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活物:寻找生命真相的传奇旅程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6节:纽约,纽克大道,66街(4)

  1928 年,野口英世赴非洲研究黄热病,不幸感染黄热病病毒去世。整个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都为他默哀,弗莱克斯纳还亲自为他操持了葬礼。他们还拜托雕刻家为野口英世雕刻了一尊胸像,摆放在学校的图书馆里。

  巴斯德与柯赫的研究理论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而野口英世的却没有,他的绝大部分主张在今天看来都是错误的。他的论文,不知道被扔在了图书馆里哪个黑暗的、发了霉的角落里,静静地被历史沉淀,就像他那尊上面蒙满了灰尘的胸像一样,早已经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了。

  那么,野口英世的研究理论究竟只是个单纯的错误呢,还是他故意编造了一些所谓的研究数据,以此来欺骗世人?现在,我们都不得而知了。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对弗莱克斯纳的知遇之恩的报答,以及他那时时刻刻都渴望重新审视当时日本学术风气的心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野口英世仍然算是一位典型的日本人。

  野口英世离开人世50年后,其研究成果才开始得到重新评价。当然了,这评价是由美国的研究学者作出来的。这个人叫伊莎贝尔,她写了一本书叫《野口和他的赞助人》。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野口英世的研究理论在今天看来,几乎毫无价值可言。书中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当时的权威弗莱克斯纳一直在他的背后支持着他,是弗莱克斯纳阻止了当时对野口英世的批判。 在日本,有部关于野口英世的作品叫《遥远的落日》(渡边纯一著,1979),这本书毫无粉饰地再现了野口英世当时的生活。在书中,野口英世是一个生活落魄、特立独行的人,他欺骗未婚妻,背叛恩师,他的所有生活都被渡边纯一描写得活灵活现。

  尽管如此,但类似的评论在日本是寥寥无几的。他在日本人民的心中一直都是一个伟人的形象,他是日本人心目中的神话。乃至后来,他的肖像被印在了日本的1000元钞票上。这事说起来,的确是耐人寻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洛克菲勒大学的杂志上出现那种报道,也就不足为怪了。

  难以置信的发现

  如果从公平的角度来讲,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野口英世发现了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发现的东西。在那个年代,狂犬病、黄热病等病的病原体还是一种不为人知的病毒,因为这种病毒实在是太微小了,在当时的显微镜下根本无法成像。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就像他对当时一直不肯接受他的思想的日本产生的憎恨,和对收留他的美国产生的热情一样,始终无法达到统一。

  一种传染病必定会有一种病原体。病毒以病原体为媒介,从一个人的身上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身上,有的时候还会从动物身上传播到人的身上。那么,病原体这个东西究竟是怎样为我们人类所认识的呢?

  我们来做一下假设。假设你是一名研究者。在一支封闭的试管中盛有从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身上提取的体液,这种体液里面可能含有病原体。所以,为了以防万一,你必须采取充分的防护措施。例如,为了不让样品与肌肤发生直接接触,你需要戴上橡胶手套,为了防止体液里的泡沫溅到你脸上,你还要戴上一个大口罩。另外,你还要穿白大褂。所有这些物品,你使用过后都不得随意丢弃,而要先集中到一起,在120℃的高温下进行消毒,杀菌1小时后才可以扔掉。为此,你身边还得备有一个超厚的塑料纤维制成的废弃袋子才行。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