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活物:寻找生命真相的传奇旅程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8节:纽约,纽克大道,66街(6)

  当然了,现在高兴还为时过早。因为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实验,来做进一步的证明。这就需要你千方百计地搜集尽可能多的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的体液。同时,为了做实验对比,你还需要搜集若干健康人的体液。除此之外,你还需要通过做这些实验来证明以下观点:患者的体内是“一定”存有这种微细的有规律蠕动的像米粒一样的微生物,而健康人的体内则没有。 那么,这样的对比实验我们需要做多少次比较合适呢?一般来说,如果是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做10例实验基本上就可以完成初步的实验报告;而如果患者非常多的话,比如说是在大范围内传播的一些流行疾病的话,那么你就需要做更多的实验来支持你的结论。

  在这里,我们要证明的是“患者体内一定存在这种微生物,而健康人体内则没有”。但实际上,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患者的疾病特征很明显,但是在观测他们的体液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这种微生物。如果在观测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也许,你会在你的试验报告书上数据那一栏里偷偷地做一下手脚,那么这样一来,你的论述就会“更加有说服力”了。

  但是,这是一种学术造假。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纯粹的研究者的话,就不应该也不能这么做。作为一个研究者,在实验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例外情况或误差。然而这仅仅是一种失误(比如,你提取体液的方法不当,或者保存体液的条件不合格,在调制体液时操作有误,用显微镜观察体液的方法不对,等等),这些是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还会有别的什么新发现,比如,病原体在刹那间从患者的体液中消失,潜伏到了其他特殊的部位;虽然患者的症状与这种疾病的症状很相似,但是其实患者得的却是另外一种疾病,等等。

  除此之外,也会有反例。比如说,健康人的体内也有这种微生物,对此你要作出合理的解释,而要作出这个解释,往往不那么容易。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是我们所必须要接受的,因为也许我们可以对体液中含有这种微生物的健康人进行疾病预防。

  就这样,做上10次实验。如果你能确定其中的8-9例患者的体液内含有这种微生物,那么,作为一个研究者,确认病原体的第二步也就完成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你只检测出了一半的患者体液内含有这种微生物,那么也可以认定这种疾病与体液里的微生物有关,这是因为,病原微生物是活的,并不总是能从体液中检测出一定量来。但是,别急,极可能,后面还有一个更大的陷阱正等着你往里跳呢!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