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变美国历史;时势造英雄,也造就了震撼人心的杰作。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北部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南部却依然实行奴隶制度。拥护蓄奴还是反对蓄奴,形成了尖锐的南北对立。这时候,斯托夫人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应运而生了。
斯托夫人在家境极其贫寒的情况下写成的《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对汤姆叔叔等黑奴们曲折经历的描述,揭发和控诉了黑暗的奴隶制度,成为引发、推动废奴运动的惊世之作。小说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欢迎,仅第一年就在国内印了100多版,销了30多万册。本书在启发民众的反奴隶制情绪上起到了重大作用,被视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之一。林肯总统后来接见斯托夫人时,戏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当然,她的小说可以惹起内战,但是真要解放黑奴,还是要靠林肯的枪杆啊。
世事之奇,令人完全意想不到,竟是这位身材矮小的、可爱的夫人,她写了一本书,然后酿成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一个人的春天和地球的春天
蕾切尔·卡逊1962年的最畅销书籍《寂静的春天》启动了现代环境运动。这位海洋生物学家希望能有人来写一写杀虫剂的危害,但是没有人愿意。于是卡逊就开始了一个为期四年,被称作是"改变了历史进程"的计划,也是拯救人类和地球的计划。
DDT杀虫剂杀害掉了鱼和鸟,并使人类面临疾病的威胁。卡逊警告说:"人类的每一分子现在都与危险化学品有着接触并受其制约,直至死亡。"她的书,对控制杀虫剂的使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启迪了民众,推翻了美国在科学和工业方面的盲信。变化可谓立竿见影:1972年--水清洁法案,禁用DDT;1987年--第一个停止生产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品的全球环境协定。如果不是卡森对"没有噪声"的春天的描述,我们可能仍然对"人也是这种自然平衡中的一部分"这一事实视而不见。
文字的力量是伟大的,一本书可能会改变很多东西,对于其中的因果,动笔的人能够不慎重吗!
著书使自己长生不死
"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孔子是作为万世师表的"素王",释迦是作为人天导师的"空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很伟大的境界。
立功:立功就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孔明的三分天下、六出祁山,是想"了却君王天下事",但是终于未能了却,所以至今使人泪满襟。岳飞的三十功名、八千里路、踏破贺兰山,是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立言:立言就是说服世界。但得流传不在多,立言未必能成就千古不变的伟业,但是立言者不能没有流传千古的心愿。"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孔子的立言;"读孔明的前后《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这是诸葛亮的立言;"《汉书》可以下酒",这是班固的立言;"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是韩愈的立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司马迁的立言;"武侠小说是征服中国人的百万雄兵",这是金庸的立言……
"知识英雄"在这个时代怎样"立言"?你有"金玉之言"当做礼物送给人家吗?没有才学胆识,就会言不出众,就会貌不惊人;心中没有漫天星斗,胸中没有万里江山,笔下就没有海雨天风,就没有山奔海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与其说笔下有神,不如说"腕中有鬼"。文章写得好,是那个"鬼"在帮助你;写得不好,必定是那个"鬼"在捣鬼。无法说清楚,只好说是灵感。灵感很怪,你不动笔,它才会来。它是不速之客,不请自来。睡觉时,洗澡时,甚至上厕所时,灵感源源不绝而来,长城都遮挡不住。但你一动笔,灵感就跑掉了,跑得比兔子还快!但你不能等待灵感来了才去写作,就像李敖说的:妓女不能等到有了性欲才去接客,写文章的人不能有了灵感才去写作。
出版业、互联网的发达和商业化,以及教育的普及,使世界日益成为大学堂。"知识型的社会"是一个可以用笔来改变的世界。越来越多的英雄会投身传媒业、教育训练业、管理咨询业,越来越多的英杰之士将不再倾心"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征伐事业,而是通过写一本书,卖它100万本以上,来征伐世间,来改变世界。我相信,诗人英雄和文人英雄将如过江之鲫大量出现。
《致加西亚的信》说的是无论如何都要完成任务,据说,在作者还在世时,单单正版就印行了4000万册以上。仅仅纽约中央车站就印了150万份,分给路人。日俄战争期间,每个俄国士兵身上都带着这篇短文。日军在俄军俘虏身上发现了这篇文章,如获至宝。天皇下令印发到每个国民。这篇文章在中国也有很大的销路。到现在,这本书已经发行了几亿册。《谁动了我的奶酪》通过改变企业来改变世界。任正非《华为的冬天》非常感人,成为企业文化的读本……
原名《读者文摘》的《读者》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培养了无数小资,使无数人进行自我的现代化……
说服力的秘诀之十三:说服,不是仅仅追求说得动听而已;说服,是要改变别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说服,就要让别人行动起来。
所以,说服力要变成感召力,说服中国就不如感动中国!
说服不是强加和控制,说服是感动和召唤。我读《第五项修炼》,就深深受到作者的感召。"作文如用兵",文章不能打动人,是作者的责任!法国文豪维克多?芽雨果说过一句名言:"军队的入侵可以抵抗,一个时机成熟的思想却无法抵抗。""时机成熟的思想"才能感召人。那么,什么才是"时机成熟的思想"?要感召人,就要充满互相信任、良好沟通、善意的换位思考、理解彼此的立场和观点,还要具有道德力量和人格力量。孙中山通过演讲来筹集金钱去搞革命,就是通过道德力量和人格力量来感动、感召、召集革命力量。
美貌的力量是巨大的,连胡适都曾经对徐志摩说过,如果汪精卫是女人,自己一定死心塌地爱她。"文字般若"的力量更是伟大!一杯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一份报纸可以改变一个城市的格调,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传媒的力量越来越彰显,市民是传媒塑造出来的--上帝和女娲造人之后,传媒改造人。巴尔扎克说:"拿破仑用剑没有征服的世界,我要用笔来征服它。"每一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立志改变世界的作者,都正在写作即将改变世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