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对夫妻老年得子,喜极,非常溺爱孩子。这孩子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一次,夫妻俩有事外出,怕孩子饿死了,便把烙饼堆放在孩子的跟前。等他们外出回来,这孩子居然活活饿死了。为什么呢?原来,这孩子一直张着嘴巴等烙饼跑到自己的嘴巴里面来,而不懂得用手去拿饼放进嘴巴里。哈哈!
人死了!好笑不?
你可能觉得我是瞎编,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事?你说没有吗?真的没有吗?
据史书记载,在晋代,有这样一位小皇帝。他见到老百姓很瘦,便问身边的人:“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瘦?”身边的人如实回答:“因为他们没有粮食吃。”小皇帝感慨万分:“他们怎么会这样笨呢?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食肉呢?”
嘿嘿。好笑吧!这可不是我瞎编的,而是史书明确记载的。就这样的智商,居然还当皇帝?老百姓还能不瘦得皮包骨头吗?
这样的皇帝,本身就是制度的悲剧。中国的皇位是要继承的,血统至上,子承父业。由于能力无法遗传,于是,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开国以及后几位皇帝往往能力出众,但后面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慢慢会把整个国家丢掉了。中国朝代的更迭,往往就是因为朝代后面的皇帝没有大的作为。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想,关键的原因,还是后来的皇帝们,从小处尊养优,娇生惯养,使得能力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没有能力,怎么可能当好皇帝?德不配位,必有余殃!亡国之君,虽不见得都非常可恨,但往往是废物一样的可怜虫。
刘备的儿子刘禅,人称扶不起来的阿斗,便是典型的亡国之君。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可歌可颂,但他没有培养好阿斗,也是人生之大失误。他把大事小事都办完了,阿斗只需要在宫殿中吃喝玩乐便好;等诸葛亮一死,整个蜀国便完蛋了。这样的历史悲剧,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
国家如此,家庭也是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通俗讲就是:爷爷挣钱,爸爸存钱,孙子花钱。诺大的家产,祖先辛苦挣来,到败家子这里,花钱如流水,很快就折腾完了,甚至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为什么会这样?那是没有好好培养子孙后代的能力,而只是一味地让子孙花钱。没有挣钱的能力,但很有花钱的功夫,这家产怎么能不破败?
说了这么多,其实便是一个能力养成的问题。一个人的能力,是在活动当中培养起来的;同时,能力也有“用进废退”的规律。一个人已经拥有某种能力,如果不再利用,也会消退;相反,如果多用,会越来越强。比如说有些书法家,他们一直在写书法,于是,越到老年书法越精彩,“人书俱老”,讲的便是这个。华人首富李嘉诚,已经八十多岁,赚钱的能力还一样强悍;因为他一直在工作状况。相反,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奋发有为,后来迷恋杨贵妃,不理朝政,很快,把个强大的唐朝弄得乱七八糟(安史之乱)。
用进废退!这是一条重要的规律。在野生动物保护区,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牌子,不要投喂动物。为什么呢?野生动物本来就有在野外觅食的能力,如果一直有人投喂食物;则野生动物的觅食能力会下降,甚至可能沦为家养动物。显然,这是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所以,对于投喂野生动物的行为,人们还制订了相关的处罚措施。这一段时间,海南省大力开展反“庸懒散贪”活动,我想,目的就是要让领导干部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发展社会发展自身。
所以,要培养能力,必须要一直努力工作,积极参与活动。成由勤俭败由奢,一分汗水一分才。至理名言也。
王嫣雪老师点评:写作在看似随意中侃侃而谈,层层剖析,鞭辟入里。故事增加趣味,调侃引人深思,用进废退,用则是生存能力的锻炼,废则是慵懒无为的体现。立意深刻,情理俱佳。
林翠薇老师点评:该文立意非常明确,符合题意,可判一等文。作者文笔看似较为随意,很多例子似乎信手拈来,但在调侃的过程中又能给人一种启发和思考,是篇有深度的文章。
2014年海南高考-想象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想象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