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励志网 - 美丽梦想·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 首页 | 励志 | 学习 | 书籍 | 心态 | 创业 | 格言 | 处世 | 文艺 | 作文 | 
 ◎ 励志书籍 > 活物:寻找生命真相的传奇旅程 > 正文
【字体:  】      【发表评论

第34节:世纪大发现的前夜(4)

  弗兰克琳于1920年出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里。父母对她都很严格,她9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开始接受最好的教育。这个小姑娘非常聪明,很早就对理科知识非常感兴6 趣。后来,她顺利地考入了剑桥大学。

  当时,剑桥大学才刚刚开始接受女子以及犹太人入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女生仍然不能和男生待在一起。那时,弗兰克琳的成绩总是排在第一名。之后,她又顺利地读完研究生,并在剑桥大学取得了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弗兰克琳的研究领域是X光衍射结构学,就是用X射线来照射出未知物质的结构。波长比较短的X射线开始随物质的分子结构散乱开来,将这些散乱的图形记录在感光纸上,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是从天花板上散落下来的星光一样。如果用特殊的数学方式来进行解 析的话,是可以找到形成这种散乱物质的分子结构的线索的。而弗兰克琳在剑桥大学度过的20世纪前半期,正好是X光衍射结构学研究的黎明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终于恢复了平静,弗兰克琳前往法国巴黎留学。之后她接受了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邀请,开始了新的研究。那是1950年的秋天,也就是她33岁时的事情。在这儿的20多个月里,所有的幸运、不幸都时刻笼罩着她。

  弗兰克琳在国王学院的研究课题是DNA分子链X光衍射解析。当时,已经由奥斯瓦尔德?艾弗里证实,DNA才是遗传物质。所以,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对DNA的结构进行解析。大家都渴望在这方面有所建树,于是都积极地进行着研究。有的人是公开做实验的,而有的则是默默地做。

  当时,有个才20几岁的美国人叫沃森,这个人梦想着发大财,于是他来到了弗兰克琳的母校——剑桥大学。在那里,沃森与克里克相识,两人气味相投。尽管如此,当时他们并没有得到什么研究上的情报。关于核苷酸的组成,查戈夫法则是唯一的线索。

  将归纳法进行到底

  弗兰克琳丝毫没有理会当时喧嚣的环境,她只是为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用X射线来解析物质的结构而感到幸福,只是在踏踏实实地做她的研究。

  甚至在后来所公开的手记以及私人信件中,我们都找不到她关于DNA研究的记述。DNA于弗兰克琳而言,只是一种实验材料,而X射线结构学则是一份只有踏踏实实地实验才能取得进展的工作。

  首先,作为实验材料的DNA,必须要高度纯净;其次,必须要使其结晶。关于结晶化,是没有什么理论的,即使在如今的21世纪,也同样如此。只能通过反反复复的实验来探索结晶化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X射线结晶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完全在于此。为了得到实验数据,必须得到很大、很漂亮的结晶体才行,而要对那些散乱的图形进行解析,那将是一项很浩大的工程。在今天,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来计算那些庞大又复杂的数字,而在弗兰克琳的那个年代,她只能亲自动手来算。

  她只是想用“归纳法”来解析出DNA的结构。在这里,她完全没有任何野心,就像解决现在很多人喜欢玩的纵横填字游戏一样,她一点点地进行着缜密的研究。最后,全部图像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了,这就是DNA的结构。完全没有什么灵感,也没有什么偶然性,只是在一个一个的数据和观察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自始至终,她都贯彻6 着归纳法,事实上,对她来说,除此之外,便没有别的方法。
  
浙ICP备12031268号·中国·浙江·嘉兴·Email:123@zhlzw.com
  ※ 本网转载其他网络媒体之文章,目的在于传递和丰富心灵励志文化,积极和谐思想等相关更多信息,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文章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