣策。北室中部北侧有大批竹简。14.随葬的礼器有十五种,五十九件:器类-数量细目 (名称依《包山楚墓》)遣策名鼎 19鼎 2二贞鑐鼎 2一牛 一豕汤鼎 1一汤贞有盖圆腹鼎 14螭钮鼎 2耳串耳鼎 1一 耳贞铁足环钮鼎 2环耳环钮鼎 3环耳卧牛钮鼎 2方耳卧牛钮鼎 4鼎钩 4二少鈲叴甗1二 钀 2二盒敦 2壶 6束颈溜肩壶 2二缾直颈平肩壶 2二缾短项圆肩壶 2缶 6卵缶 2二卵缶迅缶 2二迅缶四钮缶 2鉴 2二监盉 1盒 3浅腹盒 2二枳钱深腹盒 1盘 4圜底盘 2一盘(组器)双提练盘 1平式盘 1匜 1铺首衔环匜 1一勺 1匕 6箕 1其中必须说明有二:(1)鼎钩旧以为遣策名「」,由李家浩先生〈包山二六六号简所记木器研究〉(《国学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一文考释,知为木禁。故鼎钩当名为「少鈲」。(2)簋,《说文解字》有古文字形朹与匦,九得声,献一名可再留意。(3)亥的亥字,依袁国华先生〈包山楚简遣简所见「房」、「亥鑐」等器物形制考〉(《第六届中国文字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主办,1995年)15.除了礼容器外,随葬乐器十四件、生活用器二百六十九件、丧葬用器二十三件、装饰品二十五件、其它用品二十件;竹简四百四十八枚(另一处为四百四十四枚)、竹牍一枚、签牌二十五枚、封泥十八个。四百四十八枚简的分部如下:地点数量(枚)属性东室八遣策南室十七遣策西室一三五遣策、文书简及无字简北室二八八文书简、卜筮祭祷简四、由简文的记载和器形的推测,二号墓和望山一号墓时代近,可定在楚怀王前期,推测时代在公元前316年。墓主人为左尹,是令尹的重用助手,由墓中随葬的大量司法文书简内容看,左尹的主要职能当是主管楚国的司法工作,身分低于令尹、大司马等职官。其等级低于上卿。

读书笔记───包山二号墓遣策一、遣策出土情况(配合投影片介绍)1.二十七枚,编号251-277,分四组,和葬器放置一起。2.第一组:八枚(251-258),东室。记载食品和食器:称东室为「飤室」,其食物为「飤室之飤」。*菹菜盛于缶内,个别陶罐内盛整鱼,和简文所记鱼置竹器中不符。*枣杮甚多,而遣策无载。3.第二组:二枚(265-266),南室。称礼器为「大兆之金器」,漆木器为「大兆之木器」,为大葬之祭所用之器。*青铜器以煮牲与盛牲器领头,接下来是:沃盥、酌漱之器、酒器、盛食器、澡手器、蒸食器。*木祭器则以陈羹、陈酢之器在前,载牲、陈食器在后,五祀之木主位置亦稍后。4.第三组:十五枚,仅十一枚有字(267-277),南室。记车马器、兵器。*车有五乘:正车、甬车、韦车、羊(祥)车等。其中祥车是专门的丧车。*车轮以部件下葬,饰件和兵器的数量和实物有出入。*其中简267记载自是年夏之月

已亥之日最后一次贞问疾病之后不久,左尹邵即已病故,且很快下葬,此年当是此墓的绝对年代。5.第四组:六枚(259-264),西室。所记物主要见于西室和北室,少数出于东室和南室。载文记录:冠饰、衣物、鞋、梳妆用品、床、枕、几、扇、人擎灯等。*遣策称西室为「相(箱)尾」。简259载「相尾之器所以行」,可见此箱放置墓主的行器。二、简251-255导读(参手摹字形稿)※字形的问题:食(字形表1),食室或作室,由字形上来看,作食为是。金(字形表2),本批简有三种写法,值得留意,可以考虑书写手的不同。器(字形表3),本批简有三种写法。鉼 ,同一器名的不同写法。中(字形表4),中的写法差异甚大,本批简有四种独立的中字写法,牍有一种写法,如此则有五种写法,而字亦有不同的书写方式。雕字作,〈信阳楚简〉、〈望山楚简〉也有不同的写法,可以参考(字形表5)。圈字,古文字和字形有别。三、简265-266导读(参手摹字形稿)※ 字形的问题:亥与升、瓜与勺和匕亥字楚简写法亦有多种字形(字形表6)。升字的写法由、、分别比较,可看出楚文字的字形变化甚多。(字形表7)鈲所的偏旁瓜,或以为「勺」或以为「匕」,我们由字形比对可以确定是瓜(字形表8),这对于办识器名很有助益,鈲为鼎勾之名,李家浩先生已经考定是禁,禁有另一种写法木金,与同形构,故有学者将遣策释为鼎勾是不正确的,鈲才是鼎勾。字形表的简称 包:包山简  望:望山简 天:天星观简  信:信阳简字形表1食字形表2金字形表3器字形表4中字表5字表6亥字形表7字形表8蓏瓜勺豹勺约勺匕

点击显示

励志和正能量的网站:集青春励志、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融思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励志网 · 浙ICP备120312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